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神探狄仁傑”可能在這些年早已走進千家萬戶,狄仁傑的傳奇故事,源于各種影視劇對于這位唐朝宰相的宣傳。那麼曆史上狄仁傑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他在武則天時期,是怎麼得到重用的呢?回溯曆史,我們一起穿越到現場去看一看。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不論是影視劇還是正史,在狄仁傑身上的标簽有很多,諸如斷案如神,剛直不阿,疾惡如仇等。狄仁傑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他心系民生,匡扶正義,有很多卓越的曆史功績。正因如此,在武周時期,狄仁傑得到女皇武則天的賞識,在民間也留下諸多美名。

狄仁傑畫像
那麼,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偏愛,僅僅是因為他的官品、人品嗎,當然遠不止這些。
一、斷案如神的狄仁傑
提起狄仁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受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他隻是個斷案如神的神探。曆史上狄仁傑确實幹過一段斷案的工作,李治在世時期,狄仁傑當過大理寺寺丞,一年内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竟沒有錯判一人,也無訴冤者,狄仁傑被後人稱為中國版的福爾摩斯。
劇照:狄仁傑和李元芳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嫉惡如仇的好官,并沒有得到李治的重用,一直等到武則天奪取李唐江山,狄仁傑的情況才發生了改變。武則天為何會重用狄仁傑呢?
首先,狄仁傑跟武則天是老鄉,在南腔北調的朝堂上,武則天能聽到狄仁傑的鄉音,自然會生出幾分親近之情;
其次,狄仁傑确實有治國安邦之才,他能文能武。在任魏州刺史和幽州都督期間,多次統兵北擊契丹,以緻于後來契丹人聽到狄仁傑的名字就不戰自退;
劇照:李楷固歸順大唐
第三,狄仁傑敢于直谏。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在皇位傳承問題上猶豫不決,他的侄子武三思利用各種機會逢迎拍馬,想讓武則天立自己為太子,武則天也确實動了心。許多文武大臣都認為不能立武三思為太子,但懾于武則天的權威,誰也不敢公然反對。此時狄仁傑站了出來,多次向武則天直谏,并陳述其中的利害,最終說服武則天改變了主意。此事過後,武則天對這位大器晚成型的良臣更加看重。
劇照:武三思
二、武則天對狄仁傑言聽計從,兩人已不再是普通的君臣關系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有别于其他臣子。武則天會非常親熱地叫狄仁傑“國老”,不稱呼他的大名。武則天也會擔心狄仁傑疲勞過度,就連每次上朝行跪拜禮,武則天都會說看見你下跪,朕的身子先痛了。武則天還免除了狄仁傑在宮中的值夜班的義務,并告誡其他官員,沒有十分要緊的軍國大事就不要打擾狄仁傑。
公元700年九月,狄仁傑病卒,武則天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贈文昌右相,谥曰文惠。武則天當時悲痛地說了這樣四個字:“朝堂空矣!”她感慨老天不長眼,把狄公給他搶走了。
劇照:狄仁傑與武則天
曾有野史說武則天跟狄仁傑有暧昧關系,并對武則天暗戀狄仁傑的情節描述得惟妙惟肖,這些無從考證也不足為信,單從狄仁傑對武周的一片赤誠和對國家的貢獻來說,武則天偏愛狄仁傑也是情理之中的。因為武則天清楚狄仁傑的為人,清楚狄仁傑為國、為民的情懷。
史料曾記載,狄仁傑還有過當面勸谏武則天戒色,保養身體的事情,武則天雖然沒有完全關了控鶴府,但是也聽了他的意見,從此之後有所收斂。狄仁傑還當衆羞辱過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是以狄仁傑的上位并不是靠顔值。
劇照:張昌宗
武則天:地華簪組,材标棟幹。城府凝深,宮牆峻邈。有八龍之藝術,兼三冬之文史。雅達政方,早膺朝寄。出移節傳,播良守之風;入踐台閣,得名臣之體。豈惟懷道佐明,見期于管樂;故以谒誠匡主,思緻于堯舜。九重肅侍,則深陳可否;百辟在庭,則顯言得失。雖從容顧問,禮被于皇闱,而基酌輕重,事隆于紫诰。
三、一身正氣、深得群眾愛戴的東方福爾摩斯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代天子是如此,一代廉吏也是如此。
狄仁傑一身正氣,走到哪裡都深得百姓愛戴,與此同時,狄仁傑不拘一格,為國家舉薦将相人才。他大力推薦桓彥範、敬晖(不是《神探狄仁傑》中的虎敬晖)、張柬之、窦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後來這些人均為國之棟梁,皆立下不世之功勳。
劇照:張柬之
在勸谏武則天歸還李唐江山時,可以想象,狄仁傑是提着腦袋谏言的。狄仁傑既是站在唐朝大局考慮,更是站在武則天的角度予以考量,是以他敢對武則天直言不諱,當然狄仁傑也自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太子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後,吉顼、李昭德等大臣皆極力勸谏,都不能使武則天回心轉意。狄仁傑從來不慷慨激昂地對武則天說什麼大道理,他每次奏對時,都很巧妙地以母子恩情,來撥動強悍的武則天内心那根柔軟的情弦。在狄仁傑等人的反複勸谏下,武則天逐漸省悟,召還李顯,複為儲貳。為後來李唐複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劇照:李顯
一向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在狄仁傑面前就像個小姑娘,單純而純粹,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狄仁傑訴說,聽取他的意見,即使成為了王者,内心是無盡的孤獨,這時候出現狄仁傑這樣可以排憂解難的大臣怎麼不重用呢!不得不說武則天跟狄仁傑猶如劉備與諸葛亮,都是君臣配的典範。
高适:梁公乃貞固,勳烈垂竹帛。昌言太後朝,潛運儲君策。待賢開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雲人,猶是門下客。趙匡胤:武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濫,而終不殺狄仁傑。是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