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熠 通訊員 金梅 青島報道
全國工商聯釋出的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顯示,青島在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之一,排名第六,為北方唯一入選城市。據了解,本調查是由全國工商聯組織覆寫全國的中小微型民營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排名直覺顯示了企業對各大城市營商環境的體驗。
青島的排名正是近年來青島不斷努力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尤其是今年《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下簡稱:《方案》)推出以來,青島市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營商環境提升外,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公平”的概念,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項政務服務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政務服務由“便捷”向“公平”轉變。
在青企業如何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公平”?
企業開辦快、注冊快、水電暖開通快、辦稅快、工程審批快、融資貸款快……青島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最突出特點就是一個“快”字,然而從“快”到“更快”的提速,卻是差異化提速審批,讓“快”得更有意義,避免為提速而提速,避免政務服務“大鍋飯”。
青島市從不同産業賽道規律出發,對行業頭部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建立定制化的服務模式,實施精準服務,讓服務層次更豐滿。
如,青島對“四新”經濟推出專策,避免“老辦法”管“新業态”;聚焦遠端辦公、“無接觸”配送、無人工廠等新産業、新業态,量身定制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對涉海企業,創新性開展涉海金融服務、海洋綠色信貸,示範性發行藍色債券;建立創新産業“試錯”機制,在守住安全底線前提下,給予市場主體适當包容期。
人民群衆如何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公平”?
青島在《方案》中提到服務四個“全生命周期”時,全國首提服務“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把群衆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優化政務服務的重點,全面提升自然人在青島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而更好滿足來青人才和投資興業的企業家、投資者等對生活品質的需求,通過提高城市的宜居品質進而創造宜業的營商環境。
在《方案》中,從自然人出生到退休、再到身故,實作“一件事”內建服務,對教育和醫療等最受群衆重視的公共服務,有針對性的重點進行了服務更新;在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群衆辦事體驗的同時,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現金繳費方式,避免“數字鴻溝”;開設“特殊人群綠色通道”,并提供精準幫辦代辦服務。
青島政府和市場主體間的“公平”如何實作?
在處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時,青島市政府首先抓住的就是法治意義上的“公平”。
青島實行了“民告官”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每庭必出”制度: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案件及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行政機關正職負責人必須出庭應訴;而面對違規或“犯錯”的企業時,青島市政府在權限範圍内探索拓展“不罰”“輕罰”領域,按規定落實輕微違法“不罰”和一般違法“輕罰”清單,對初次輕微違法的市場主體可免于行政處罰,以處罰和教育相結合,來督促和指導市場主體依法依規生産經營。
同時,青島市政府更主動求變,刀刃向内,進行行政審批等政務服務領域的自我改革。
建構差異化賦權審批模式,探索按需賦權、科學精準賦權,變“單一事項碎片化賦權”為“一整件事完整鍊條賦權”,實作内部服務單元由“職能驅動型”向“流程驅動型”轉變,在不增加人員編制、不增加上司職數前提下,打破人員身份和行政層級,挑選最專業人員,擔任“首席審批服務官”,按程式賦予其最高效審批權;根據園區發展需要,組建青年政務服務團入駐園區,現場服務企業;青島市還建立起重大行政審批決策會商機制,突出專家在重大行政許可決定中的支撐作用,提高決策科學性。
“公平”的同時,優化營商環境的“效率”展現在哪裡?
如何讓市場變得更有效?青島給出的答案是先讓政府變得更加有為。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青島市一方面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數字化、專業化、品牌化等六方面整體提高政務服務能力”提高整體政務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市場主體的需求、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主動求變,讓政務服務成為經濟發展的内生動力。
針對水路運輸行業的痛點,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探索實施水路運輸政務服務标準化、數字化改革,制定水路運輸業務經營許可政務服務工作規範和船舶營業運輸證配發政務服務工作規範,并逐漸實作落地。

水路運輸企業展示領到的首張電子證照
将政府職能轉變融入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大局,在行政審批中引入工業網際網路思維,實施“碼上青島”行動,推動實作公共服務領域統一身份認證、多碼融合、社保卡多領域應用;建構青島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打造“一網通查、智能比對、精準推送”一站式政策服務“電腦”;推進紙質證照向電子證照轉化;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實作“掌上辦”。
在膠東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下,青島、煙台、濰坊、威海、日照五市間企業交流互動增多,青島市推動膠東經濟圈仲裁一體化發展,加強五市仲裁機構資訊資源共享,打造輻射全省、服務全國的區域仲裁服務新高地,在確定法治化處理市場主體間糾紛的前提下,減少訴訟成本,提高經濟運作效率;
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需要便捷高效的一流口岸環境,青島市在建立成的膠東國際機場,打造起國際性航空樞紐和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實行出境旅客“海關+安檢、一次過檢”通關模式,入境旅客托運作李先期機檢,國際通程中轉旅客隔離區内中轉,實作“無感通關”乘機體驗;
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青島市在上合示範區打造“上合·銀關通”服務模式,企業憑銀行關稅保函享受“先放後繳、彙總納稅”優惠服務;依授權建立“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指數”,為企業開拓市場、發展國際貿易提供全面資訊支撐;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立“區、關、稅”信用合作機制,推進政府信用管理、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認證和納稅信用等共認共享。
堅持“公平正義”的理念,讓青島市以政府流程再造和政務服務提速增效的制度供給改革中,既保證了“效率”又實作了“公平”,讓改革的成果盡可能惠及青島的每個企業和人民群衆,讓宜居宜業成為城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底氣,更營造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青島形象”的城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