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新中國成立後,曠世英雄李堯臣受邀給國術健兒們講述自己傳奇的一生,在講到自己在清末走镖讨生活的那段經曆,李堯臣回憶道:“走镖是靠賊賞飯,憑的是镖局與路上劫匪的交情。

交情若好,這條路就行得通,反之就不保險了。一旦被劫動起手,那就真靠功夫活命了。我被劫過兩次,親眼看着六個師兄弟死于賊人之手。”

一、中國镖師

清末興起了運镖行業,出現了镖局。而镖師,就是負責押運貨物或是保護旅客到達目的地的工作。因為走镖時會遇到劫匪,如果沒有武功底子是不敢幹這行的,否則還沒到地方就被人給劫了,再碰到個心情不好的極有可能會喪命。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八國聯軍攻下北京的那年,慈禧連夜帶着光緒帝出逃。慈禧擔心自己的禦林軍太過招搖,又懼怕沿路的惡霸,于是便求助于京城的镖師,镖師們在黑白兩道都混得開,又忠肝義膽,西逃之行可保平安。

可慈禧抵達西安後,轉頭就翻臉,因為逃難是一樁醜事,慈禧便随意地打發了那群镖師。那些背井離鄉,保護慈禧到異鄉的镖師們無奈之下就在西安開起了镖局。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晚清時期,鐵路運輸業已經成熟,逐漸取代了镖局。而當時的中國,鴉片泛濫成災,镖局迫于生存的壓力,隻能依靠運送鴉片來維持生計。而那些曾經俠肝義膽的镖師們,也逐漸變得唯利是圖。

沒多久,運輸鴉片的生意也不好做了,随着八國聯軍的深入侵略,國外的洋槍火炮開始流進了中國。镖局走镖時遇到的劫匪都變得難以對付了,手持大刀的镖師面對精良裝備的劫匪,失镖的風險越來越大,很多镖師為了保命轉行另覓出路,那些僅存的镖局紛紛倒閉,當時西安那幾家镖局也全部停業。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二、最後一個镖師

在輝煌時期曾一度擁有數十間镖局的北京,也淪落到隻剩下一間叫會友的镖局。而會友之是以能堅挺到最後,全是依仗北京前門的那些珠寶古玩店,因為這些店都需要武功高強的镖師充當護衛。

此外,會友在當時能存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會友镖局裡有個響當當的人物-李堯臣,李堯臣一身的本領,是三皇聖手宋彩臣的徒弟,通曉絕世拳法三皇炮錘。

李堯臣還精通大刀、長槍等十八般兵器,對陸路、水陸、馬上功夫也有相當深的造詣。李堯臣是會友镖局的門面,江湖綠林界很多人都聽聞過他的名号,甚至連赫赫有名的李鴻章,也要指定李堯臣保護自己的住處。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1921年會友镖局,還是以解散關閉告終。随着中國最後一間镖局的倒閉了,镖師這個職業也徹底消失了。李堯臣作為會友镖局最後一個镖師,隻能和其他同行一樣,另尋營生之道。

其實早前李堯臣在做镖師時,有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學藝。武生楊小樓向他請教過拳法,平劇大師梅蘭芳向他學習過劍術,甚至連慈禧也請他在禦前獻過藝。

失業後的李堯臣思來想去,沒多久,在北京城裡出現了一間“國術茶社”,正是李堯臣開設的,他擺上了十八般兵器,并揚言,來練武就不收茶錢。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野心勃勃地想占領東北。為了捍衛國土,29軍軍長宋哲元想建立一支身手不凡、武藝高強的軍隊,當時的副軍長佟麟閣馬上想到了李堯臣,立刻趕往北平邀請李堯臣為軍隊傳授武藝。

當時的李堯臣已年過半百,當國家危難之際,義薄雲天的李堯臣義不容辭地接受了委托。

李堯臣根據中日兩國的搏擊格鬥特點,結合了會友镖局的看家國術“三皇炮錘”,以及自己的六合刀法、追魂劍法等國術精髓,琢磨出了一套“無極刀法”傳授給了29軍。此套刀法集天下武功之大成,靈活多變,可劈可刺,實戰性強。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1933年,日軍炮擊山海關,向萬裡長城一百多個關口發起了全面進攻。長城在中國人心中有着特殊意義,而當長城燃起烽煙之際,也就是中華民族抵禦外敵到了千鈞一發的時刻。

宋哲元的29軍受命參加“長城抗戰”,防守喜峰口,中日兩軍随即展開厮殺,戰火彌漫了兩日兩夜。

就在第三日淩晨,29軍派出了500名戰士,手提大刀,身背手榴彈,殺入敵方陣營。當夜大刀飛舞,刀光劍影,屍橫遍野,日軍鬼哭狼嚎吓破了膽。

據戰報,當夜共砍死砍傷敵人逾千人,繳獲坦克、裝甲車17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錄影機數部等等,日軍傷亡慘重,敗陣而逃。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喜峰口一役的勝利,創造了華北抗戰有史以來最光輝的一次戰績,在這場戰役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李堯臣特創的這套無極刀法。

民間稱這支軍隊為“敢死大刀隊”,著名的作曲家麥新還特意為大刀隊創作了一首戰歌《大刀進行曲》,用來激勵那些保家衛國的勇士。

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源順镖局總镖頭王五去世後,镖師們因時局的動蕩而變得以利益為上,江湖上很少再有俠義之士出現。李堯臣是中國最後一個镖師,他用自己特創的“無極刀法”,為中國的抗戰獻出了不朽功績,他的事迹至今都為人傳誦。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占領北平,29軍副軍長佟麟閣以身殉國,李堯臣深夜潛入敵方将好友的屍體偷走。李堯臣為佟麟閣入殓安葬後,便隐姓埋名過起了生活。

直到1942年因為一個漢奸的出賣,李堯臣不幸被日軍捕獲。日軍中有一位極度癡迷國術的軍官武田熙,聽聞李堯臣被抓,于是便向李堯臣提出比武的要求,還約定了如果李堯臣獲勝,就放他走,如果李堯臣戰敗,便要下跪磕頭。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擂台上,武田熙仗着自己人高馬大撲向李堯臣,李堯臣隻微微擡起一手就控住了武田熙,武田熙被控得打不着、推不動,急得怒火中燒,李堯臣便發力将他扔出擂台。

武田熙氣得抽出了刺刀嚷着要比刀法,李堯臣直接飛起一腳,踢到武田熙的手腕上,刺刀落地,武田熙疼得縮在地上爬不起來。台下歡聲雷動,李堯臣便揚長而去。

五、總結

其實在清朝,镖師是隻是個下等職業,像李堯臣那些國術家雖一身本領,但不會被當時的政府重用。新中國的成立後,李堯臣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關懷,李堯臣和他的武學理念能夠發揚出去。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要靠賊賞飯,兩次被劫後六個師兄弟戰死

李堯臣受國家囑托,擔任了全國武協委員,還擔任了國術比賽裁判長。1966年,李堯臣把自己珍藏的古兵器上交國家。1973年,中國最後的镖師李堯臣在北京去世,翩然帶走了一個屬于俠義時代的镖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