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关于平型关大捷,很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看了点日军的史料后,就开始大放厥词:只不过用伏击偷袭了一个日军的辎重队,有什么稀奇的。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平型关大捷,战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5师骑兵营李钟奇部的倒马关战斗,独立团杨成武部的腰站战斗,685团杨得志部、686团李天佑部、687团张绍东部在主伏击战场,687团一部的蔡家峪阻击战斗,685团一部的东泡池战斗。

其中只有主伏击战场是在围歼日军辎重部队,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步兵,其余战场都是在与日军精锐主力在作战。今天就来说一说东泡池方向的战斗。

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是指115师阻击东泡池方向日军的增援,一直到反攻东泡池、1886.4高地的战斗过程,是115师平型关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意义!

说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是115师平型关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好理解。怎么还“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意义”,言过其实了吧?

没有言过其实。因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平型关研究的不少文章,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影响,似乎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斗,不过就是利用地形上的极大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打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部队而已,假如遇上日军主力作战部队,战斗结果还不知如何呢。

而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老红军组成的八路军115师,即便使用比日军差很多的装备,与板垣师团主力作战部队进行1对1的正面对抗作战,照样打得日军落荒而逃——就像歌里唱的“打得鬼子魂飞魄散”!

日本人自己的史料都说,平型关伏击战后,龙泽中队直到9月28日援军到达才“小心翼翼地”进入老爷庙伏击地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沟都是鬼子的尸体。3天都不敢进来看看,不是魂飞魄散是什么?

正当115师主力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与日军汽车队、辎重队激战时,中午11时左右,日军第21联队第三大队赶来救援了。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日本史料记载:当日进行增援作战的日军即为第三大队的第九(欠一个小队,龙泽中队)、第十(欠一个小队,石上中队长负重伤,吉川少尉代为指挥中队)、第十一(欠两个小队,内藤中队)和第十二中队(橘机枪中队)。

日军的史料说:“汽车一过关沟村即与敌遭遇,当即火速下车,令吉川中队向北边高地,内藤中队向南边高地,橘机枪中队协助龙泽中队从中间平地进行攻击。然后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兵力看来也比我方多十几倍。尤其吉川中队正面之敌举起军旗、吹起军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弹,反扑过来。我方寡不敌众而毫无办法”。

日军第三大队的战报说,调去增援的第九中队(龙泽)当天共有6死21伤,第十中队(吉川)4死5伤,第十一中队(内藤)3死31伤,第十二中队(橘机枪中队)25死3伤。合计第三大队当天死伤人数约为98人。

对于这样的日本史料,有的专家学者深信不疑,拿来就用。甚至得出结论说:

“685团阻击作战毙伤敌数因有日军方面具体到人名的统计,想亦大致可靠。至有网民怀疑日军增援部队第三大队的统计不实,此当属一种缺少根据的猜测。造假之事在中国军队中久已成为一种陋习,而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这是因为日本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日军的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受伤阵亡均须记入档案,一旦出现死亡更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抚恤。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中日战争之初,日军士气较高,又是内部战报,怀疑其不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是可以的。”

日军方面具体到人名的统计,想亦大致可靠!

造假之事在中国军队中久已成为一种陋习!

而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

自己想当然,怎么能给所有中国军队都扣上“造假久已成为陋习”的大帽子,又给日本人带上一顶想造假都“颇难做到”的桂冠?

事实上,惯于在历史事实面前,睁着眼睛、面不改色说谎话的不正是日本人吗?日本人真的那么可信,他们的史料就真的那么值得我们信任,以至于“怀疑其不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可以”吗?

不见得吧?

好,咱们就事论事,就说日军第21联队第三大队增援作战的日方史料。稍微用脑子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段史料就是在造假!这些日本史料的作者是在拿他自己的巴掌,搡他自己的脸蛋!

我们知道,当时日军第五师团一个步兵大队的编制人数超过1000人,减去4个小队,每小队56人,还有776人。就算第三大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减员1/4,参加增援战斗的日军约为700人以上。

115师担任阻击作战的,有685团2营5、6连和3营9、10连,4个连兵力是500余人。兵力对比日军稍多,武器装备八路军就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按照日军第三大队战报,整个9月25日作战中,死38伤60人,就算都是在增援战斗中的伤亡,也就占参战兵力的14%,其中战死占5.4%。这样的伤亡比例,就“寡不敌众”,丢下自己被围攻的辎重部队扭头就跑?这是“钢军”吗?这根本就是“豆腐渣军”嘛。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特别可笑的是吉川中队。前面说“吉川中队向北边高地进攻”,从图上看应该就是1363高地。结果呢?“吉川中队正面之敌举起军旗、吹起军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弹,反扑过来。我方寡不敌众而毫无办法。” 这个吉川中队才“4死5伤”,就“毫无办法”了。如果按日本史料的说法描述的话大概是这样的:鬼子们向1363高地冲上来,5连指导员杨俊才举起驳壳枪高喊一声“打”!八路军机枪一齐开火,战士们扔出手榴弹。杨俊才又大喊一声:“冲啊!”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挺起刺刀冲下山去。日军中队长吉川一看大势不好,急忙下令“撤”!鬼子们扔下4具尸体,拖着5个伤兵逃之夭夭。这是“大日本皇军”吗?这根本连伪军都不如嘛。

“然后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兵力看来也比我方多十几倍。”就算685、686两个团都调过来也才4000余人,还不到十倍呢。写史料的人可以不知道,也可以不查实就胡写。但是,当时在战场上的日军指挥官都是一路打过来的,枪一响,对方多少部队、装备如何,不能详细了解,也能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战场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他心里是有数的。所以,要么是提供素材的亲历者撒谎,要么是写书的人胡说八道。张嘴就造假,怎么叫“颇难做到”?

前面冲锋的三个步兵中队,在“十几倍”的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面前,分别才6死、4死、3死,后面用重机枪掩护的机枪中队却是25死。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这是前面的鬼子逃得太快,把机枪中队晾在那儿挨打呢?

日本人的这种史料,还“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可以”怀疑?太抬举他们了吧。

写这种史料的日本人,如果坚持他说的是实话,第三大队就是只战损这么几十人,那么他就得认:坂垣师团不是什么“钢军”,而是“豆腐渣军”。遇上人数差不多,装备比他们差得多的八路军,伤亡14%,就“毫无办法”,溜之大吉了?

要是他不愿意承认坂垣师团是“豆腐渣军”,他就得修改战损数字。修改成,第三大队反复冲击八路军阵地,直到伤亡惨重,才不得不退出战斗撤回东泡池——这才像个“钢军”的样子嘛。坂垣师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与晋绥军就是这样反复争夺团城口、1886.4高地的;他们的辎重部队与八路军作战,也是反复争夺老爷庙高地,战死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投降的,怎么会战斗部队遇上老红军立马就尿裤子了?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我军的战史就不是这样记录的。在1363高地阻敌增援的686团2营5连,战后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是平型关战斗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连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年大阅兵的十个英模连队之一。连队的战史里记录着,抢占1363高地后,“居高临下,一阵猛打,把敌人(企图与5连抢占高地的敌人,应该就是关沟的日军护卫部队)打了下去。” “敌人哪里会甘心失败,又组织100多名鬼子(应该就是增援的第三大队)进行冲击。杨俊生和二排长指挥火力阻击敌人,敌人仍不顾死活地呀呀吼叫着硬往上冲,战士们猛投手榴弹,几十个鬼子翻倒在阵地前沿,后面的几十个鬼子又冲上来。战士们一看手榴弹打光了,就奋不顾身地冲出战壕,同冲上来的鬼子展开肉搏。” “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就这样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最后全连只剩30多人,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拚杀。”

在八路军逐渐增大兵力向关沟突击,并以一部攻击辛庄,形成了抄击后路之态势的情况下,增援老爷庙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终于“毫无办法”地仓惶退向东泡池,685团部队乘胜跟踪追击,一路掩杀过去,冲上日军的炮兵阵地,缴了一门九二步兵炮!

115师在战报中说,平型关战斗中缴获一门九二步兵炮。这件事一直以来被有些人作为八路军夸大战果“久已成为陋习”的例证。其论点是,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的是日军一个汽车队和一支辎重队,作为非战斗部队,机枪都没有几挺,怎么可能会有步兵炮?可见又在吹牛。

牛皮不是吹的,金子不是贴脸上的。看见了吧?九二步兵炮是685团攻上日军炮兵阵地缴获的!

你有证据吗?

当然有:

证据一,郭宗汾9月24日的出击命令中的第一条:

“一、敌人在东泡池,沿汽路左右及1886.4高地活动。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

看见没有?“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正是685团从关沟向东泡池进攻的路上。

证据二,朱德、彭德怀1937年10月3日致蒋介石、程潜、阎锡山电中说:“缴获敌人汽车80余辆(现已烧毁)、九二野炮1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3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其他军用品甚多,并毙敌千余人。”

显然这是战后经过较严密统计的战果报告。注意“九二野炮1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3000余发”。说明什么?说明八路军快速攻击前进,炮兵阵地上的鬼子仓促逃跑,丢下了1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一堆炮弹来不及带走,被八路军给缴了。

证据三,沙飞拍摄的照片: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史载,沙飞当时尚未加入八路军,他以通信社记者的身份于9月底到达115师采访,拍摄了《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之一部》、《缴获日军九二步兵炮》、《缴获的日军电台》、《缴获的日军汽车之一部》、《击毙的日军战马》、《战士们高兴地背着缴获的战利品胜利归来》、《战斗结束后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等一组照片。

当然,坂垣师团不是“豆腐渣军”,他们不可能被八路军追得跟兔子似的,他们必定要在东泡池阻击八路军。狡猾的日军在东泡池给685团3营设了个“套”,鬼子们躲到民房中隐蔽起来,685团3营尖兵排追击通过东泡池时,日军一枪不发,单等后边的3营主力部队进入村庄后,机枪、掷弹筒猛烈射击,我军追击部队被打倒一片,只好撤出东泡池。杨得志立即命令部队收缩战线,包围东泡池,接着命令从关沟方向发展进攻的二营长曾国华攻占1886.4高地。

曾国华接令后,即令加强给他的1营4连连长龙书金攻击1886.4高地。1营4连经过老爷庙方向的战斗,此时全连不足百人。龙书金率队向1886.4高地前进的路上,遇到了山下的晋绥军部队,这应该就是第84师251旅旅长高建白所说,企图夺回1886.4高地,“鏖战到下午3时,1886.4高地得而复失”的部队了。国军军官看到龙书金就问:“你们这是干嘛去?”龙答:“拿下1886”,又问:“你带了多少人?”龙答:“两个排吧。”“两个排?我们一个营都攻不下来。兄弟,别上去送死了。”龙书金笑笑说:“你看着我们打吧。”

龙书金观察了一番1886.4高地,看到下过大雨后,山上出现了一道道雨裂沟,即令一个排正面进攻吸引日军注意,另一个排隐蔽绕到敌人背后,沿着雨裂沟悄悄摸了上去,一顿手榴弹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正面进攻的部队一鼓作气冲上山头,鬼子丢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去。

八路军能不能和日军主力作战部队硬抗?115师给出了答案:能

2营占领1886.4高地,居高临下向东泡池日军攻击。此时,687团一部迂回占领了团城口东北侧的大、小寒水岭,对东泡池之敌构成后翼包抄之势。战至25日黄昏,在八路军几个方向的围攻下,日军放弃东泡池,逃进团城口内。

可是,林彪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原定计划中的晋绥军出击。于是25日夜12时,林彪被迫命令115师撤出战斗。

本文作者:卓朝阳,“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