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史天天學|12月30日

黨史天天學|12月30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

1935年12月30日

紅二十八軍成立,軍長劉志丹,政委宋任窮。随後紅二十九、紅三十軍相繼成立。

1939年12月30日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等通電全國,反對槍口對内進攻邊區。

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始首次播音。

老照片的故事

家信——沈寶瑜的故事

一個尋常的夜晚,一位老人坐在昏暗的燈下,微微顫抖的雙手小心地捧着一沓書信,那是他的兒子沈寶瑜生前寄給他的家信。老人每每思念兒子,總會将信從頭讀一遍。當他的手指緩緩移過一行行字的時候,曾經的一幕幕又仿佛浮現在了眼前。

黨史天天學|12月30日

1935年,時年十二歲的沈寶瑜是上海中學一年級學生,伴随着日本人侵略的野心逐漸蔓延,他難抑自己的愛國熱血,憤而離家,投入新四軍地下工作。他的父母收到新四軍的安家信,才知曉他的下落。

一天,日軍對江蘇常熟進行了“圍剿”“掃蕩”,沈寶瑜不幸入獄。獄中一年,他被多次提審,始終堅定地說:“我是新四軍,中國青年愛中國,給你們捉到在此,要死就給我死。”再不多說第二句話。敵人并沒有讓他死,而是把他押解到南京江邊做苦力,想盡方法折磨他,與他一起的獄友,因不堪虐待,傷病緻死的不計其數。

“最難熬的時間是在每天半夜醒來的時候,肚子餓得過分而小腹内絞痛……”“一切請你們放心好了,不必為我擔憂,我倒是非常寬懷的,因為恢複自由僅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而對于飲食寒冷當然自己會小心的……”讀到此處,老人的雙眼早已被淚水模糊了視線,他不知道他的孩子曾經受了多少苦難,但他知道是堅定的理想信念讓小小年紀的沈寶瑜不曾有半分退卻。

身在牢籠,環境惡劣,這些都沒有影響沈寶瑜的鬥争精神。一天夜裡,他與其他被關押的同志一起越獄,遊泳過江。不幸的是,他們的行動被日本人發現了,當夜被抓回來的人,手都被粗鐵絲穿過後綁在一起,血流滿地。而沈寶瑜僥幸逃到了一處死河浜,他以水草、螺蛳充饑,躲避了三天三夜之後,遇好心人的幫助,輾轉回到故鄉浙江嘉興。

這位青年戰士在家隻待了三個月,大病初愈後,又立即前往新四軍區蘇北海門通彙鎮區。這個地區形勢險惡,新四軍随時會與日僞軍發生沖突,在1944年12月的一次戰鬥中,他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年僅21歲。老人手裡攥着他最後的一封家信,上面寫着“爸媽及弟弟的身體望格外保重,免得在外的我多一層挂念”。

“任務中斷,精神不死。”戰争年代,千千萬萬如沈寶瑜一樣的有志青年,為了祖國抛頭顱、灑熱血。而在和平年代,也同樣有着許許多多甘于奉獻的人們,奮不顧身地站在危險的第一線,我們無法一一道出他們的名字,但我們知道,正是這無數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國的擔當,以護國即護家的赤誠,守護着美麗中國!

來源:學習強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