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追封嶽飛,力主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唐代著名史學家吳兢曾在《貞觀政要·論擇官》中寫到:“内實險诐,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妬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隐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弄臣奸相都是史家口誅筆伐的對象,因為奸臣掌權往往會使國力衰微、民怨鼎沸,給天下百姓帶來巨大痛苦。更有甚者結黨營私敗壞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陷害忠良于不義之地。

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史上,可以說奸臣始終都沒有中斷過,遠者如秦相趙高,近者如清朝的臣貪和珅,都是禍國殃民之人。但要說那個朝代奸臣輩出,恐怕人們第一反應就是“積貧積弱”的兩宋時期了,譬如像蔡京、高俅、秦桧等人在曆史上都可謂是臭名昭著。然而,除了這些“知名度”較高的奸臣外,在宋還有一位特殊之人,他追封嶽飛削爵秦桧,力主北伐抗金,卻最後被後人視為奸臣!其就是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韓宅胄!

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追封嶽飛,力主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據《宋史·韓侂胄傳》記載:“韓侂胄位元組夫,魏忠獻王琦曾孫也。父誠,娶高宗憲聖慈烈皇後女弟,仕至寶甯軍承宣使。侂胄以父任入官,曆閣門祗候、宣贊舍人、帶禦器械。”通過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權相韓侂胄不僅是出身名門,而且還是宋王朝皇親國戚,其曾祖父韓琦是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重臣,父親韓誠官至寶甯軍承宣使。而正因憑借着家族的背景,年輕的韓侂胄便以恩蔭入仕,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宋孝宗在位時,韓侂胄便升任為知閤門事,負責傳達诏令和聖旨,職級雖然不是太高,但卻為他進一步升遷創造了有利條件。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病死,然而繼位因與父親不和,竟然以患病為由拒絕出面主持喪禮。最終迫使宰相趙汝愚聯合韓侂胄發動政變,以太皇太後吳氏(韓侂胄的姨母)的名義釋出谕旨,宣布光宗退位,擁立皇子趙擴繼位,史稱宋甯宗。

作為宋甯宗擁立功臣,韓侂胄本欲借此定策之功,擷取節度使之職,但事後他卻被宰相趙汝愚以外戚為由被任為宜州觀察使。《宋史·韓侂胄傳》記載:“侂胄欲推定策恩,汝愚曰:‘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而侂胄但遷宜州觀察使兼樞密都承旨,侂胄始觖望。”權力欲望極強的韓侂胄,對此事很是不滿,便開始伺機打擊趙汝愚。

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追封嶽飛,力主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于是,韓侂胄就利用後宮韓皇後搬弄是非,說外間傳聞趙汝愚有人君之相,不可久留。同時,韓侂胄利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掌握了台谏機構,授意台谏官對趙汝愚進行攻擊。史載“侂胄引李沐為右正言。沐嘗有求于汝愚不獲,即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汝愚罷相。”最終宰相趙汝愚因出身宗室,且擔任輔政很可能會威脅皇權,被宋甯宗免職流放。事後,韓侂胄便獲得宋甯宗的信任,從此平步青雲加官進爵,一步步升任太師,後又擔任宰相,直至做到比宰相更進階的平章軍國重事。

為了肅清趙汝愚的影響,緊随其後韓侂胄又制造了慶元黨禁案,宣布理學為“僞學”——當時趙汝愚的支援者多為理學人士,如朱熹、彭龜年等當世大儒。慶元黨禁實施了6年之久,期間理學經典書籍被封殺焚毀,被列入“僞學逆黨籍”的理學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甚至連與他們有關的人士都不能做官或者參加科舉。通過慶元黨禁,韓侂胄極大的維護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但萬萬讓他沒有想到,在他死後朱熹學派在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韓侂胄也是以名聲大壞,被後來的理學家歸為奸臣。

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追封嶽飛,力主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慶元黨禁案讓韓侂胄成為南宋朝廷的權臣,随後其在執政的13年間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崇嶽貶秦打擊投降派,另一個便是南宋曆史上有名的“開禧北伐”。在韓侂胄的主持下,追封嶽飛為鄂王,将秦桧申王的封号追奪,改其谥号為缪醜,并稱他“一日縱敵,遂贻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一時傳誦,大快人心。韓侂胄對秦桧的貶抑,實際上也是對投降、妥協勢力的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崇嶽貶秦,可以說是為力主北伐作出了輿論準備。

開禧元年(1205年),就是在韓侂胄崇嶽貶秦的第二年,在全國軍民抗漲呼聲日益高漲的情形之下,宋甯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與此同時,鐵血宰相韓侂胄也積極備戰,啟用了一大批抗金人士,比如像著名的辛棄疾、陸遊等人都得到任用。

在戰争之初,宋軍的進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收複了不少實地。不過,很快金軍就開始了頑強的反擊。就在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背叛宋朝投降金軍,給了宋軍陣營背後一刀。面對總體不利的戰略形勢,韓侂胄試圖與金人求和,但由于金人要求斬殺韓侂胄,和談未果。韓侂胄一見求和無路,便繼續抵抗,甚至自出家财二十萬用于抗金,把全部身家一塊押進去了。

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追封嶽飛,力主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但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以禮部侍郎史彌遠和楊皇後是主要的代表,楊皇後更是因當年韓侂胄在宋甯宗選皇後的問題上不傾向于她而懷恨在心。最終在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被大臣史彌遠聯合皇後楊氏、外戚楊次山,趁韓侂胄上朝時,發動襲擊,将其堵在玉津園夾牆内,然後槌死。韓侂胄被暗殺,軍政大權全歸楊後、史彌遠所操縱。韓侂胄被殺後,史彌遠在金人的要求下,将他的首級用匣子裝盛起來,送往金國,以此為條件簽訂了《嘉定和議》。此後,韓侂胄在南宋官方的渲染下,成為與秦桧一樣的大奸臣。

開禧北伐的失敗,使宋金關系進一步惡化,也使南宋失去了一次收複故土的絕佳機會,更使天下渴望複土開疆的人心給狠狠挫敗了。最後我們要說,在韓侂胄統治期間,雖然不能說是政治清明,但也并非一無是處,他為收複故土江山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是應當肯定的。而作為南宋曆史上最後一位鐵血宰相,他追封嶽飛,力主北伐,最後卻被後人視為奸臣,其實都是由于當時宋朝投降派媾和的結果。是以韓侂胄蒙受不白之冤近千年,新中國成立後也曾一度給韓侂胄平反昭雪。現代著名曆史學家蔡美彪先生就曾公開表示:“元代修《宋史》……不列入史彌遠,反而将韓侂胄與秦桧并列,辱罵他是“奸惡”,完全颠倒了曆史的是非。後世史家立論,或沿襲舊說,也不免有失公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