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過去在中國市場也有過不少的高光時刻,猶記得在最為鼎盛的時期,現代與起亞兩個品牌累積年銷量達到179萬輛,現代單一品牌甚至超過114萬輛,體量比起今天的吉利更大。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在如今這個國産車都已經邁向20萬元區間的時代,韓系車卻漸漸落寞了,隻有依靠不斷降低身價和品牌定位的方式才能勉強維持銷量,翻閱今年的資料便能知曉,現代在前11個月僅有320129輛,而伊蘭特占比達1/3, 總共為113830輛,當然IX35也還算不錯銷量達到74977輛,不過比起伊蘭特還差了許多,後者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超過1.3萬輛,并且平均銷量也突破萬輛,在整個韓系家族中都是極為罕見。

伊蘭特的熱銷自有其道理。首先它的顔值很高,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喜好。這一代車型的整體設計變得非常激進,車頭開眼角的回旋镖式大燈棱角分明,與中網的結合毫無違和感。碩大的中網一直延伸到前唇下沿,内部的三角形裝飾分割出了很多不規則的網格,整個前臉看起來非常兇狠且具有攻擊性。
側面整體造型也極其流暢淩厲,熏黑的車頂營造出懸浮的質感,整車腰線設計非常大膽,平直的線條絲毫不拖泥帶水,前門甚至做出了分叉腰線,簡潔又幹練,極具視覺沖擊力。同時低矮的車身也讓整車從側面看起來更加協調靈動。而車尾部分,高高上揚的尾箱蓋形成了一個大鴨尾,貫穿式鐮刀狀的尾燈辨識度很高,做到了整體凹陷和局部突出相統一。整個尾部也都采用了犀利的線條分割,既突出了立體感又富有戰鬥氣息,令人印象深刻。
相較于犀利的外觀,伊蘭特的内飾明顯柔和了許多。環抱式的中控台增添了不少進階感,全液晶儀表和中央大屏也采用時下流行的一體式設計,副駕駛左側還配備了扶手,雖然裝飾作用大于實際用途,但聊勝于無吧。車身尺寸方面,其長寬高分别為4680/1810/1415mm,軸距為2720mm,在同級中有着不錯的表現,尤其是2720mm的軸距,使後排空間得到了有效保證。
動力方面,提供1.5L+CVT和1.4T+7DCT兩種動力組合,最大功率分别為84.5KW、103KW,最大扭矩分别為143.9牛·米、211牛·米,雖然相較于運動的外觀,這樣的動力表現隻能算得上中規中矩,無法提供多麼強悍的性能,但是好在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駕駛。
伊蘭特的定價并不高,售價 9.98-14.18萬元,終端還有一萬左右優惠,對于喜愛它的設計并且仍舊鐘愛合資品牌的消費者而言,确實比較具有不錯的成本效益。過去伊蘭特在中國市場也具有很不錯的口碑,銷量高也算是實至名歸。但是另一方面,正如開頭所說,現代目前整個家族基本就是靠伊蘭特這一款車型撐着,不得不說有些令人唏噓。但也應該慶幸,現代還沒有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