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家家戶戶都摩拳擦掌,準備建設國家。而此時的北韓半島,戰争一觸即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北韓半島分裂成了兩個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

1950年6月20日,北韓戰争爆發,美國立即出兵幹涉戰争。美國軍隊多次越過國界線,侵犯我國領土,威脅我國國家安全。

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支援北韓人民軍。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一、戰亂中從軍

國豐永出生于1930年,出生時國家時局動蕩,戰火紛飛,能夠活下來就是非常幸運的。

1937年,日本軍隊妄圖侵略中國,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抗日戰争爆發。

這是一場關乎民族的戰争,日軍擁有最先進的武器,占領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而這些被日軍占領城池的老百姓,面對的卻是屠殺。

國豐永的父母在戰争爆發時,就帶着國豐永四處逃難,可惜他們最終還是沒有逃過日軍的飛機和大炮,雙雙遇難,隻留下小小的國豐永。

國豐永經曆了家破人亡,更是在逃難中親眼看到了戰争的殘酷和日本人的殘忍,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手刃鬼子,為父母報仇雪恨。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豐永雖然遺憾自己沒能親手為父母報仇,但是,他心中仍然非常感謝這些為國征戰的戰士們,戰亂的日子久了,他早已心向和平。

好景不長,抗日戰争結束後,内戰又爆發了,全國上下人心惶惶,而往事曆曆在目,國豐永内心惴惴不安。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參軍,作為萬千軍人的一份子,為祖國的安定和平一戰。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1948年,此時的國豐永剛剛十八歲,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我軍的軍隊報名處,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剛入部隊的國豐永被配置設定到了西海軍區,經過訓練,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戰士。

後來,國豐永所在部隊,被編入了炮連,而國豐永也在炮連遇到了這一生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朋友潘宗道。

二、亦兄亦友,砥砺前行

潘宗道在國豐永所在部隊編入炮連時,就已經是炮連的指揮員。在其他戰士看來,潘宗道是個非常親切的人,平時在軍隊裡也會時常和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

然而,在戰場上的潘宗道,則是個英勇睿智的人,每次作戰,他總能敏銳地判斷出敵人所在的位置,同時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殺敵,是以,潘宗道在軍中也是名聲赫赫。

國豐永進入部隊以後,由于知道戰争的殘酷,面對訓練也是十分用心,他的能力也達到了大幅度提升。

國豐永的出色被上司看在眼裡,于是便任命他作為炮聯的通訊員。當時,通訊員要時常和指揮員交流情報,一來二去,國豐永和潘宗道也熟絡了起來。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潘宗道是1944年參軍的,比國豐永早了4年,兩人又都是山東人,同樣的鄉音也讓他們感到非常地親近。就這樣,潘宗道便時常将國豐永帶在身邊,關心他的生活,不斷地鼓勵他,把他看作自己的弟弟一般。

淮海戰役時,他們所在的軍隊勢如破竹,打得敵軍措手不及,繳獲了大量的物資,而潘宗道也繳獲了一雙新布鞋。

潘宗道想也沒想,便把新布鞋給了國豐永。要知道,當時就算是一雙布鞋也是稀罕物,更何況這還是戰利品。

國豐永連連擺手說:“首長,這可是戰利品,您好不容易得到的,您還是自己留着穿吧。”

潘宗道則是一臉平淡地說:“我這還有得穿,況且你是咱們炮連的通信兵,少不得在戰場上轉移,得有雙好鞋子!”

國豐永拗不過潘宗道,最後,還是收下了這雙布鞋。而這件事也讓國豐永記了一輩子。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在接下來的戰争裡,每天都有許多戰友犧牲,兄弟二人一路上互相扶持,好幾次差點就死在了戰場上。

轉眼,兩年戰火紛飛的日子過去了,經過數次戰役,我軍終于赢得了解放戰争的勝利,而國豐永和潘宗道也立下了許多戰功,為國家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句老話說,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士兵。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更何況是在軍隊裡?

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前,潘宗道由于經驗豐富被調任教導員,而國豐永也因為在通信工作上出色的表現,被調任到炮兵團繼續擔任通信員。

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兩人就這樣,分别去往了不同的地方工作。

分别前夕,兩人見了一面,互相叮囑,他們都希望對方能好好保重自己。

三、68年以後的重逢

奔赴北韓後,國豐永發現,這裡的戰争比自己想象得更殘酷。冬天的北韓,天寒地凍,而志願軍戰士們薄薄的棉衣根本不能抵禦嚴寒,而且,志願軍們的食物也非常地匮乏。

除了環境的惡劣,志願軍們還要躲避美軍的飛機轟炸。盡管這場仗很難打,但是,志願軍們還是頑強地堅持着,迸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這場艱難的戰争,讓國豐永再也沒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隻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各種任務中,從此以後,兄弟倆便再也沒有見過面。

1952年,在北韓戰争中身受重傷的國豐永在組織安排下回國休養。

回國後,組織為了幫助這些為國征戰的戰士們,曾想為國豐永安排一份工作。可是,國豐永謝絕了國家的安排,回到了老家,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娶妻生子。

而潘宗道從北韓回國後,便一直在軍隊中工作,退休後,定居在了江蘇無錫。

雖然二人的生活再無交集,但是,他們還是非常的挂念彼此。

國豐永時常給自己兒孫講當年自己從軍的故事,每每講到潘宗道,總會提起那些不懈的故事,他心中感慨萬千,不知自己此生還能不能見到這位兄弟。

轉眼間,六十多年過去了。兩人從當初從軍時候的青蔥少年,變成了頭發花白的老人,他們見彼此一面的願望還是沒有實作。

一天,國豐永正像平常一般看報紙,突然,一則報道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則報道寫了一位老兵回憶當年的軍旅生涯,而這名老兵就是老戰友潘宗道!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國豐永一次又一次用粗糙的手指摩挲這張報紙,同時又将這篇報道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是自己看錯了。良久之後,國豐永終于确定這就是自己的老戰友!

從報紙上,國豐永得知潘宗道如今在無錫,于是,他馬上給在部隊的兒子打電話,強烈要求他找到自己的這位老首長。

兒子國建斌接到父親的電話,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找起,他了解父親的心,于是便動員了身邊所有戰友甚至還拜托了部隊的上司,請他們幫忙尋找一下潘宗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漫長的過程,在2018年春節,兩位老人終于隔着手機再次見面。

一别數年,青絲早已變成了白發。這些年的分别,并沒有讓他們變得生疏,在視訊裡,二人還是一如年少時那樣,十分親切。

雖然國豐永已經和潘宗道取得聯系,可國豐永還是想見一見潘宗道。

兒子國建斌知道這是父親六十八年來的心願,于是,在國慶假期時,特意去往無錫拜訪潘宗道,并和潘宗道說起了父親還想見他一面的願望。

潘宗道聽了,雙眼濕潤了,說:“我也一直非常想念他,想見就見一面吧,當初整個炮兵連一百多人,現在隻有我們兩個了。”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2019年5月,潘宗道踏上了回鄉的旅途,國豐永知道後也是十分激動,他終于可以見到挂念了六十多年的兄弟了。

幾天後,國豐永坐上了去見潘宗道的車,一路上,雖然路程不算遠,國豐永卻十分緊張,他不停地搓着手,一遍又一遍地問兒子:“到了嗎?還要多久”

兒子國建斌則一遍又一遍地回答父親:“快了快了,就要到了。”

到達目的地,車還沒停穩,國豐永就看到了站在階梯下的潘宗道,他趕忙催促司機停車,整理了自己的衣服,然後下車,顫顫巍巍地朝潘宗道走去。

93歲的潘宗道也看到了向自己走來的國豐永,馬上迎了上去,開口叫了句:“小國!”

這一聲小國,讓在場所有人都淚目了,兩位老人因為戰争分别半個多世紀,終于在今日,他們得以相聚。

國豐永聽到潘宗道對他的呼喚,馬上站好,向潘宗道敬了一個标準的軍禮,一如從前。随後他說:“報告首長,我已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的全部任務!”

潘宗道流下了眼淚,連忙說:“好!好!好!”說罷,便和國豐永緊緊相擁。

時隔半個世紀,退伍老兵與93歲老首長重逢,當年的1個連僅剩他2人

之後,兩位老人相鄰而坐,親切地聊起了天,從剛從軍時聊到現在的生活,他們都迫切地想要知道這麼多年來對方過得到底怎麼樣。兩人雖已年邁,他們的心,卻還和從前一樣,仍舊是那個充滿熱情的少年。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兩位老人年少從軍,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獻給了國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即便兩個人戰前一别六十餘年,再見已是暮年,剩下的日子也不知道是否能再見,但是,他們内心一直都為對方留有一份挂念,縱使相隔千裡,心中亦不忘記當年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