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交大最新研究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還在上升,亟需加大幹預力度!

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全球健康研究院、公共衛生學院王友發教授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吳靜教授、王麗敏教授、青海大學彭雯教授、卡達大學史祖民教授等合作開展研究,發現2013-2018年期間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我國成人12.4%患有糖尿病,38.1%患有前期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總體仍處于較低水準。同時,我國超重和肥胖率高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将不斷加重我國糖尿病及其并發症的疾病負擔。該研究以《2013-2018年中國糖尿病流行與治療》為題,于12月28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上,具有重要的臨床和公共衛生意義。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王麗敏、青海大學彭雯和慢病中心趙振平。共同通訊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領軍學者、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王友發教授。

該研究基于近年來我國慢性病與危險因素監測資料,分析了2013-2014年與2018-2019年兩輪采集的來自343,929名研究對象的資料。研究顯示,2013-2018年期間,糖尿病患病率由10.9%增加為12.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由35.7%增加到38.1%。在2018年,隻有約1/3(36.7%)的糖尿病患者知道患病,近1/3(32.9%)接受過治療,在接受糖尿病治療的人中約1/2(50.1%)的人血糖水準得到了控制。2013-2018年期間,女性的知曉率和治療率明顯高于男性;農村居民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治療者的控制率均有所提升。

2013-2018年期間,所研究的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部分危險因素甚至變得更差,例如紅肉攝入量過多的比例從32.6%增加到42.3%,身體活動不足從16.0%增加到22.0%。肥胖率也有所增加,根據我國體重指數(BMI)标準,期間肥胖患病率(BMI≥28 kg/m2)從14.1%上升到16.5%;中心性肥胖從31.6%增加到35.4%。2018年,一半的成年人患有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

此研究發現具有重要的臨床和公共衛生意義。我國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防控機制,采取綜合行動,控制危險因素,加強篩查,針對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進行及早幹預,可以遏制或減緩糖尿病發生;加強糖尿病患者管理,特别是提升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對慢性病管理的水準,并對男性、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采用精準防控的措施,幫助實作“健康中國2030”行動的目标。

另外,為了解決日益增加的糖尿病等慢性病負擔,我國需要開展更多相關科學研究,開發糖尿病及相關危險因素控制的适宜技術和成果轉化,綜合、有針對性地幹預危險因素和強化糖尿病患者管理,定期全面評估“健康中國”行動計劃和相關政策,以幫助更有效開展未來慢性病防控工作。我國的經驗也将有助于為其他國家,特别是為一些處于社會經濟轉型期的國家提供借鑒。

西安交大最新研究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還在上升,亟需加大幹預力度!
西安交大最新研究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還在上升,亟需加大幹預力度!

表1. 2013-2014年和2018-2019年中國不同特征(性别、年齡、居住地和地區)成年人糖尿病的權重知曉率、治療率和治療控制率 [%,95%可信區間(CI)]

知曉率:已明确被診斷為糖尿病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治療率:已接受胰島素、糖尿病藥物、飲食控制和/或增加活動等措施控制血糖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治療控制率:通過治療血糖水準達标(HbA1c水準ol) 的糖尿病者占已采取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表 2. 2013-2014年和2018-2019年中國成年人的危險因素流行狀況 [%,95%可信區間(CI)]

危險因素

2018

2013

絕對百分比增加

超重/肥胖 (BMI≥24 kg/m2)

51.0 (50.0-52.1)

46.6 (45.4-47.8)

4.5 (3.0-5.9)

肥胖 (BMI≥28 kg/m2)

16.5 (15.9-17.1)

14.1 (13.5-14.8)

2.4 (1.5-3.2)

中心性肥胖(腰圍:男性≥90cm, 女性≥85cm)

35.4 (34.3-36.5)

31.6 (30.5-32.8)

3.8 (2.3-5.2)

現在吸煙

26.0 (25.1-26.9)

27.5 (26.7-28.2)

-1.5 (-2.6--0.4)

過量飲酒(女性≥15克/天,男性≥25克/天)

8.2 (7.6-8.8)

9.3 (8.8-9.8)

-1.1 (-1.8--0.4)

低強度體力活動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