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國古代史,我國就有外交的曆史故事,秦漢開辟了“絲綢之路”;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唐玄宗往“天竺西天取經”研究佛學等為國家經濟和内政作出重大貢獻的豐功偉績。而外交官們都是用臨危不懼的智慧換來了國與國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和睦。
回到中國近代史,周總理的外交故事更是我們中國人心中耳濡目染代代相傳的佳話。

50年代時期,周總理接待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總理的桌子上擺放着一隻美國産的派克鋼筆,記者随即帶着幾分輕視的表情便發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上司人,為什麼還用我們美國所生産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後,微笑着風趣的說到:“說起這隻鋼筆,還有一個故事,這是一位北韓朋友贈送給我的禮物,說是抗美戰利品,送給我做個紀念。我覺得其意義深厚,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聽後,當時就羞的面紅耳赤了。
什麼叫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了,記者本想挖苦周總理,卻被總理巧妙的“故事”瓦解了他的意圖,而且還不動聲色的将挖苦的球踢回到美國記者身上了,不僅捍衛了我們中國人的尊嚴,而且威儀的告訴了美國記者我們是有實力和後盾支援的國家,這叫一箭雙雕呀。
據中國近代曆史記載,周總理是中美關系協調的“破冰者”。曾經,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周總理在接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不知尼克松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思假裝無意間說出:“美國擁有的核武器足夠把地球摧毀幾十次!”
周總理擡了擡眼皮看了一眼尼克松說到:“我們中國比較落後,所擁有的的武器隻夠把地球摧毀一次。”周總理謙卑做到了以禮相待,不卑不亢,且讓美國人領教到什麼叫做氣定神閑,柔中帶剛,最終尴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曾對美國記者說:“你們早晚會知道,周恩來可不是個平凡的人。”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在中國外交曆史中周總理是“卓越的談判者”,他有堅定的愛國原則,又有睿智缜密的思維和精湛的談判藝術,讓世界人都領略到了我們中國人的風采。
再回到我們實時外交中,就在7月份,持續了近2年的中美 貿易戰終于得到和解,結果還是在G20峰會外交的桌子上完成的。大家對此結果怎麼看?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