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建團日定為7月4日?

為何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建團日定為7月4日?

柯仲平與馬健翎

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是在原延安師範學校的“鄉土劇團”和原延安市“群衆業餘劇團”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調配、充實而成的。這兩個業餘劇團,前者是馬健翎于1937年在延安師範學校任教期間組織的以宣傳抗日救亡為内容的學生業餘劇團,以演小型話劇為主,曾演過馬健翎創作并導演的《中國拳頭》《上海小同胞》和《沖上前去》等話劇;後者則是延安市勞工、市民自由組合的專演秦腔傳統戲的臨時劇團。

群眾劇團成立後,臨時歸陝甘甯邊區群眾娛樂改進會上司。詩人柯仲平任團長,劉克禮任副團長(劉系小手工業勞工、延安市工會幹部、原延安市群衆業餘劇團負責人之一),張季純、馬健翎任劇務部主任,墨遺萍任教務部主任,李麗蓮擔任音樂教員,劉白羽、楊超、柳青、草明、董速等同志均曾先後擔任過文化教員。

為何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建團日定為7月4日?

“狂飙詩人”柯仲平

為什麼要成立這個劇團?柯仲平曾說過:“群眾劇團是在毛主席親自訓示下成立的。”那是在1938年4月間,毛主席在邊區勞工代表大會組織的戲曲晚會上,觀看秦腔《五典坡》和平劇《升官圖》等戲的演出時,看到群衆很歡迎,當場就對工會負責人毛齊華同志說:“你們看群衆非常歡迎這種形式,群衆喜歡的形式我們應該搞,但是内容太舊了,應該有新的革命内容。”毛齊華指着坐在毛主席身後的柯仲平說:“這是文協的老柯,他是專搞文化工作的……”毛主席轉身親切地問柯仲平:“是不是應該搞呀?”“應該,應該。”柯仲平肯定地回答了毛主席的提問,并堅決接受了毛主席的訓示。第二天他就開始四處奔走,着手建團。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組建成了這個新型的、革命的戲曲劇團。當時成立群眾劇團的目的、任務及活動形式,就是《群眾劇團簡章》第二項宗旨中所說的:“采取舊形式新内容之手法,改進各項群眾藝術,以發揚抗戰力量,提倡正常娛樂。”

7月4日,群眾劇團在延安舉行了第一次公開演出,演出的劇目是秦腔現代戲《好男兒》,這出戲講述的是東北抗日義勇軍戰士鄭二虎,被日寇俘虜後,受酷刑甯死不屈。後來義勇軍打進縣城,消滅了日、僞軍,營救了鄭二虎。該劇由馬健翎編劇并導演,賀原野、畢雨、姚伶、張雲、米成義、史雷、王岚、黨 奎、王志義、魏光中、李戰等參加演出。當天的演出非常成功,轟動了延安城鄉,群衆看完戲很受感動和教育。後遂定7月4日為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建團日。這是秦腔演“新的革命的内容”劇目的肇端,标志着秦腔藝術走上革命道路,獲得新生。

為何陝甘甯邊區群眾劇團建團日定為7月4日?

任國保/史雷與群眾劇團首位副團長劉克禮(右)

秦腔《血淚仇》龍王廟

贠宗翰——王仁厚

王婉麗——王老婆

胡 波——東才妻

楊 萍——王桂花

嚴 樂——狗 娃

賀小林——韓排長

編輯/劉軍 稽核/妍薇 終審/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