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标 我 們

2021年12月中旬,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手術室内,一台“不尋常”的外科手術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

一邊,肝膽胰外科樓頌梅主任醫師娴熟地使用胰膽鏡,為患者置入胰管支架以保護胰管,并通過腹腔鏡、超聲定位腹内巨大囊腫與胰頭部胰管精準位置;

一邊,梁霄主任醫師全神貫注地操縱着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系統,一點點将胰腺遊離後,仔細且小心地将一個巨大囊腫完整精準地切除。

耗時兩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這場手術挽救了一位而立之年的職業女性,術後不僅疤痕很小,更重要的是精準保留了她大部分胰腺功能。同時,這台胰膽鏡聯合機器人手術的成功打破了行業内新的紀錄,再次展現了邵醫微創的創新與能力。

“生活給我開了玩笑,但你們卻給了我新生。”患者陳女士(化名)感概道。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陳女士今年31歲,研究所學生畢業、工作穩定,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一切本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一項影像檢查,卻如同擲入湖面的石頭一般,将陳女士平靜的生活砸起了陣陣漣漪。

“這三年多,我時不時就會想起自己的肚子裡長着一顆東西,挺吓人的,尤其是當和别人閑聊時聽到誰誰誰身體裡長了腫物,我一下子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情況,擔心、害怕等種種情緒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陳女士說。

早在3年前體檢時,經上腹部增強磁共振,陳女士發現了自己的胰腺有一塊40*28mm的占位,初步考慮胰頭部囊性病變,囊腺瘤,同時肝髒也有較小的血管瘤和囊腫。

當時由于胰腺囊腫不是很大,對陳女士的生活沒有造成大的影響,便沒有作任何處理,僅安排了定期随訪。

可焦慮的種子已然深深埋入了陳女士的心底。為此,她還特意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前我還挺喜歡吃刺激性的食物,但現在一想到吃這種東西有讓囊腫變大的可能,我都會抵制住誘惑,選擇去吃清淡點的,真是太煎熬了,這顆囊腫仿佛是生活跟我開了個玩笑。”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遺憾的是,這個玩笑“越開越大”。

陳女士的小心謹慎并沒有換來囊腫的持續穩定。根據醫囑,陳女士每年都會定期複查自己胰腺囊腫的情況,前兩年的影像報告提示她的胰腺囊腫并沒有變大。可到了今年,陳女士再次體檢時卻發現胰腺上的囊腫在短短一年裡迅速增大至68*42mm,這令她一下子慌了神。

“我當時看到報告整個人是懵的,醫生還是建議我手術,我又害怕又焦慮,腦子都在嗡嗡作響。”陳女士回憶當時在門診的情形,“但醫生的話是有道理的,我最終還是堅定了決心,這個囊腫就在那兒越長越大,遲早得做手術。”

在母親的陪伴下,陳女士冷靜了下來,決定還是直面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母女倆通過上網查閱,慕名來到了微創技術領先全國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找到了肝膽胰外科知名專家蔡秀軍教授,蔡秀軍教授認為惡性良性腫瘤生長迅速,有手術指征,建議她立馬住院行微創手術切除。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陳女士順利入院,可内心的緊張和疑慮依舊揮之不去。蔡秀軍教授團隊、普外科梁霄主任醫師耐心地解答了陳女士的系列疑問。

“手術十分必要,因為這顆囊腫長在了胰頭部,且生長迅速,大到快要壓迫膽管和胰管的彙合處——十二指腸乳頭部了,萬一此處被壓迫,膽汁和胰液都将不能排到腸道裡,進而會導緻持續腹痛、黃疸、惡心嘔吐等等症狀,甚至影響到肝髒和胰腺的功能,引起身體嚴重的反應。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這些情況是可以通過積極的外科手術政策避免的。”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梁霄主任醫師的一番話讓陳女士及她的母親稍稍松口氣,但是随後談論的手術方式及風險再次讓母女倆的心髒提到了嗓子眼。

通過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的影像片子來看,陳女士的胰腺囊腫已經非常貼近主胰管,普通的手術方式無法規避在剜除囊腫時傷害到主胰管的風險,若是主胰管受到了機械性傷害導緻破裂,胰液由非生理途徑外流,則會發生非常嚴重的并發症——胰瘘,嚴重時可引起毒血症、敗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避免胰瘘這種并發症的發生,對于陳女士這種複雜的情況,一般常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手術),這是一種對人體内部髒器傷害性較大且對于髒器正常生理結構有所改變的擴大性術式,需要切除部分胃、十二指腸、部分空腸、部分胰腺、膽總管、膽囊等多個器官,再通過人工吻合重建消化道,術後患者損失部分原有的器官功能,并且仍存在胰瘘、膽瘘、腸瘘、出血等并發症風險。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但是,梁霄主任醫師根據術前檢查判斷,陳女士的囊性惡性良性腫瘤尚未惡變或轉移,又考慮到陳女士年紀尚輕,未來的生活品質非常重要,他給出了一個既能保留所有器官,又能切除病竈,但對醫生考驗巨大的手術方案——胰管支架置入+機器人輔助胰腺囊腫切除術。

梁霄主任醫師的這一方案充分結合了胰腺局部切除術前胰管支架置入術和機器人輔助手術兩種手段的優勢。

一方面,胰腺術前經口胰膽鏡下置入塑膠胰管支架(ERCP+ERPD),相當于給胰管上了一層保險,胰管支架可以幫助主刀醫生在術中識别胰管,減少胰管損傷的可能;即使發生胰管損傷,中空的胰管支架也能充分引流胰液至腸腔,顯著減少胰瘘的發生率。

另一方面,機器人輔助手術較傳統腹腔鏡外科手術視野更清晰(放大10倍),防止手指抖動,操作更靈活、更精細、更精準,創傷更小,在胰腺局部切除時盡可能減少胰管損傷的風險。

這個手術方案創傷小、可以完整保留胰腺功能。患者手術痊愈後,隻需通過胃鏡就能取出胰管支架。

梁霄主任醫師說:“我們微創的意義不局限于刀疤小,更重要的是在完整切除病竈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患者的器官功能,減少手術創傷,術後快速康複,長期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最近幾年,機器人輔助手術在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已經被廣泛運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同時樓頌梅主任醫師團隊正常開展胰腺局部切除術前胰管支架置入術,術前胰管支架置入成功率在98%左右,平均用時20分鐘,放置胰管支架的病人術後均未發生胰瘘。”

按照這一方案,手術順利進行。術後,陳女士身體逐漸恢複,各項名額也慢慢回歸正常,術後一周安然出院。見陳女士一改入院時的愁容滿面,梁霄主任醫師團隊也都非常欣喜。

梁霄主任醫師表示:“胰膽鏡聯合機器人手術展現了醫院各亞專科的精誠合作,幫助患者規避了創傷較大的Whipple手術,手術成功帶來的意義也是十分巨大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術前置入胰管支架+胰腺局部切除這種手術方案在邵逸夫醫院已經成熟,并值得推廣。”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據介紹,梁霄主任醫師是目前浙江省肝膽胰外科機器人手術領域個人手術量排名全省第一的外科醫生,也是省内首位率先單人突破200例機器人輔助肝膽胰外科手術的外科醫生,不久前剛獲得了“達芬奇杯”機器人肝膽胰手術視訊大賽一等獎。

來源:邵逸夫醫院 普外科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30歲女性長危險“巨大惡性良性腫瘤”,這個方法為她保住所有器官!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