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現在有一句非常“朗朗上口”的俗語用來損人,那就是“二百五”這個詞,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比較蠢笨,做起事情來沒有章法,非常魯莽,但是雖然用的很順口,你知道它的來曆究竟是什麼嗎?

傳說“二百五”這個詞語的由來,比較可靠的一共有三個。

第一個是關于一種陣仗和儀式的,話說在遙遠的唐朝,有一個大官,因為有權有錢,是以出行的陣仗幾乎都不輸給皇孫貴族,皇宮中排場最大的應該就是皇上了,出宮一趟就要有無數的侍衛和太監來開道,其中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個小太監拿着鞭子往地上抽,這在官方的說法上呢,是開道的意思。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而這位大官雖然不敢和皇帝一樣用鞭子開道,卻也很看重這些東西,于是就叫府裡的一個下人拿着一根棍子敲打地面來開道,大家都把這個職位稱為“伍佰”,而後來這個職位的需求,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也就是兩個人并排在一起,一人拿着一根棍子,敲打地面。

大家并不會把他們成為兩個“伍佰”,反而是将一個五百拆開來,拆成了兩個“二百五”,是以當時的說法就是,有兩個二百五拿着棍子給大官開道,而老百姓們又覺得這兩個人拿着棍子的樣子實在是有點蠢,并且非常粗魯的樣子,再加上看不慣他們這樣橫行霸道的樣子,于是“二百五”這個詞就作為一個損人的詞語流傳了下來。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第二個由來就有關于一個民間小故事了,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秀才,畢生的夢想就是能夠高中舉人,但是他用盡了半輩子的時間,也沒能完成這個願望,一直到了中年之後,過了考取功名的年紀,才不得不認清現實,娶妻生子。

剛和妻子成婚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對兒子,晚年得子自然是疼愛的很,他為這兩個孩子起了名字,一個叫做成事,另一個叫做敗事,兩個孩子從小就在父親的熏陶下接觸了四書五經,小小年紀就要開始讀書練字。

有一天這個秀才給他們布置了任務,哥哥成事要寫300個毛筆字,而弟弟敗事要寫200個毛筆字,哥哥使了小聰明,少寫了50個字,讓弟弟多寫了50個字,以為父親不能發現,結果檢查的一瞬間就被發現了,可把秀才給氣壞了。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而這個情況一發生,倆兒子就變成了每個人都寫了250個字,于是這個典故就流傳了下來,用二百五來形容一個人做不好事情,還愛耍小聰明,後來還因為這倆兒子的名字,出現了另外一個俗語,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因為大兒子沒寫夠字數,小兒子寫多了,是以就有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句話。

第三個由來與一位戰略家有關系,他就是戰國時期的說客蘇秦,他是個非常有謀略的人,幫助他的主人,也就是齊國的國君出謀劃策,立下了各種各樣的汗馬功勞,也讓齊國國君非常偏愛他,給了他很多賞賜。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蘇秦這麼優秀,就引來了别人的嫉妒,于是有一天就被國内的人給刺殺了,蘇秦這麼一死,相當于齊國國君丢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肯放過殺害他的人的,可是多方調查又得不到結果,這可怎麼辦呢。

很快齊國國君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命人假冒了一個蘇秦的屍體,挂在了城門之上,并且全城都貼上了告示,說這個蘇秦其實是個他國的間諜,如今這個殺手為民除害,如果能夠自己出來認領這件事,就可以得到千兩黃金的賞賜。

這樣的獎勵騙過了很多的人,有這麼四個沒有腦子的人就過來找到了他,準備領賞,誰都不松口,都非要說是自己殺死了蘇秦,是真正的“為國除害”的那個人,最後竟然還說是四個人一起做的這件事,這可把齊國國君都氣樂了,問他們,你們有四個人,但我隻有一千兩黃金,怎麼分呢?

人們隻知俗語“二百五”,可惜它的由來和故事,卻十人九不知

四個人自作聰明的替他出主意,說可以平分掉,一人分到二百五十兩黃金就可以了,簡直是完美,國君一氣之下直接把他們都給砍了頭,于是後來這二百五十兩黃金的典故,就簡化成了“二百五”這個詞語,來說那些做事不過腦子的、自作聰明的人。

以上這三個典故,可以說是各有各的說法和道理,不知道各位究竟比較相信哪一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