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有武山·武魂】第七章 武山國術大事記

作者:不斷記住黎明
【十有武山·武魂】第七章 武山國術大事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體育運動。全國群衆性體育活動在城市、農村、工廠、學校、軍隊等各領域得到空前發展。武山城鄉也在傳統國術、籃球、乒乓球等項目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體育鍛煉活動,為武山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國術傳承方面,湧現出了一大批有良知的國術傳承人,如高樓張家門張把式,東順鄉紅溝村趙海榮,鴛鴦丁家門的丁世雄,山丹鄉域河浦的何桂茹,山丹國小田紹九,武山一中鄧雲章,鴛鴦包家坪封包娃,城關鎮于家坪杜新正,百泉的候家底侯把式,百泉康家莊康把式,百泉石嶺村王彥彥,桦林趙坪村趙維華,東順鄉上街子的鄧竈子,山丹魏家溝的徐鴻武,史家莊史廣文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或走出去,或請進來,或到處賣藝,在各自的區域裡自覺地傳承各式各樣的傳統國術,為武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實用人才,更為武山國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不時派人參加天水地區國術活動,如:1958年丁世雄先生等人參加天水地區國術表演,獲得優秀獎;1965年,康二虎老師參加天水地區國術表演賽,獲得傳統拳第二名,還有很多不詳,記載佚散。

——20世紀60年代,國術運動基本停滞。

——1973 年1月,武山縣體委成立後,為了參加天水地區國術運動會,劉喜兒、王月明、趙仰善等人積極策劃,在武山一中舉辦國術選拔賽,邀請鄧雲章、張鴻謀主持活動,全縣國術愛好者50多人參加,數千名觀衆觀看了國術表演。從此,武山國術群衆性的活動拉開序幕,并選拔、确定了參加天水地區國術運動會的武山縣代表隊成員。

領隊:趙仰善

教練:張鴻謀兼運動員

隊員:趙海榮、陳全錄、薄富德、馬五十六、康續賢、張和平、張愛萍、張飛鵬

——1973年4月1日,武山代表隊在天水市(現在秦城區)南坑體育場參加了比賽,張鴻謀獲得翻子拳和槍術冠軍,張飛鵬獲得少年組翻子拳、棍術、初級劍術三項冠軍,其他人均進入前六名。武山國術運動員取得的優異成績和影響力受到全地區國術人的高度關注。

——1973 年5月23日,張飛鵬入選天水地區國術代表隊,張鴻謀被甘肅省體委聘請為裁判員,參加了在天水縣舉辦的甘肅省國術表演賽,張飛鵬勇奪少年組翻子拳和棍術兩項冠軍,初級劍第三名的成績。

——1974年春節,武山縣體委在武山一中舉行了春節國術表演賽,邀請武山、甘谷等地的40多名國術愛好者同台表演,觀衆達數千人。

——1974年5月21日,甘肅省國術表演賽在張掖舉行,張飛鵬代表天水地區參加比賽,獲得少年組翻子拳、甲組刀術、甲組棍術冠軍。

——1976年5-6月,武漢體育學院教授溫敬明教授帶領,學生來到蘭州開門辦學,為期兩個月,倡導新編國術,武山選派張飛鵬、高紅參加了教育訓練。

——1976年10月1日,武山體育場正式落成,縣上邀請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工廠、蘭州玻璃鋼廠等籃球隊與武山縣隊角逐,争奪冠軍。開幕式上,舉行了武山國術展演活動。

——1978年4月16日,天水地區國術運動會在天水市體育場舉行,武山縣派出代表隊參賽。

領隊:張 炎(遼甯人,縣體委副主任)教練:張鴻謀包奇珍

隊員:丁保保鄧寶呂秉彥高紅張飛鵬 駱向林 張建斌鄧霞林

比賽中張飛鵬獲得少年組四個單項冠軍、全能冠軍;丁保保獲得成年男子劈挂刀、棍術兩項冠軍;高紅獲得成年女子組劍術冠軍;其他隊員均獲得三至六名的不同獎項。張飛鵬、丁寶寶、高紅入選天水地區代表隊,參加了的甘肅省第五屆運動會。

-1978年10月6日至22日,甘肅省第五屆運動會國術比賽中,張飛鵬參加全能六項及一項新編國術套路表演,其他項目均獲冠軍,翻子拳得到8.4,成為本屆運動會的最高分;最後獲得男子少年組全能冠軍;丁保保獲三人對練冠軍,劈挂刀第三名,八極拳第四名的好成績,為天水地區争得了榮譽。

——1980 年,武山縣國術協會成立。劉喜兒當選主席,張鴻謀、黃添、趙海榮、魏宗仁、任世昌、張炎等人當選為副主席,包奇珍當選秘書長。自此,武山國術有組織開展,為武山國術發展提供了保障。

——1981年3月18日,天水地區國術比賽在天水市體育場舉行,張飛鵬參賽,獲得六項冠軍及全能冠軍。

1982年4月18日,甘肅省第六屆運動會國術比賽在平涼舉行,張飛鵬、丁保保入選天水地區代表隊參賽,張飛鵬獲得男子組四項冠軍,丁保保獲得兩項第二名。張飛鵬入選甘肅省國術代表隊。

1982年5月23日,全國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西安市體育場舉行,張飛鵬參賽,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金牌1枚。

——1983 年3月,武山縣申請“全國國術之鄉”,甘肅省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安排在武山縣體育場舉行。除各地州市獨立參賽,武山縣以縣級代表隊身份單獨組隊參加比賽。

領隊:張鴻謀教練:張鴻謀

随隊裁判:任世昌顧新順

隊員:趙海榮、丁世雄、杜新正、呂秉彥、令樹林、周錄應、趙連子、張建明、鄧寶、鄧霞林、楊含雲、王福民、候新平、馬永剛

張飛鵬、丁保保二人代表天水地區代表隊參賽。張飛鵬獲得6個單項第一,獲男子成年組全能冠軍;丁保保獲得劈挂刀第二名,八極拳第二名的成績。會後,張飛鵬、丁保保入選甘肅省代表隊,分别參加1983年5月在鄭州和南昌舉辦的全國國術表演賽和全國國術交流大會,包奇珍作為觀摩代表觀摩了在南昌的比賽。

——1984年3月,武山縣國術協會進行換屆,完善了章程,吸收了新會員,選出了新一屆上司班子。

第二屆武山縣國術協會機構

主 席:劉喜兒

副主席:張鴻謀、趙海榮、丁世雄、陳明道、魏宗仁、黃添、鄧雲章、任世昌、杜新正、顧保太、何桂茹、羅智伯、趙維華、高根定

秘書長:包奇珍副秘書長:張飛鵬

委員:汪明科、康二虎、薄富德、陳全錄、李剛、高紅、顧新順、丁保保、柴夢虎、鄧寶、令樹林、趙連子、楊保明、鄧竈子、王彥彥、郭士苟、康忠寶、周錄應、呂秉彥、吉成彥 張建明、張玉彥、劉玉德、包虎德等全縣各鄉鎮的國術組織者、老藝人38人。

下設教練委員會、裁判委員會、科研委員會等。裁判委員會由包奇珍負責,教練委員會由張飛鵬負責,科研委員會由柴夢虎負責。

武協會議主要議程

一、會上武協确立了把武山打造成全國“國術之鄉”的奮鬥目标目标。

二、為了實作這個目标,進一步夯實群衆基礎,張鴻謀、趙仰善、張飛鵬在政協武山縣第一屆會議上聯合遞交了“關于把武山打造成全國國術之鄉的提案”。

三、向省體委和省武協遞交了申請報告,力争把1987年甘肅省國術比賽放在武山舉辦,推動了武山國術的傳承發展。

四、制定了每年春節在全縣範圍内送國術文化下鄉的實施方案。具體事宜由包奇珍、張飛鵬組織實施。

五、規定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體育場為全縣做彙報表演。

六、選拔 1984年天水地區國術比賽隊員。

-1984年參加天水地區國術比賽的國術縣國術散打代表隊組成情況:

領隊:劉喜兒

教練:張鴻謀

随隊裁判:呂秉彥 包奇珍從業人員:柴夢虎

隊員:張飛鵬、丁保保、高紅、汪明科、顧新順、張建明、趙海榮、丁世雄、鄧東紅、鄧霞林、鄧寶

本次比賽,張飛鵬獲成年男子組全能冠軍;丁保保獲成年男子組二項冠軍;高紅獲成年女子組兩項冠軍;趙海榮、丁世雄獲得最佳表演獎;鄧東紅獲得少年組醉棍冠軍;鄧霞林獲得成年女子組第三名;鄧寶獲得成年男子組拳術第三名。本次比賽第一次把散打列入比賽内容,張飛鵬、汪明科、顧新順、張建明分别獲得56公斤、60公斤、65 公斤、75公斤以上級冠軍。張飛鵬、丁保保、高紅、鄧東紅四人入選天水地區代表隊參加在酒泉舉行的甘肅省國術觀摩交流大會。

——1984年5月26日,甘肅省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酒泉體育場舉行,張飛鵬、李森林獲得全能一等獎,丁保保、高紅獲得全能二等獎;天水隊獲得團體冠軍。張飛鵬、李森林入選甘肅國術代表隊。

——1984年7月28日,全國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蘭州舉行,甘肅隊在馬穎達老師的帶領下大放異彩,《甘肅日報》8月29 日頭版刊登了“馬家高足張飛鵬,通備拳派顯威風”的專題報道,引起全國國術界的關注。

——1985年5月8日,甘肅省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甘谷縣體育場舉行。張飛鵬、丁保保入選天水地區代表隊參加了本次比賽,張飛鵬獲得全能一等獎,丁保保獲得全能二等獎。大會期間,省體育科研所郝心蓮作為科研人員,首次對張飛鵬的所有功法套路進行了錄像和專題報道,之後多次來武山進行國術挖掘整理工作,與民間國術傳承者多有接觸。

——1985 年10月10日,全國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天津市體育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國術高手彙聚一堂,交流思想,切磋技藝。甘肅代表隊張飛鵬展示的稀有兵器“攔門橛”,獲得金牌1枚,受到全國國術界的高度關注。随後中國體育報《武魂》雜志社對張飛鵬進行了專題報道,張飛鵬、張飛虎的文章《兇猛淩厲、攻守兼備的奇兵--攔門橛》面世,進一步擴大了武山國術在全國國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986年7月甘肅省第七屆運動會國術比賽在慶陽舉行,張飛鵬、包奇珍作為裁判員參加了大賽。

——1987年5月,甘肅省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在武山縣體育場舉行。武山縣單獨組成武山、散打兩支代表隊參加了本次大賽。

武山國術代表隊領隊:毛富榮

教練:張飛鵬(兼)

随隊裁判:任世昌、呂秉彥、康二虎、薄富德特邀代表:趙海榮、丁世雄、杜新正、王國傑

隊員:張飛鵬、丁保保、令樹林、周錄應、趙連子、王彥彥、汪明科、杜永強、候四娃、令德紅

武山散打代表隊教練:李元貞

隊員:張建明、秦桂德、顧新順、郭士苟、楊寶明

比賽中,張飛鵬獲得翻子拳、八極拳、天岐棍、攔門橛四項全能冠軍。丁保保獲八極拳劈挂刀兩項亞軍;張建明獲八十公斤以上級冠軍;秦桂德獲65公斤級冠軍;顧新順獲得52公斤級冠軍;郭士苟臨場無故棄權無成績;趙海榮、丁世雄、杜新正、王國傑獲得“最佳表演獎”。其他隊員都獲得了三至六名的好成績,最後力壓蘭州、天水等強隊,獲得團體冠軍。本次比賽結束後,迅速在武山掀起了巨大的國術熱,縣城、工廠、學校、農村到處都能看到習武人的影子,為建立全國“國術之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8年4月28日,甘肅省農委、體委為了活躍鄉村文化,在蘭州紅山根體育場舉辦了首屆甘肅省農民國術比賽,本次本賽各地區限制四名運動員參賽,每人可報兩個項目,天水市派出了以包奇珍為領隊的國術代表隊,成員有:北道區的國術大家安國岐、安吉萬,武山縣的郭士苟、令樹林四名運動員參加。本次比賽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總共39 人。其中:安國岐獲得棍術一等獎,安吉萬獲得鞭幹二等獎;令樹林獲得通備大刀二等獎;郭士苟表演的禅杖獲得一等獎。

1989一1990年,省、市均未舉辦任何形式的比賽。 -1990年9月,張飛鵬被選為北京亞運會火炬接力武山--甘谷段的接力選手。

20 世紀 90 年代的武山國術發展

20 世紀 90年代,随着社會經濟的轉型,市場經濟逐漸取代計劃經濟,國術競賽由官方舉辦轉向社會舉辦轉型.全國、省、市國術競賽主要以少年花樣國術比賽為主.傳統國術無人問律,出現斷層危機,很多優秀傳統國術功法甚至失傳。

——1991年10月,應蘇聯國立體育學院和紅十字會等機構邀請,張鴻謀、張飛鵬赴蘇聯開展醫武結合的講學活動,為蘇聯各地培養500多名出色的國術教練員,莫斯科真理報及各大媒體多次進行專題報道。

——1992年1月,為了進一步做好國術推廣工作,建立“全國國術之鄉”,迎接國家體委驗收團.武山國術協會适時進行了換屆,武山國術館開始籌建。

第三屆武山國術協會組織機構名單

主席:丁海泉(武山縣政府副縣長)

副主席:張鴻謀、盧俊成、魏宗仁、黃添、顧保太、杜新正、張中華

秘書長:汪明科副秘書長:張飛豹

委員:康二虎、薄富德、李剛、劉玉德、包虎德、吉新保、顧新順、丁保保、柴夢虎、鄧寶、令樹林、趙連子、楊保明、鄧竈子、王彥彥、郭士苟、康忠寶、周錄應、呂秉彥、吉成彥、張建明、張玉彥、賈東風、張蝶、揚明、候四娃、李三緒等全縣各鄉鎮、學校國術組織者、老藝人48人。

——1992年4月,張飛鵬等開展了“全國國術之鄉”評選錄制 DVD宣傳片工作。

——1992年6月,國家體委公布了全國國術之鄉名單。西北地區隻有武山縣入選,成為了武山國術發展的裡程碑。

——1992年9月,第一屆全國國術之鄉比賽在河南溫縣舉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派出強大參賽陣容,展示了武山精湛的武藝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取得了全部獲得優秀獎的良好成績。

武山國術代表團組成情況:

團長:馬國彥(挂職副縣長)國術隊

領隊:劉喜兒教練:張鴻謀

從業人員:柴夢虎

隊員:張飛鵬、丁保保、汪明科、令樹林、丁世雄、杜新正、郭士苟、杜永強、白武成、周錄應、趙連子等

散打隊

教練:李元貞

隊員:張飛虎、張飛豹、揚明、窦勇、候四娃、董永珍等觀摩代表:劉甦

-1993年5月,為了進一步鞏固國術之鄉成果,縣委、政府決定成立武山國術館。

武山國術館組織機構名單:

名譽館長:李春發(武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丁海全(國術縣委副書記、縣國術協會主席)

館 長:張鴻謀(武山縣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縣武協副主席)

副館長:魏宗仁(武山縣武協副主席、縣政府研究室研究員)

盧俊成(武山縣體委副主任)

特邀顧問:郝懷木(國家體委國術研究院社會部部長)

馬賢達(中國國術協會副主席)

特邀教練:侯順子(天水師範學院教授)

張飛鵬(甘肅政法學院教授)

1995年9月,由于在傳承推廣武山國術,建設國術之鄉等工作中成就突出,武山國術代表人張鴻謀先生被國家體委授予“中華武林百傑”稱号,為國術人民争得了榮譽。

老年大學的國術活動

——2000年前後,随着武山國術的組織者進入老年,相繼進入退休生活,一部分先後逝世,鑒于當時的形勢,武山國術協會對上司班子進行了部分調整:

主席:張鴻謀

常務副主席:顧保太

副主席:魏宗仁 黃添顧保太任世昌令樹林汪明科秘書長:顧保太(兼)

從此,國術協會主要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擔負組織民間國術活動任務。學校國術由教育體育局組織。一大批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老上司齊聚武山縣老年大學,開設國術、健身、書法、繪畫、唱歌等課程。先後聘請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華武林百傑張鴻謀先生、顧保太先生、令樹林先生為教授,主講國術和健身,十幾年如一日,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新時代國術人。為了活躍業餘體育文化生活,學員們不為年邁,身體力行的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國術競賽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為武山國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

——2005年,法國國術代表團通路武山縣老年大學,并與學員們進行零距離的交流表演,在武山國術交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蘭州通備武學發展研究會送國術文化下鄉活動

作為武山人,張飛鵬、張飛虎兩位教授抱着搶救國術文化的極大熱情,從2009年開始至2020年,在蘭州舉辦國際國術交流大會五次;為了報答家鄉父老的恩情,蘭州通備武學發展研究會義務在山丹、城關、鴛鴦、桦林、馬力等鄉鎮開展送國術文化下鄉10餘次,有力地推動了武山國術的持續健康發展。

對外交流活動大事記

——1991年10月一1992年4月,張鴻謀、張飛鵬兩位先生作為中國國術專家,赴蘇聯莫斯科、列甯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講授中國傳統醫學和國術。

——1992年10月一1993年1月,張鴻謀先生應俄羅斯醫科大學、體育學院的邀請,赴俄羅斯講學三個月。

1993 年5月,中韓建交之際,張鴻謀先生随中國科學家赴南韓講授醫學、國術兩個月。

——2006年 4一7月,張飛鵬教授應法國國防部、總統衛隊等機關邀請,赴法國巴黎講授中國傳統國術三個月。講學獲得圓滿成功,獲得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勳章一枚、簽字筆一支。

——2007年 3一7月,張飛鵬教授、張含亮女生應法國警察總隊、世界武道雜志社邀請,講授中國傳統國術三個月。

——2007年3月29日,應巴黎世界國術節組委會邀請,張飛鵬、張含亮、周玲霞參加了在貝喝塞舉行的世界國術節,展示的大型節目《通備:運動的藝術,力量的智慧》,獲得本次大賽第一名。

——2009年3月,張飛鵬先生應法國警察總隊等機關邀請,赴法講授中國國術三個月。同時,2009年5月,張飛虎教授應法國國防部邀請,講授擒拿格鬥一個月。

——2010年5月,張飛鵬教授應法國理工大學、法國國術總會等機關邀請,講授中國國術三個月。

——2011年4月,張飛鵬應法國憲兵總隊等機關邀請,赴法講學三個月。

——2012 年10月,張鴻謀先生應俄羅斯奧委會邀請,張飛鵬應莫斯科體育大學、坦波夫體育大學邀請,同時赴莫斯科等地講學三個月。

——2013年5月,張飛鵬應法國空手道總會、法國國術總會邀請,赴法講學三個月。

——2014年6月,張飛鵬應歐洲八極拳聯盟、法國理工大學等機關邀請,赴比利時、荷蘭、法國講授中國國術三個月。

——2015年2月,張含亮女士應俄羅斯奧委會邀請,赴莫斯科等地講授通備武學一個月。

——2015 年10月,應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莫斯科師範大學、列甯格勒體育大學等機關邀請,張飛鵬教授等專家赴莫斯科、列甯格勒等地講授中國國術一個月,同時雙方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定。

——2016年2月,張含亮女士應俄羅斯國家國術隊等機關邀請,赴莫斯科等地講授通備武學一個月。

——2017年7月,張含亮應馬來西亞體育總會等機關邀請,講授中國國術兩個月。

——2018年6月,張飛虎教授應美國教育聯盟等機關邀請,赴美洛杉矶、紐約等地講授中國國術文化一個月。

——2018年8月,國際武道聯合會成立,武山籍四人當選重要職務。中華武林百傑張鴻謀先生當選名譽主席,張飛鵬教授、張飛虎教授當選為副主席,張含亮女士當選為副秘書長。

——2021年10月開始,張含亮老師的國術短視訊火爆網絡,成為“國術網紅”,受到世界國術愛好者的青睐。

——2022年1月,張含亮老師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邀請,登上“元宵晚會舞台”,國内各大媒體進行專題報道,為武山人民争得了榮譽。

——2022年10月1日,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慶晚會”邀請,張含亮老師與著名武打明星趙文卓聯袂在長城上拍攝了巅峰武打對決,節目播出後,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