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梁啟超是近現代曆史上一位風雲人物,由于參與了戊戌變法,進而令他名聲大噪,但是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變法,但是最終由于受到了慈禧的反對,最終宣告失敗,為此譚嗣同和其它五位改革人士還血濺菜市口。隻有梁啟超和康有選擇了出逃,而在逃亡的路上,他也是寫過了無數的詩,以此來表達内心的悲憤之情,尤其是這首《太平洋遇雨》,更是寫盡了自己内心的憂愁,進而也是堅定了革命立場。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以今天人的眼光來看梁啟超當時的逃亡,應當說是一個正确的選擇,畢竟有一句古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事後也證明正是由于他的堅持,進而喚醒了更多沉睡的人,這才有了後來的革命的成功。而這首《太平洋遇雨》,也正是梁啟超當時内心的寫照,雖然變法失敗了,可是他始終也沒有放棄過。

《太平洋遇雨》

近現代:梁啟超

一雨縱橫亘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梁啟超作為那個時代的有識之士,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那都是令人感動,他的一篇《少年中國說》,更是激勵了那個時代無數的少年,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而我們曆史之是以能夠這麼偉大,也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人物,每當曆史走到了關鍵時刻總有一些人會勇敢地站出來呐喊。

清朝的腐朽其實也是加速了它的滅亡,連像梁啟超和譚嗣同這些有識之士都無法接納,原本是所有的變法都在進行之中,可是由于慈禧的出爾反爾使得這場變法,隻是維持了百日,是以曆史也稱之為“百日維新”。對于譚嗣同來說,他正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血來打動當時的清朝政府,可是那樣一個沒落而又封建的帝國自然是不為所動。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第一二句寫得就很是傷感,也正是描寫了自己逃亡之路上的感受,“一雨縱橫亘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這兩句寫得很是直白,是以還是比較好了解,我乘船經過太平洋,整個大海一片迷霧,然而是橫穿二洲,也就是亞洲和美洲,遠處水天相連,巨浪翻天,好像是在洗滌天地,也讓這水流緩緩地向東流去。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第三四句又是寫到了變法失敗之後的情形,畢竟原本是轟轟烈烈的變法,可是最終還是失敗了,這對于詩人來說内心是很傷感,“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劫後餘生的人不會被曆史所淹沒,然而革命也是一定會成功,今天我正是懷着這樣的一種心情,進而遠離了故土,去往了外地,為得就是有一天希望革命能夠成功。在這最後一句中,梁啟超其實是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

梁啟超很傷感的一首詩,寫盡了内心的悲痛,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梁啟超的詩雖然是淺顯易懂,自然是無法與唐詩和宋詩相媲美,可是那種氣勢,以及骨子裡不服輸的精神,則又是令人感動。盡管變法失敗了,譚嗣同等人也被殺害了,自己又是逃亡國外,面對于人生的變故,他并沒有寫自己的處境,而是依舊還是希望有一天變法能夠成功,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富強起來了。可是對于清朝,對于當時慈禧來說,無疑都是一群封建殘餘,進而使得這場變法成為了這些人心中的遺憾。然而對于梁啟超來說,他内心還是一直希望可以成功,是以在這首詩中,他在感慨的同時,也是許下了一個美好的願望,事實後來也證明,他的這種願望成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