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现在有一句非常“朗朗上口”的俗语用来损人,那就是“二百五”这个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比较蠢笨,做起事情来没有章法,非常鲁莽,但是虽然用的很顺口,你知道它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吗?

传说“二百五”这个词语的由来,比较可靠的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是关于一种阵仗和仪式的,话说在遥远的唐朝,有一个大官,因为有权有钱,所以出行的阵仗几乎都不输给皇孙贵族,皇宫中排场最大的应该就是皇上了,出宫一趟就要有无数的侍卫和太监来开道,其中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小太监拿着鞭子往地上抽,这在官方的说法上呢,是开道的意思。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而这位大官虽然不敢和皇帝一样用鞭子开道,却也很看重这些东西,于是就叫府里的一个下人拿着一根棍子敲打地面来开道,大家都把这个职位称为“伍佰”,而后来这个职位的需求,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也就是两个人并排在一起,一人拿着一根棍子,敲打地面。

大家并不会把他们成为两个“伍佰”,反而是将一个五百拆开来,拆成了两个“二百五”,所以当时的说法就是,有两个二百五拿着棍子给大官开道,而老百姓们又觉得这两个人拿着棍子的样子实在是有点蠢,并且非常粗鲁的样子,再加上看不惯他们这样横行霸道的样子,于是“二百五”这个词就作为一个损人的词语流传了下来。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第二个由来就有关于一个民间小故事了,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秀才,毕生的梦想就是能够高中举人,但是他用尽了半辈子的时间,也没能完成这个愿望,一直到了中年之后,过了考取功名的年纪,才不得不认清现实,娶妻生子。

刚和妻子成婚没多久,就生下了一对儿子,晚年得子自然是疼爱的很,他为这两个孩子起了名字,一个叫做成事,另一个叫做败事,两个孩子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接触了四书五经,小小年纪就要开始读书练字。

有一天这个秀才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哥哥成事要写300个毛笔字,而弟弟败事要写200个毛笔字,哥哥使了小聪明,少写了50个字,让弟弟多写了50个字,以为父亲不能发现,结果检查的一瞬间就被发现了,可把秀才给气坏了。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而这个情况一发生,俩儿子就变成了每个人都写了250个字,于是这个典故就流传了下来,用二百五来形容一个人做不好事情,还爱耍小聪明,后来还因为这俩儿子的名字,出现了另外一个俗语,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因为大儿子没写够字数,小儿子写多了,所以就有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句话。

第三个由来与一位战略家有关系,他就是战国时期的说客苏秦,他是个非常有谋略的人,帮助他的主人,也就是齐国的国君出谋划策,立下了各种各样的汗马功劳,也让齐国国君非常偏爱他,给了他很多赏赐。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苏秦这么优秀,就引来了别人的嫉妒,于是有一天就被国内的人给刺杀了,苏秦这么一死,相当于齐国国君丢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肯放过杀害他的人的,可是多方调查又得不到结果,这可怎么办呢。

很快齐国国君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命人假冒了一个苏秦的尸体,挂在了城门之上,并且全城都贴上了告示,说这个苏秦其实是个他国的间谍,如今这个杀手为民除害,如果能够自己出来认领这件事,就可以得到千两黄金的赏赐。

这样的奖励骗过了很多的人,有这么四个没有脑子的人就过来找到了他,准备领赏,谁都不松口,都非要说是自己杀死了苏秦,是真正的“为国除害”的那个人,最后竟然还说是四个人一起做的这件事,这可把齐国国君都气乐了,问他们,你们有四个人,但我只有一千两黄金,怎么分呢?

人们只知俗语“二百五”,可惜它的由来和故事,却十人九不知

四个人自作聪明的替他出主意,说可以平分掉,一人分到二百五十两黄金就可以了,简直是完美,国君一气之下直接把他们都给砍了头,于是后来这二百五十两黄金的典故,就简化成了“二百五”这个词语,来说那些做事不过脑子的、自作聪明的人。

以上这三个典故,可以说是各有各的说法和道理,不知道各位究竟比较相信哪一个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