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關于平型關大捷,很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看了點日軍的史料後,就開始大放厥詞:隻不過用伏擊偷襲了一個日軍的辎重隊,有什麼稀奇的。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平型關大捷,戰鬥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15師騎兵營李鐘奇部的倒馬關戰鬥,獨立團楊成武部的腰站戰鬥,685團楊得志部、686團李天佑部、687團張紹東部在主伏擊戰場,687團一部的蔡家峪阻擊戰鬥,685團一部的東泡池戰鬥。

其中隻有主伏擊戰場是在圍殲日軍辎重部隊,裡面還有相當數量的步兵,其餘戰場都是在與日軍精銳主力在作戰。今天就來說一說東泡池方向的戰鬥。

東泡池方向的戰鬥,是指115師阻擊東泡池方向日軍的增援,一直到反攻東泡池、1886.4高地的戰鬥過程,是115師平型關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軍事曆史意義!

說東泡池方向的戰鬥是115師平型關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好了解。怎麼還“具有重大的軍事曆史意義”,言過其實了吧?

沒有言過其實。因為近年來,國内外有關平型關研究的不少文章,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影響,似乎八路軍115師平型關戰鬥,不過就是利用地形上的極大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打了日軍的一支辎重部隊而已,假如遇上日軍主力作戰部隊,戰鬥結果還不知如何呢。

而東泡池方向的戰鬥,恰恰回答了這個問題。以老紅軍組成的八路軍115師,即便使用比日軍差很多的裝備,與闆垣師團主力作戰部隊進行1對1的正面對抗作戰,照樣打得日軍落荒而逃——就像歌裡唱的“打得鬼子魂飛魄散”!

日本人自己的史料都說,平型關伏擊戰後,龍澤中隊直到9月28日援軍到達才“小心翼翼地”進入老爺廟伏擊地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滿溝都是鬼子的屍體。3天都不敢進來看看,不是魂飛魄散是什麼?

正當115師主力在老爺廟至小寨村一線與日軍汽車隊、辎重隊激戰時,中午11時左右,日軍第21聯隊第三大隊趕來救援了。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日本史料記載:當日進行增援作戰的日軍即為第三大隊的第九(欠一個小隊,龍澤中隊)、第十(欠一個小隊,石上中隊長負重傷,吉川少尉代為指揮中隊)、第十一(欠兩個小隊,内藤中隊)和第十二中隊(橘機槍中隊)。

日軍的史料說:“汽車一過關溝村即與敵遭遇,當即火速下車,令吉川中隊向北邊高地,内藤中隊向南邊高地,橘機槍中隊協助龍澤中隊從中間平地進行攻擊。然後敵人以迫擊炮、重機槍猛烈射擊,兵力看來也比我方多十幾倍。尤其吉川中隊正面之敵舉起軍旗、吹起軍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彈,反撲過來。我方寡不敵衆而毫無辦法”。

日軍第三大隊的戰報說,調去增援的第九中隊(龍澤)當天共有6死21傷,第十中隊(吉川)4死5傷,第十一中隊(内藤)3死31傷,第十二中隊(橘機槍中隊)25死3傷。合計第三大隊當天死傷人數約為98人。

對于這樣的日本史料,有的專家學者深信不疑,拿來就用。甚至得出結論說:

“685團阻擊作戰斃傷敵數因有日軍方面具體到人名的統計,想亦大緻可靠。至有網民懷疑日軍增援部隊第三大隊的統計不實,此當屬一種缺少根據的猜測。造假之事在中國軍隊中久已成為一種陋習,而在日軍當時則頗難做到。這是因為日本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日軍的士兵全部都有詳細檔案,受傷陣亡均須記入檔案,一旦出現死亡更必須及時通知家屬,以便家屬辦理相應手續和領取撫恤。故意隐瞞戰鬥傷亡在日軍條例裡也是有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的。中日戰争之初,日軍士氣較高,又是内部戰報,懷疑其不實,必須有确鑿的證據才是可以的。”

日軍方面具體到人名的統計,想亦大緻可靠!

造假之事在中國軍隊中久已成為一種陋習!

而在日軍當時則頗難做到!

自己想當然,怎麼能給所有中國軍隊都扣上“造假久已成為陋習”的大帽子,又給日本人帶上一頂想造假都“頗難做到”的桂冠?

事實上,慣于在曆史事實面前,睜着眼睛、面不改色說謊話的不正是日本人嗎?日本人真的那麼可信,他們的史料就真的那麼值得我們信任,以至于“懷疑其不實,必須有确鑿的證據才可以”嗎?

不見得吧?

好,咱們就事論事,就說日軍第21聯隊第三大隊增援作戰的日方史料。稍微用腦子分析一下,就會知道,這段史料就是在造假!這些日本史料的作者是在拿他自己的巴掌,搡他自己的臉蛋!

我們知道,當時日軍第五師團一個步兵大隊的編制人數超過1000人,減去4個小隊,每小隊56人,還有776人。就算第三大隊在之前的戰鬥中減員1/4,參加增援戰鬥的日軍約為700人以上。

115師擔任阻擊作戰的,有685團2營5、6連和3營9、10連,4個連兵力是500餘人。兵力對比日軍稍多,武器裝備八路軍就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

按照日軍第三大隊戰報,整個9月25日作戰中,死38傷60人,就算都是在增援戰鬥中的傷亡,也就占參戰兵力的14%,其中戰死占5.4%。這樣的傷亡比例,就“寡不敵衆”,丢下自己被圍攻的辎重部隊扭頭就跑?這是“鋼軍”嗎?這根本就是“豆腐渣軍”嘛。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特别可笑的是吉川中隊。前面說“吉川中隊向北邊高地進攻”,從圖上看應該就是1363高地。結果呢?“吉川中隊正面之敵舉起軍旗、吹起軍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彈,反撲過來。我方寡不敵衆而毫無辦法。” 這個吉川中隊才“4死5傷”,就“毫無辦法”了。如果按日本史料的說法描述的話大概是這樣的:鬼子們向1363高地沖上來,5連指導員楊俊才舉起駁殼槍高喊一聲“打”!八路軍機槍一齊開火,戰士們扔出手榴彈。楊俊才又大喊一聲:“沖啊!”沖鋒号吹響了,戰士們挺起刺刀沖下山去。日軍中隊長吉川一看大勢不好,急忙下令“撤”!鬼子們扔下4具屍體,拖着5個傷兵逃之夭夭。這是“大日本皇軍”嗎?這根本連僞軍都不如嘛。

“然後敵人以迫擊炮、重機槍猛烈射擊,兵力看來也比我方多十幾倍。”就算685、686兩個團都調過來也才4000餘人,還不到十倍呢。寫史料的人可以不知道,也可以不查實就胡寫。但是,當時在戰場上的日軍指揮官都是一路打過來的,槍一響,對方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不能詳細了解,也能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這是戰場指揮員的基本素質,他心裡是有數的。是以,要麼是提供素材的親曆者撒謊,要麼是寫書的人胡說八道。張嘴就造假,怎麼叫“頗難做到”?

前面沖鋒的三個步兵中隊,在“十幾倍”的敵人“以迫擊炮、重機槍猛烈射擊”面前,分别才6死、4死、3死,後面用重機槍掩護的機槍中隊卻是25死。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啊?這是前面的鬼子逃得太快,把機槍中隊晾在那兒挨打呢?

日本人的這種史料,還“必須有确鑿的證據才可以”懷疑?太擡舉他們了吧。

寫這種史料的日本人,如果堅持他說的是實話,第三大隊就是隻戰損這麼幾十人,那麼他就得認:坂垣師團不是什麼“鋼軍”,而是“豆腐渣軍”。遇上人數差不多,裝備比他們差得多的八路軍,傷亡14%,就“毫無辦法”,溜之大吉了?

要是他不願意承認坂垣師團是“豆腐渣軍”,他就得修改戰損數字。修改成,第三大隊反複沖擊八路軍陣地,直到傷亡慘重,才不得不退出戰鬥撤回東泡池——這才像個“鋼軍”的樣子嘛。坂垣師團在之前的戰鬥中,與晉綏軍就是這樣反複争奪團城口、1886.4高地的;他們的辎重部隊與八路軍作戰,也是反複争奪老爺廟高地,戰死到最後一個人都沒有投降的,怎麼會戰鬥部隊遇上老紅軍立馬就尿褲子了?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我軍的戰史就不是這樣記錄的。在1363高地阻敵增援的686團2營5連,戰後被授予“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是平型關戰鬥中唯一一個被授予英雄稱号的連隊,是反法西斯戰争勝利七十年大閱兵的十個英模連隊之一。連隊的戰史裡記錄着,搶占1363高地後,“居高臨下,一陣猛打,把敵人(企圖與5連搶占高地的敵人,應該就是關溝的日軍護衛部隊)打了下去。” “敵人哪裡會甘心失敗,又組織100多名鬼子(應該就是增援的第三大隊)進行沖擊。楊俊生和二排長指揮火力阻擊敵人,敵人仍不顧死活地呀呀吼叫着硬往上沖,戰士們猛投手榴彈,幾十個鬼子翻倒在陣地前沿,後面的幾十個鬼子又沖上來。戰士們一看手榴彈打光了,就奮不顧身地沖出戰壕,同沖上來的鬼子展開肉搏。” “排長犧牲了,班長頂替,班長犧牲了,戰士接替指揮,就這樣前仆後繼,浴血奮戰,最後全連隻剩30多人,仍然頑強地與敵人拚殺。”

在八路軍逐漸增大兵力向關溝突擊,并以一部攻擊辛莊,形成了抄擊後路之态勢的情況下,增援老爺廟的日軍21聯隊第3大隊終于“毫無辦法”地倉惶退向東泡池,685團部隊乘勝跟蹤追擊,一路掩殺過去,沖上日軍的炮兵陣地,繳了一門九二步兵炮!

115師在戰報中說,平型關戰鬥中繳獲一門九二步兵炮。這件事一直以來被有些人作為八路軍誇大戰果“久已成為陋習”的例證。其論點是,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殲滅的是日軍一個汽車隊和一支辎重隊,作為非戰鬥部隊,機槍都沒有幾挺,怎麼可能會有步兵炮?可見又在吹牛。

牛皮不是吹的,金子不是貼臉上的。看見了吧?九二步兵炮是685團攻上日軍炮兵陣地繳獲的!

你有證據嗎?

當然有:

證據一,郭宗汾9月24日的出擊指令中的第一條:

“一、敵人在東泡池,沿汽路左右及1886.4高地活動。其炮兵在關溝及漠泥溝附近。”

看見沒有?“其炮兵在關溝及漠泥溝附近”,正是685團從關溝向東泡池進攻的路上。

證據二,朱德、彭德懷1937年10月3日緻蔣介石、程潛、閻錫山電中說:“繳獲敵人汽車80餘輛(現已燒毀)、九二野炮1門(無子彈)、七三七五山炮彈3000餘發、步槍300餘支、機關槍20餘挺,其他軍用品甚多,并斃敵千餘人。”

顯然這是戰後經過較嚴密統計的戰果報告。注意“九二野炮1門(無子彈)、七三七五山炮彈3000餘發”。說明什麼?說明八路軍快速攻擊前進,炮兵陣地上的鬼子倉促逃跑,丢下了1門九二式步兵炮和一堆炮彈來不及帶走,被八路軍給繳了。

證據三,沙飛拍攝的照片: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史載,沙飛當時尚未加入八路軍,他以通信社記者的身份于9月底到達115師采訪,拍攝了《繳獲日軍的戰利品之一部》、《繳獲日軍九二步兵炮》、《繳獲的日軍電台》、《繳獲的日軍汽車之一部》、《擊斃的日軍戰馬》、《戰士們高興地背着繳獲的戰利品勝利歸來》、《戰鬥結束後進抵平型關的八路軍》等一組照片。

當然,坂垣師團不是“豆腐渣軍”,他們不可能被八路軍追得跟兔子似的,他們必定要在東泡池阻擊八路軍。狡猾的日軍在東泡池給685團3營設了個“套”,鬼子們躲到民房中隐蔽起來,685團3營尖兵排追擊通過東泡池時,日軍一槍不發,單等後邊的3營主力部隊進入村莊後,機槍、擲彈筒猛烈射擊,我軍追擊部隊被打倒一片,隻好撤出東泡池。楊得志立即指令部隊收縮戰線,包圍東泡池,接着指令從關溝方向發展進攻的二營長曾國華攻占1886.4高地。

曾國華接令後,即令加強給他的1營4連連長龍書金攻擊1886.4高地。1營4連經過老爺廟方向的戰鬥,此時全連不足百人。龍書金率隊向1886.4高地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山下的晉綏軍部隊,這應該就是第84師251旅旅長高建白所說,企圖奪回1886.4高地,“鏖戰到下午3時,1886.4高地得而複失”的部隊了。國軍軍官看到龍書金就問:“你們這是幹嘛去?”龍答:“拿下1886”,又問:“你帶了多少人?”龍答:“兩個排吧。”“兩個排?我們一個營都攻不下來。兄弟,别上去送死了。”龍書金笑笑說:“你看着我們打吧。”

龍書金觀察了一番1886.4高地,看到下過大雨後,山上出現了一道道雨裂溝,即令一個排正面進攻吸引日軍注意,另一個排隐蔽繞到敵人背後,沿着雨裂溝悄悄摸了上去,一頓手榴彈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正面進攻的部隊一鼓作氣沖上山頭,鬼子丢下幾十具屍體逃下山去。

八路軍能不能和日軍主力作戰部隊硬抗?115師給出了答案:能

2營占領1886.4高地,居高臨下向東泡池日軍攻擊。此時,687團一部迂回占領了團城口東北側的大、小寒水嶺,對東泡池之敵構成後翼包抄之勢。戰至25日黃昏,在八路軍幾個方向的圍攻下,日軍放棄東泡池,逃進團城口内。

可是,林彪左等右等,始終沒有等來原定計劃中的晉綏軍出擊。于是25日夜12時,林彪被迫指令115師撤出戰鬥。

本文作者:卓朝陽,“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于抄襲洗稿者,都将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