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今天筆者帶大家還原一場決定兩國國運的大戰--薩爾浒之戰,此戰是明亡清盛的轉折點,也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軍事案例。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在了解這場明清大決戰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相關的曆史背景

戰前情況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甯省新賓縣)建立“大金”政權。

兩年後,努爾哈赤宣布“對明七大恨”起兵反明,起兵反明後努爾哈赤通過間諜、軍事打擊等行動攻克撫順、清河與大量明軍堡壘。努爾哈赤軍隊所到之處都給漢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努爾哈赤見自己的軍隊接連擊敗明軍野心日益膨脹,他下令将三百民漢人俘虜帶到撫順關前,殺掉了其中二百九十九人,将剩餘的一人割掉耳朵,讓他送一封信給明朝官員。

努爾哈赤再攻克撫順和清河不久後選擇了撤退,雖然如此,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惹怒了當時明朝的掌舵人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決心通過一場大戰解決努爾哈赤創立的“後金”(大金)政權。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薩爾浒之戰就在這種畢竟下拉開了序幕

戰前準備

1618年,各地明軍大體集結完畢,楊鎬在與文官武将商議後決定将大軍分為四路,分别進軍最後四面合圍後金首都赫圖阿拉。

四路明軍大體情況如下

東路軍由總兵劉綎率領,這一隊伍由明軍及大部分北韓軍組成。從寬甸北進;

南路軍由總兵李如柏率領,從鴉鹘關東進;西路軍由總兵杜松率領;從撫順東進;北路軍由總兵馬林率領,從三岔二堡南進途中與葉赫女真的援軍會合。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1619年二月二十一日,明軍在遼陽演武場誓師,中間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明軍出征前用于祃祭的牛折騰了半天搞不死,花了好大勁才總算殺掉了。在迷信天意的古代,明軍将士紛紛認為不吉利,哀歎上天不佑自己。

雖然感覺到不吉利,但是對于準備就緒的明軍來說這場戰争是絕對不會停止了,楊鎬在誓師大會後随即下達出征指令,然而老天好像不太給面子,突然天降大雪,明軍無奈隻好推遲出兵的時間。

誓師大會以後,楊鎬做了一件令人驚歎的事情,他将明軍出征的時間和大軍分路即将進攻後金寫在信中發給了努爾哈赤,信中除了誇大明軍兵力之外,還把明軍出征的日期往後了說。試圖迷惑努爾哈赤。他的這一舉動也被後人所诟病,一直有人說他是漢奸。

努爾哈赤這邊知道明軍即将大舉進攻有點慌張,派人給楊鎬送了一封信,信中提出隻要明朝撤軍,并給後金綢緞三千,白銀三千兩、黃金三百兩自己就可以下令停戰。明朝方面沒有理會努爾哈赤的議和請求。

到了二月二十五日,楊鎬下令出征,杜松和劉綎表示反對,認為下雪天地形與敵情不夠明了不宜出征,然後楊鎬架不住朝廷的不停催促,将杜松和劉綎訓斥了一頓,最終各路明軍先後出發,踏上了前途未蔔的征途。

努爾哈赤在得知明軍分路的消息後知道大戰不可避免,他采用了“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戰略方針。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明清命運之戰爆發

雙方兵力,根據《三朝遼事實錄》記載,薩爾浒之戰明軍用于進攻的兵力是“主客并共計八萬八千五百三十餘”。

算上北韓和葉赫的援軍此戰明軍大概動用了十萬到十一萬之間的軍隊數量。

由于明軍是思路出征,每條路線的具體明軍人數衆說紛纭,這裡就不詳細說明了。

至于後金部隊,根據著名曆史學家黃仁宇通過對當時努爾哈赤手下所有的二百二十個牛錄(八旗基層軍政組織),一個牛錄所轄三百人來判斷,後金兵力大概六萬六千人。

薩爾浒之戰中最先遭遇後金主力的明軍部隊是杜松率領的西路軍。

一心着急想為大明立下新功的杜松率領西路軍急行軍向赫圖阿拉進發,途中遇到一些後金散兵皆被明軍解決,西路軍于三月一日淩晨到達渾河邊。

努爾哈赤為了應對即将到來的明軍派出大量崗哨,關注四路明軍的動向并對明軍進行騷擾;征調民夫在戰略要地上修築城池來抵禦明軍。三月一日努爾哈赤接到崗哨回報明軍從南面與西面逼近。努爾哈赤經過分析認為南面的明軍隻是吸引火力的隊伍,西面的明軍才是主力,隻要擊潰西面大軍其他明軍皆不足為慮。努爾哈赤準備先打西路的明軍,後金部隊緊急集結留下五百人在赫圖阿拉防守,其餘的後金部隊向西前進。

就在努爾哈赤西進的途中收到崗哨回報東南清河城方向發現明軍,努爾哈赤認為東南方向道路狹窄險峻,是以隻派少量人前去牽制,後金部隊繼續向西挺進。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明軍這邊,杜松的西路軍到達渾河邊後見渾河水淺,下令渡河。為了鼓舞士氣,杜松不穿盔甲,輕裝騎馬前進。沒想到努爾哈赤為了防備明軍渡河早在渾河上遊修了堤壩,後金軍隊見明軍渡河直接放水,明軍猝不及防淹死不少明軍,更嚴重的是明軍的辎重營在河對岸過不去,已經過河的西路軍主力隻能拿着輕武器繼續戰鬥。

過了河的杜松沒法回頭,一路高歌猛進連克兩座後金營寨,俘獲後金十四人後,率軍推進到了薩爾浒山附近的薩爾浒。明軍到達薩爾浒後發現後金民夫在界凡山築城,杜松指令趙夢麟和王宣帶領大部分人馬在薩爾浒山山麓紮營,自己帶領一萬精兵渡蘇子河,進攻界凡山。

後金在這一代部署了四百名騎兵,兵雖少但意志堅定給明軍造成了一定阻礙。這四百騎兵趁着明軍渡過蘇子河,襲擊了明軍的尾部,由于人數太少這四百騎兵在被明軍打退後,退到界凡山上與山上的民夫靠着地形抵禦明軍。

山上的後金軍河民夫依靠有利地形抵擋住了明軍的攻擊,兩軍交戰之際,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帶領後金主力趕到,杜松見狀明白自己此時已經無法調整部署,隻好繼續進攻界凡山。明軍不計傷亡的沖上界凡山。代善派遣後金一千精兵上山支援,後金其餘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防備河對岸薩爾浒大營的明軍,一部分在界凡山附近準備夾擊明軍。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随後努爾哈赤到達戰場,努爾哈赤認為代善的部署不妥,于是他調整部署将在界凡山準備夾擊山上的明軍的後金部隊抽出一部分,與原本防備薩爾浒大營明軍的一部分後金兵馬集結一共四萬軍馬,利用霧氣向薩爾浒大營裡的明軍發起進攻。

此時在薩爾浒大營的一萬多明軍見敵人蜂擁而至,兵沒有畏懼反而拼死抵抗。但由于明軍人數太少最終寡不敵衆。後金軍越過壕溝,毀掉栅欄,向明軍奮力沖擊,留守薩爾浒大營的趙夢麟、王宣及大量明軍士兵戰死,僥幸活下來的明軍隻能四散而逃。後金部隊展開追殺,明軍幾乎無人生還。

界凡山上的明軍見薩爾浒大營被攻破,軍心動搖。但是杜松仍然指揮部下拼死抵抗。努爾哈赤攻破薩爾浒大營後,調集所有八旗兵馬,與山上的後金軍、民夫配合,兩面夾擊明軍。

明軍為了扭轉戰局,試圖占領一個山頭,但此時後金軍隊已經對明軍形成了包圍之勢,大量後金士兵與明軍在樹林中混戰。

當天夜裡,明軍點燃火炬,試圖照明戰場,友善使用火繩槍和火铳進行射擊,但是效果不好,大量的彈丸都打往無人的叢林裡。由于戰場被照明,明軍的位置暴露了出來,後金軍箭如雨下,明軍瞬間倒下一大片,明軍傷亡慘重最終一敗塗地。

杜松戰鬥中身中十餘箭最終落馬身亡。明軍參将柴國棟、遊擊王诰、張大紀 、楊欽、汪海龍、備禦楊汝達等人也先後戰死。最終,界凡山上的明軍将士除都司劉遇節等人率領極少數殘兵逃生外,其餘全部死難,近乎全軍覆沒。

還原明與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浒之戰(上)

就這樣,四路明軍的西路軍,在薩爾浒及周邊地區覆滅,這場戰争也是以得名“薩爾浒之戰”。

後金軍隊大獲全勝之後将兵鋒指向了馬林率領的北路軍,一場慘烈的戰争即将開始。

由于篇幅原因,薩爾浒之戰分為上下兩篇,有興趣的小夥伴敬請期待哦,喜歡的點點關注點點贊謝謝!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