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戰争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顯而易見的軍備武器,而是資訊。一場大型的戰役,往往考驗的就是資訊傳達的技術和效率,不管多麼強大的武器都不可能起到使戰事一錘定音的作用,能決定勝敗的還是靠的資訊。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中國著名的曆史故事“烽火戲諸侯”中的主角周幽王就是因為将本應傳遞戰事資訊的烽火台随意玩弄,最終導緻亡國。到了現代,人們傳遞資訊的手段也層出不窮,有了科技網絡,“資訊戰”的概念也是以誕生。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人們并沒有網絡,并不能像今天這樣快速地傳遞資訊,除了需要靠通信兵争分奪秒地将消息準确送達外,還有一種動物起到了扭轉戰局的奇效,這種動物就是軍鴿。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軍鴿也是通信鴿,中國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培養信鴿的國家之一。“飛鴿傳書”的說法從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直到19世紀,中國人們都隻将它們視為傳遞美好的象征,從未考慮過将其運用在傳遞軍事情報上。

20世紀,很多信鴿的使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世界各國就已經開始重視軍鴿的培養。它們不僅需要學會普通信鴿遠端回家的本事,還必須具備擺脫老鷹追擊的技巧,以及不懼槍林彈雨和炮火的勇氣。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軍鴿在通信鴿中千裡挑一,但卻具備着快、準、靈、便等人類通信兵都沒有的優點,即使在當今的衛星通信時代,仍然是軍隊中最受歡迎的通信兵。隻是,中國的第一批軍鴿隊伍建成已經在上世紀50年代,這也使得中國在抗日戰争時期曾因幾隻敵方的鴿子吃了大虧。

日本早在19世紀明治維新的時候,就從世界各地引進了各類品種優良的信鴿,并加以培養。等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種象征着“和平”的動物就從未在戰場上消失過。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他們的“軍鴿部隊”一度成為了抗戰士兵的噩夢。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一開始我方都以為天空中的鴿子隻是“路過”,直到有次戰争中,不少士兵都看見大量的鴿子飛往日軍的陣營,而後更多的日軍包圍了我方。在措手不及之下,我方士兵死傷慘重,幸存的士兵傳回了這則消息,軍鴿才被重視起來。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日軍在軍鴿的應用上無疑是嘗盡了甜頭,當時他們在中國全國各地都設定了軍鴿管理所,南京則是最大的。為此,我方立即在每支部隊中配備了神槍手部隊,他們在戰争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射殺鴿子。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此外,不管是平時休戰,還是在作戰,一旦有人發現鴿子,那麼人們的首要目标則變成先擊斃鴿子,再向敵軍開火。南京民間百姓甚至自發組織了“除鴿隊”,為了将鴿子打下來,彈弓、石子、木棍等“裝備”都上了戰場。

抗日時,若發現這種動物,甯先停火也要将其擊斃,血的教訓不能忘

也許會有人會這些鴿子伸冤,認為它們都是無辜的,但是一旦它們有了鮮明的陣營,也就成了敵對勢力的爪牙。在自己的生命、國家的危亡和軍鴿面前,該作何選擇,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