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處在輿論漩渦中的華晨雷諾(即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并未能扭轉最終的命運。
12月30日,據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資訊網消息,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了華晨雷諾送出的破産重組申請。這意味着,雷諾集團與華晨集團的合資之路将走到盡頭。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前11個月,國内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429.3萬輛和442.9萬輛,同比分别下降9.1%和5.3%。而華晨雷諾所處的輕客市場,自今年9月以來已上演“三連跌”,其中11月跌幅達到12.9%。
與此同時,随着汽車行業“新四化”潮流的推進,向電動化、數字化等領域轉型也成為共識,商用車品牌間的争奪也愈發激烈,“後起之秀”不斷湧現。如,今年1至11月,福田汽車輕型客車累計銷量已近4萬輛,同比增長15.85%。相較之下,2020年全年,華晨雷諾銷量僅為約2.3萬輛。
在此背景下,堅守燃油輕型商用車市場對華晨雷諾而言無疑是艱巨的挑戰。而新冠疫情的反複、晶片供應短缺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成為壓垮華晨雷諾的最後一根稻草。
股東雙方曾合力挽救
回顧四年合資曆史,華晨雷諾一路走得并不十分順利。将時間拉回2017年12月,曆時一年半的談判,華晨中國與雷諾集團雙方正式簽署合同組建合資公司華晨雷諾,計劃以金杯、雷諾、華頌三個品牌生産銷售輕型商用車。
彼時,成立于1989年的華晨金杯(即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正面臨巨額虧損,累計債務超過10億元。是以,華晨集團以1元人民币的價格将華晨金杯49%股權出售給雷諾集團,希望雙方未來進一步投資15億元,實作輕客業務扭虧。
但此後,華晨雷諾的發展并不及預期。自2018年起,華晨雷諾銷量逐年下滑,到2020年僅逾2.3萬輛。而在此之前,金杯客車市場保有量突破100萬輛,是中國輕客第一品牌,曾連續19年位居中國商用車市場銷量榜首。
業内分析認為,華晨集團經營不善、債券高企等或是導緻華晨雷諾走向破産之路的原因之一。根據第二次債權人大會披露資訊,截至2021年8月13日,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的預計負債總金額為619.84億元。在此背景下,華晨集團很難再為華晨雷諾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援。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華晨雷諾原本有良好的基礎,金杯汽車(輕客)曾處于龍頭位置。但是後續并未加強自主技術研發,確定産品力的持續提升,而是面對法規和激烈的競争被動應對,最終有了今天的困局。
事實上,面對困境,股東雙方也曾投注大量精力,從戰略、市場銷售等方面對華晨雷諾進行調整和優化。2020年6月,華晨雷諾開始實施轉型計劃, 計劃建立一個以客戶和市場為導向的精益的組織架構,進一步開拓業務和經銷商網絡,每年持續推出新産品。
上述轉型計劃也收獲了實效,華晨雷諾盈利能力獲得結構性複蘇和穩健提升。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金杯車型在M-Van(中型廂式車輛)細分市場佔有率占比達到22%,單車利潤實作了扭虧為盈。更重要的是,通過固定費用的節約,華晨雷諾提升了35%的營運效益。
除了業務能力的恢複,華晨雷諾的産品力也在上升。據統計,華晨雷諾每百輛車的問題數較2018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客戶滿意度達到了近年新高。此外,華晨雷諾售後服務滿意度指數和銷售滿意度指數也較2018年分别提升了5.3%和5.7%。
“中國是雷諾的關鍵市場之一”
盡管股東雙方付出了大量努力,但仍未能使華晨雷諾重回賽道。而華晨雷諾“折戟沉沙”之後,雷諾集團在中國市場中的處境也備受關注。
“一個汽車企業如果缺少了中國市場,就相當于桌子沒有桌子腿。”提及中國市場,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曾多次表達其重視程度。
正因如此,在雷諾集團的革新戰略(Renaulution)架構内,雷諾集團将中國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雷諾方面表示,将重塑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利用在中國的資産,同時借助中國具有競争力的産業生态系統,為中國及全球市場開發新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目前,雷諾集團在中國正通過合資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即雷諾江鈴集團)開發本土品牌産品。自2020年12月起,雷諾集團開始從中國向歐洲出口電動車。據最新資料顯示,僅2021年3至10月,訂單量就突破4萬輛,在今年9月,其出口量位居中國電動車出口榜榜首。雷諾江鈴集團旗下新上市的電動車型羿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在推進主營業務的同時,雷諾集團也在加強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2021年8月,雷諾集團宣布與吉利控股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建立創新型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将瞄準混合動力市場,共享資源和技術。
業内認為,雙方的合作将展現在吉利控股集團對旗下整車架構的開放戰略,同時也将加速雷諾集團“Renaulution計劃”在上述兩個市場落地。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如今,2021年即将收官,華晨雷諾塵埃落地,抛下包袱輕裝上陣的雷諾集團,又會在中國市場有怎樣的新動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