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一部偉大作品的背後,一定屹立着一位不朽的文學家。但是人們往往隻欣賞那耀眼的光環,卻很少注意到其背後的辛酸。一位詩人的成長,就是一個無比精彩的故事,也許開篇很迷人,結尾卻令人心酸,更不用說過程的複雜和曲折。

北宋文學家蘇轼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更是脍炙人口。大家在吟誦他的作品的同時,也極其欽佩他的開闊胸襟。南宋有一位大詩人也對先生極其敬仰,還曾不辭辛苦地去他的故居瞻仰。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登載酒堂

宋代:楊萬裡

先生無地隐危身,天賜黎山活逐臣。

萬裡鲸波隔希爽,千年桂酒吊靈均。

忠貞塞得乾坤滿,日月伴渠文字新。

底個短檐高帽子,青蓮居士谪仙人。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載酒堂在海南儋州,名字取材于揚雄傳 中載酒問字的典故,這裡曾經是蘇轼在儋州的宿舍,條件非常簡陋,後來就改造成為著名的東坡書院。

當年蘇轼被流放到儋州,雖然生活艱難,他卻随遇而安,不僅毫不氣餒,而且還在當地開辦學堂、籌建書院。蘇轼為當地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此後不久儋州就産生了第一位進士。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楊萬裡非常喜愛蘇轼的詩詞,平時不僅經常誦讀,而且還細細揣摩和研究。有一次詩人來到儋州,特地登臨載酒堂,還興緻勃勃地參觀了東坡書院,并即興賦詩,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詩人在作品中大力頌揚蘇轼的品質,首聯就開宗明義,表達詩人對東坡先生的同情。儋州雖然地處偏僻,黎山卻居住了很多淳樸善良的百姓。

蘇轼作為一位逐臣,四處漂泊、無家可歸,但這裡卻讓蘇轼有了歸宿感。一個“活”字,這裡作使動用法,不僅是活命的意思,還讓先生的精神振奮、靈魂重生,可謂天作之美。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颔聯展現了蘇轼坎坷的遭遇,作者化用了兩個典故。唐玄宗時,羅希爽曾任禦史台主簿,他與吉溫狼狽為奸,以陷害忠良而聞名,這裡比喻蘇轼被無辜陷害。

屈原,字靈均,為人正派,不随波逐流,這裡依然是比拟蘇轼。作者不辭萬裡來到儋州,就為了憑吊蘇轼,表達自己對他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敬佩之情。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頸聯轉而歌頌東坡先生的高潔品格、與傑出才華,東坡書院後來又重新進行了修繕,它坐落在紅牆院落之中,在綠樹掩映下,獨守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東西兩側的花園種滿了奇花異卉,西園的花圃中矗立着蘇東坡的雕像,赫然矚目。

楊萬裡看見先生的塑像,倍感激動。這裡青山巍峨、草木蔥郁,好像先生的英靈一直在佑護着儋州的百姓,讓他們平安幸福,無懼各種艱苦。先生的不屈精神,也溢滿乾坤;他的作品不僅千古流傳,而且日久彌新。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蘇東坡谪居儋州期間,和當地百姓來往頻繁。他曠達樂觀,入鄉随俗,與民相親,完全不像一位被流放的逐臣,卻仿佛過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最後楊萬裡依然不失诙諧地說,那個戴着短檐高帽子的老頭,簡直就像盛唐時期的青蓮居士,也好像是一位谪仙人。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縱覽楊萬裡的這首詩,叙述生動,用典自然,活脫脫地展現出東坡先生的光輝形象。首句就直擊人心,令人感慨萬端;颔聯用典無痕,也值得稱道。

頸聯尤其精彩,值得細讀。詩人不僅贊賞蘇轼傑出的文學成就,而且高度評價其高風亮節。作者更欽佩東坡在憂患相仍的年代裡,表現出豁達不羁的情懷,并幽默地把他與詩仙相提并論,可見楊萬裡對他的評價之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