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沒有遇到汪精衛,陳璧君的人生會怎樣?

她是富商的女兒,生活優渥,自從遇上汪精衛後,她的人生就和政治捆綁在了一起。這個女子叫陳璧君。

早年,陳璧君的父親從廣東新會來到馬來西亞,經過一番打拼,成為當地非常富有的橡膠商。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她有機會接受教育。不過,陳璧君的表現可不像大家閨秀。她曾經這樣描述自己:

''絕對整潔,但不整齊。愛好天然,不事裝飾,除去爽身粉外,一生未塗過胭脂。不會唱歌,不會跳舞,好聽優美的音樂,但是不懂。好看新、舊、中、外的畫,但自己一條直線都畫不出來。''

不愛梳妝打扮的她,對政治十分感興趣。因為在《民報》上讀了汪精衛的文章,對他産生了崇拜之心。等到她發現作者是一個俊郎青年時,愛慕之情更是油然而生。為了革命,也是為了愛情,陳璧君向父母提出要加入同盟會。父親一聽,堅決不許''一個女孩子,不好好讀書,成天和一些男人們在外邊東奔西跑,像什麼話?''女兒則态度堅決,寸步不讓。眼見父女倆這麼僵持不下,母親提出折中一個的辦法:她要帶女兒親自考察一下同盟會。父親無奈,隻得同意。于是,母女倆風塵仆仆地趕到新加坡,親自面見孫中山先生。一番談話下來,母親決定加入同盟會,和女兒一起為革命事業奔走。

假如沒有遇到汪精衛,陳璧君的人生會怎樣?

當時,同盟會已組織了數次武裝起義,由于種種原因,均以失敗告終。為激勵陷入低迷的革命士氣,汪精衛與黃複生、喻培倫、陳璧君等人決心刺殺攝政王載沣。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刺殺計劃的洩露,讓汪精衛、黃複生身陷囹圄。

身在獄中的汪、黃二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對清政府而言,如何處理這兩個意圖行刺的革命黨,卻是個不小的難題。當時,人們對清廷多有不滿,加上同盟會的着力宣傳,群眾同情革命者漸漸增多。經過再三考慮,清廷決定判處其終生監禁。

話分兩頭。脫險後的陳璧君買通獄卒,給他送去十個雞蛋,在其中一枚上寫着一個''璧''字,要跟汪兆銘同生共死。汪精衛得知後,大為感動,寫下一封回信:

别後平安否?便相逢凄涼萬事,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攜手。

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殘燈如豆。

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古人潺愁,愧戴卻頭顱如舊。

跋涉山河知不易,願孤魂缭護車前後。

腸已斷,歌難又。

假如沒有遇到汪精衛,陳璧君的人生會怎樣?

正當汪精衛打算把牢底坐穿時,武昌起義爆發了。為挽回民心,清廷下令釋放汪、黃二人。出獄的汪精衛馬上趕去上海。看着憔悴的夫妻,陳璧君一時喜極而泣,呆立在原地。1912年4月,他們在孫中山、胡漢民、何香凝等人的見證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這對革命情侶,終于成為眷屬。

與汪精衛的優柔寡斷相反,陳璧君的性格,明顯要好勝武斷。對他們二人的關系,陳公博曾說:''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沒有璧君亦不緻敗事。''事實也證明的确如此。

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可謂權傾一時。中山艦事件後,蔣介石奪了軍政大權,汪精衛夫婦隻得遠走法蘭西。但此時,仍然有一批國民黨元老是支援他回國擔任要職的。對此,文人氣十足的汪精衛一直猶豫不決,正是陳璧君的力勸,才讓他下了回國的決心。

蔣、汪二人一直不合,抗日戰争後,兩人的沖突更加激化。對于抗戰,他心裡充滿悲觀情緒,但對于和日本人和談,依然很猶豫,覺得至少應該讓蔣介石先去和日本人談。陳璧君當即反唇相譏:

難道做漢奸,也要蔣介石排在前面?汪精衛聽後,連連搖頭。不過,他還是投靠了日本人。

假如沒有遇到汪精衛,陳璧君的人生會怎樣?

南京僞政府成立後,汪精衛的身體每況愈下。面對全國人民的唾罵,他自以為是忍辱負重。1944年,汪精衛死在日本。第二年,日本無條件投降,陳璧君作為''頭号女漢奸''公開受審。

那天,法庭上座無虛席。陳璧君昂首而入''神态驕矜,微含笑容,對旁聽席上的譏諷責罵聲,以及揮舞着的拳頭,視若無睹,毫不在意。''

這次庭審後,她被判處無期徒刑。即使獄中,她依舊驕橫,認為自己和丈夫不是漢奸。1959年,陳璧君死在提籃橋監獄中。

據說,她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的夫君是美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