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索世鑒|英國:在疫情肆虐中向“印太”傾斜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李冠傑

【編者按】

2021年即将過去,世界依然在新冠疫情肆虐下艱難前行,大國博弈、地緣政治沖突、新老熱點問題錯雜交織。世界與中國如何從2021年走來,又如何向着2022年前行?上海外國語大學(SISU,“西索”)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别研究院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合作,邀集各領域專家,呈上“西索世鑒”系列文章,盤點2021年世界大勢,展望2022年世相新局。

2021年是英國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後的第一年,約翰遜政府力圖把英國打造成外向型世界強國,利用各種手段和機制在内政外交上有所作為,具體如下。

“群體免疫”失效,新變異毒株肆虐英國

一是約翰遜政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雖信心十足,但“群體免疫”并未起效,新變異毒株近日肆虐英國,單日确診病例屢創新高。

2021年,英國經曆了三波疫情暴發期。第一波發生在去年底今年初。确診病例從去年12月29日單日确診81481例峰值回落,至5月,疫情得到有效緩解,曲線被壓平。第一波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的原因是英國加大疫苗接種力度。3月20日,全國單日接種752308人次。到5月1日,全國已有3450多萬人完成第一針接種。3月至7月,大約3700多萬人接種了第二針疫苗。

第二波發生在7月至11月。由于接種率較高且疫情曲線趨平,英國政府認為已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決定完全放開社會限制。7月19日,英格蘭地區完全解封,英國政府不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對社交聚會等亦不加管制。首相約翰遜公開表示,人們要學會與病毒共存。此後,英國單日确診病例數維持在3萬例左右。第二波的特征是,新增确診病例居高不下成為常态,疫情一直處于高位運作。

第三波發生在12月以來。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讓英國辛苦建立起來的群體免疫屏障失效。11月27日,英國發現首例奧密克戎感染者。雖采取防疫措施,加快加強針或第三針疫苗接種,但仍無法抵禦奧密克戎入侵。12月24日,單日确診病例達122186例,屢創新高。倫敦已宣布進入“重大事故”狀态,約翰遜啟動抗疫“B計劃”,勒令進入英國或參加國内大型活動時必須出示新冠肺炎“疫苗通行證”或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約翰遜政府所倡導的“群體免疫”、“與病毒共存”等思想助推疫情發展,政府以保護群眾自由為據完全放開防疫措施,緻使疫情失控。

約翰遜醜聞纏身,但保守黨“江山”依然穩固

二是約翰遜政府雖受人诟病,但保守黨力量強大,地方議會選舉毫無波瀾,約翰遜手腕過硬,控局能力增強。

保守黨在兩次下院議席補選中有得有失。在5月6日哈特普爾選區補選中,保守黨候選人擊敗工黨獲勝,成為該選區1959年以來首位保守黨代表,且是有史以來首位女性代表。在12月16日北什羅普郡補選中,保守黨候選人慘敗給自由民主黨,喪失了189年來對該席位的長久把控。整體看,保守黨并未在下院失去優勢,目前在下議院占據361席,遠高于總議席的半數325席。是以,約翰遜政府有強大的執政基礎,兩次補選無法撼動其根基。

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選舉并無懸念。2021年5月6日,蘇格蘭舉行議會選舉。蘇格蘭民族黨斬獲64席,較上次選舉增加1席,依舊保持蘇格蘭第一大黨位置。蘇格蘭民族黨議席雖增但并未過半,思慮再三後決定與蘇格蘭綠黨聯合執政。蘇格蘭民族黨長期執掌蘇格蘭政壇,第二次獨立公投仍是其堅定議題。首席部長斯特金一再強調,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隻是時間問題。威爾士議會選舉與蘇格蘭同時進行。威爾士工黨赢得30席,達到總議席半數。威爾士工黨一直掌控威爾士議會的局面沒有被打破,但值得注意的是,“取締威爾士議會黨”成為第五大黨,雖未赢得一席但也奪去了較多選票。“取締黨”的存在既表明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團結具有深厚曆史根基和思想基礎,又彰顯出群眾對威爾士議會的反對和不滿。

首相約翰遜雖政治醜聞纏身,但仍能收放自如。約翰遜有手腕擺平這一切,包括保守黨内部的不同意見。2021年9月,約翰遜進行第二次内閣改組。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國際貿易大臣特拉斯取代拉布為外交大臣,而拉布明升暗降擔任副首相兼司法大臣。約翰遜内閣有很大韌性,其控局能力顯著增強。

尋找海外市場,大力推動“英國制造”出口

三是約翰遜政府帶領英國快速走出經濟萎縮低谷,制定政策向外拓展,設定出口宏大目标,推動企業走出去。

受“脫歐”和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英國經濟遭到重創,GDP萎縮9.9%,創有史以來最大跌幅。2021年,英國政府冒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風險,強行放開所有防疫措施,直接推動英國商品制造業和服務業較快回到正軌。

英國與歐盟簽署的貿易協定正式生效,為英國商品和服務對外出口創造良好環境。2020年底,英歐達成《歐盟-英國貿易與合作協定》。2021年4月底,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等相繼通過該協定。5月1日,英歐貿易協定正式實施。英歐經貿關系有了嶄新基調,“零關稅零配額”原則讓雙方受益。

約翰遜政府積極尋找海外市場。2月,英國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6月正式啟動準入談判。CPTPP既不是單一市場,也非關稅同盟,而是通過協定讓成員國商品準入對方市場,降低或取消關稅以實作互惠互利。英國申請加入CPTPP不僅有政治意義,它是第一個申請加入該組織的非創始成員國,而且的确能給商品出口帶來便利。

約翰遜政府大力推動英國制造産品出口。11月,英國際貿易部釋出“英國制造,銷往全球”的出口貿易戰略檔案,設定2030年代中期年出口額達到1萬億英鎊目标。約翰遜政府還提出12點計劃,通過啟動出口支援服務計劃、在全國建立國際貿易部分支機構、充分利用歐洲地區發展基金、加大信貸機構對海外貿易的支援力度、加強政府間關系建設、要求出口貿易教育訓練機構提供教育訓練項目、辦好海外貿易展等措施,竭力聯合其他部門推動英企業向外發展。

由于完全擺脫“脫歐”影響、完全放開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加快尋找海外市場擴大出口,英國經濟強勁複蘇。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2021年英國經濟增速為6.8%和6.9%,相比G7其他發達經濟體,英國經濟增速最快。為實作持續增長和穩定就業,英格蘭銀行制定貨币政策應對國内通貨膨脹。11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創10年來最高水準。英格蘭銀行決定提高基準利率15個基點至0.25%,以應對通脹壓力,努力實作把通脹控制在2%的目标之内。英國也成為疫情以來首個實施加息的主要經濟體。

借主場外交擴大影響,政策向印太傾斜

四是約翰遜政府充分利用主場外交擴大英國的全球影響力,借助G7平台傳播英國外交政策和價值觀念,制定政策深入印太地區,并繼續幹涉中國内政。

英國早已着手制定其脫歐後的對外政策,但由于疫情原因,約翰遜政府推遲到2021年3月才釋出《競争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防務、發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該報告以“全球英國”為架構,明确提出“印太傾斜”政策。英國把俄羅斯定義為“最嚴重最直接的威脅”,把中國定義為“系統性競争對手”,準備開展兩線對抗:在歐洲以北約為核心對決俄羅斯,在印太地區建構價值觀聯盟以遏制中國。

2021年英國擔任G7輪值主席國,期間舉辦2次外長會議和1次G7上司人峰會。5月,英國邀請印、澳、韓、南非參加G7外長會議,為G7上司人峰會做鋪墊。6月11日至13日,G7上司人峰會在康沃爾舉行,澳、印、韓、南非被邀參會。峰會期間,英等11個國家和歐盟共同釋出《開放社會聲明》,重申緻力于“開放社會、民主價值和多邊主義的共同信念”。在12月的第二次G7外長會議上,英國首次邀請東盟成員國與會,旨在貫徹其“印太傾斜”政策。

英國打着“綠色工業革命”旗幟在國際社會建構話語權。10月19日,英國召開第一屆全球投資峰會,約翰遜發表講話大談綠色工業革命,并稱峰會募集資金100億美元,創造3萬個工作崗位。10月31日至11月12日,英國在格拉斯哥舉辦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議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共識。

在對華政策上,英國繼續幹涉中國内政。2021年釋出了第48期和第49期《香港半年報告》,評估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一年來的香港政局,認為中國違反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抨擊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此外,英國投入4300萬英鎊資金引誘香港人移居英國。我方堅決予以回擊,譴責英國通過曲解《中英聯合聲明》幹涉中國内政,試圖把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并從中漁利,要求英國立即糾正錯誤。

五是約翰遜政府從阿富汗狼狽撤軍,深入印太地區刷軍事存在感,其陸軍裁員長期趨勢未變,海洋太空力量卻得到增強。

英國防部3月釋出《競争時代的國防》政策檔案,評估英國面臨的威脅,并制定措施推動國防現代化,提升英國的防禦能力。英國防部依照既定基調把俄、中視為重點防範對象。約翰遜政府把“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首次部署到印太地區,派海上巡邏船常駐,以增強英軍在該地區的存在。

英國重視海上力量,更看中太空力量發展。4月1日,英國正式設立新太空司令部,由皇家海軍、英國陸軍、皇家空軍及文職人員組成,增強英國軍隊對太空領域的控制力。英國還特别重視網絡空間力量發展。2020年11月,英國宣布成立國家網絡部隊。2021年12月,英國釋出《2022年國家網絡戰略》,期望英國在2030年繼續成為領先、負責和民主的網絡強國。

英國正在逐漸把軍事力量從陸地轉向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2021年8月,英國跟随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失敗結局終止了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争。時任外交大臣拉布也因撤軍不力被首相約翰遜撤換。英陸軍雖是部隊的中堅力量,但其規模正在不斷縮小,到2025年要裁員至7.25萬人。英國在裁減陸軍規模的同時卻在加強海洋和太空力量,實作從陸地到海洋太空的戰略重心轉移。

2022,英國将向何處去?

展望2022年,英國在抗疫上将繼續堅持其“群體免疫”理念,以研發有效疫苗為主要應對措施加強防範。約翰遜政府并未遇到巨大執政壓力。英國在經濟上将更加深入印太地區,加速CPTPP談判,深入東盟大市場。在外交上将通過舉辦“宗教信仰自由全球峰會”等推行其價值觀,與美呼應,加大對印太地區國家的拉攏力度。在軍事上在海洋和太空領域增強力量,加大研發投入和投資力度,或派出雙航母遠洋航行。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也是香港回歸25周年,雙方或無法攜手共慶。英國将繼續釋出報告幹涉香港事務,并圍繞25周年大做文章,拉攏香港人心,诋毀中國制度。反觀中英經貿,可能受意識形态影響不大,或将逆勢增長。未來一段時間,中英“經熱政冷”仍是常态。中國應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一方面堅持對英露頭必打、擇機痛擊,另一方面可考慮在經貿領域對英壓制,加大對周邊國家的援助力度和對Z世代(編注:指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的引導,抵消英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李冠傑,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别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檔編輯:蔣立冬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