我國的曆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英雄出現,所謂亂世出英雄。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要數漢朝,因為它的建立者劉邦是真正的草根出身。雖然劉邦是草根皇帝但是他的身邊卻聚集着很多的能人異士,像韓信等人,他們真的是文能寫詩武能治國。
劉邦衆多擁護者中韓信是最著名的,他的雄才大略讓劉邦真的是心服口服。如果不是韓信的戰無不勝就沒有大漢朝的建立,甚至韓信還多次救劉邦于危難之間。對于劉邦而言,韓信不僅是臣子更是兄弟和恩人。

韓信本是淮陰讀書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讀書人多半不懂經商韓信也是如此,随着家道不斷的衰落他的生活變的越來越艱難。此時的韓信依靠變賣家中僅有的家産,來維持他與母親的日常生活。後來家中賣無可賣,他便到處吃人家的免費飯,是以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
無計可施的韓信便帶着母親去了鄉下的表哥家,表哥在縣衙裡面做事可以接濟他們一點。住到表哥家之後,生活好了一些但是又有了新的問題。表哥很樂意他們住在家裡,但是時間久了表嫂就不開心了,還處處為難他們母子。
韓信雖然人窮但是志不短,于是便帶着母親離開了表哥家另謀出路。那時候項羽的麾下正在招人,韓信便去從軍了。從軍之後的韓信隻是一個小兵,俸祿隻夠維持與母親的一日三餐。
屋漏偏逢連夜雨,如此窮困潦倒的韓信維持日常生活已經很難了,而且她的母親生病了。韓信傾其所有也沒能救得了母親,因為他的錢根本就不夠維持母親看病的開支。母親去世之後,韓信沒有錢辦喪事便在路邊乞讨,這時候有好心人給錢他才安葬了自己的母親。
此時沒有了牽挂的韓信便決定在項羽的麾下努力做一份大事業出來,但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得不到項羽的器重。這對于韓信來說是不能容忍的,而且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再努力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他便辭去了項羽的軍中投靠了劉邦。
到了劉邦的大營之後,韓信的待遇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先是收到了當時做相國的蕭何的舉薦,又被大将夏侯嬰推舉到了劉邦的面前。對于韓信而言,自己在項羽麾下的時候一直是一個不受器重的小兵,連給母親下葬的錢都沒有。
但是到了劉邦的大營之後受到的都是有權有勢人物的推薦,而且做為大王的劉邦對他更是和顔悅色。這樣一番操作之後,韓信對劉邦已經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韓信在劉邦的麾下,第一次打了勝仗之後就被封了大将軍。
韓信信心大增帶領着士兵不僅消滅了其他的小國家,還逼迫項羽在烏江進行了自刎。這時候的韓信已經結束了項羽和劉邦之間争霸的局面,幫助劉邦完成了自己的大業。劉邦稱帝之後,很快封韓信為齊王後來又任命他為楚王。
韓信是個懂的感恩的人,當年劉邦在他落魄之時和顔悅色的相待讓他願意為劉邦的事業奉獻上一切。正是因為韓信這樣的信念,才讓他屢立奇功,成就非凡,處處受到劉邦的特殊待遇。但是争天下的時期已經過了,治理天下的時候已經不适合這些武将了。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不僅變的多疑,還大有處置舊時打天下臣子的苗頭。韓信本就飽讀詩書,是以他為了避免與劉邦發生沖突便總是稱病。老是不商朝的韓信便被一些想要誣陷他的人鑽了空子,這些人便上書給劉邦表示韓信自認為有功不将皇帝放在眼裡。
剛剛即位的劉邦最怕的就是别人不服他,于是便中了這些人的計謀将韓信傳進了皇宮。或許是英雄總會議悲劇收場,風光無限的韓信此時面對小人的誣陷竟然百口莫辯。劉邦看到韓信的表現,更是坐實了他藐視皇帝的罪名。
于是劉邦便賜了一杯毒酒給韓信,韓信本就是個大大咧咧的武夫便在朝堂之上大罵劉邦被小人蒙蔽,不念當年并肩作戰的交情。聽到此時的劉邦便叫人強行将毒酒灌進了韓信嘴裡。反抗無效的韓信大喊了三個字“我不服!”随後便慘死在了劉邦的面前。
征戰一生的韓信就這樣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窮困潦倒的時候尚且可以保護自己的性命。成為了達官貴人之後,卻怎麼也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劉邦作為一代帝王,他雖然是個草根皇帝但是在日後的訓練彙總已經成為了一個皇權味十足的皇帝了。
這樣的劉邦是不允許任何人挑戰自己的權威的,如果不是劉邦自己想殺韓信别人的挑撥又怎麼會如此奏效呢?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道韓信在死前是否有明白這句話。劉邦對于國家的治理俨然一副“狐兔死走狗烹”的方式,即便韓信有所察覺也躲不過皇權的壓迫。
韓信死後劉邦在座位上坐了很久,這個人是與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也是救過他命的人,如今就這樣死在了面前。皇權與感情的選擇本就是非常殘酷的,有些事并非他所願但也不得不做。
一生所向披靡的韓信,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當年的豪情和努力變成了今日的悲壯,意氣風發的韓信是沒有想到的。如此有才能的韓信成為了曆史長河中一個令我們為之歎息的名字,他留給我們的話卻在如今依然流行着。
韓信死前大喊出來的這三個字,經常會出現在酒桌之上。韓信那不服輸的精神真的是無處不在。如果韓信還活着聽到現在的人将這三個字經常用在酒桌之上,不知道會作何感想。時代在發展,文明在進步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古代的文字和語言其實在現代的生活中已經不是當年的意思,現在語言發展都是在不斷的符合現在生活。古代的文化語言發展也是同樣在不斷迎合着那時候的生活發展,是以即便是相同的字也會有不同的意思。可見,即便是韓信臨死前喊的三個字,也不再有當初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