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我沒有适合時代的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
這是林恒血染長空三年後,姐姐林徽因再次想起時仍悲痛欲絕而寫下的悼亡詩的開頭幾句。字字悲切,句句含情,話語裡滿含着對弟弟林恒的情真意切,可見姐弟兩的感情甚是濃厚。
才女林徽因一生詩詞無數,她是有名的才女,而寫給弟弟的悼亡詩在她的衆多詩篇中絕不屬于上乘佳作,可卻發自肺腑,其中的字字句句都帶着悲戚和對弟弟深深的思念。
因為她的弟弟林恒在年僅25歲的時候為國捐軀,血染長空。
弟弟如此勇敢無畏,而同為姐姐的林徽因也實屬女中豪傑。
日寇侵華,外國友人邀請林徽因夫婦避難被兩人言辭拒絕,并告訴年幼的兒子: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後一條路,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卻顯出了這名女子内心的強大力量。
不僅如此,林家一門更都是忠烈。而如此的林徽因,如何讓人不喜歡?
才女林徽因來自原生家庭的氣節
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詩人、作家,和丈夫梁思成的足迹了遍布了中國的大小城市,為中國的古建築物發展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更是在晚年卧病在床的時候,忍受着肺病的煎熬,完成了許多有關建築資料的相關撰寫。
她在人生的最後幾年,為了挽救四朝古都僅存的完整牌樓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毀于一旦,更是和當時的北京市長吳晗拍案争論。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在為自己喜愛并為之奮鬥一生的建築事業做着努力,這樣的林徽因讓人心生敬佩。
而讓林徽因保有如此頑強精神和氣節的,正是她的原生家庭。
因為他們林家不僅是書香之家,更是忠烈之家。
忠烈的林家一門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在光緒年間進士之身列翰林之選,與康有為同科,為人勤奮,且能接受新思想,不被舊思想所束縛,他不分男女的讓後代接受新式教育。
在當時,這樣的人實屬稀少。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日本留學生中是公認的明星式人物,熱心社會公益,樂于幫助他人,不僅學識淵博且善于辭令。
雖曾留學日本,但留學歸國後,于五四期間成為了著名的抗日派。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因不滿列強将山東讓給日本而發文痛罵。
1925年,張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意欲自任總統,林長民因念朋友之情出關,卻在途中下車躲避時被擊中身亡,終年49歲。
林長民的這一生始終在為民請命,雖曾留學日本,但在祖國危難之際,卻毫不猶豫将自己投身于革命事業中。
而林長民的弟弟林覺民也是一名忠肝義膽的愛國人士。
林覺民天性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後參加科舉考試,可卻無意于功名利祿,便在試卷上寫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後離開了考場。
那時的他覺得教育腐化,并在家中辦起了女學,動員妻子陳意映等親友10餘人入學并親授國文課程。
林覺民的骨子裡有着林家祖輩們先進思想,不受舊思想所束縛。在他的勸導下,家中衆女眷紛紛放腳。
可見少年時期的林覺民就顯現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覺悟。
1907年,林覺民告别妻子,東渡日本自費留學,而也就是在這段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1年林覺民回國,在辛亥革命前,告别了父母和妻子,并在手帕上寫下了兩封感人至深的《禀父書》及《與妻書》分别給到了他父親及妻子陳意映,而此刻的陳意映已懷有身孕。在給到父親的《禀父書》中他寫道: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書信中可見,林覺民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心裡也早已做好這一去就無法再回的心裡準備,他明白自己要什麼,也甘于為此作出貢獻。
不同于寫給父親的寥寥數語,寫給妻子陳意映的《與妻書》中洋洋灑灑的表達了他對妻子的深深愛意以及那為了成全大我不得不犧牲小我的滿心愧疚。
其中有段這樣寫道: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的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雲,滿街兇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
誰都想過安适如常的生活,可外在不安分的環境讓那個時代的人即使能過得了今天,也無法保證第二天的安危。
在這樣一個毫無安全感的動蕩時期,滿身熱血的林覺民自覺隻有主動的投身于革命事業,才能讓這個社會盡快走出水深火熱中。同年的5月3日,起義被俘後,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而他的兒子才5歲,陳意映此時已懷有8個月身孕。
父輩們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的給了下一代人以榜樣。
言傳身教根植于内心的愛國情懷
從小的耳濡目染,愛國的情懷從小便在林徽因和林恒的心中根植了下來。
林恒是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比她足足小了一輪。
1925年,因林長民被殺身亡,成為孤兒寡母的林恒與母親住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夫婦家中。
林恒從小就聰明好學,1935年報考了清華大學機械系,因“一二九”運動的爆發,林恒毅然中斷了自己在清華大學的學業,改為報考航空學校,成為了該校第十期的學員。
林徽因對于弟弟的這一決定既了解又支援。
1940年結業後,林恒的成績名列全年級第二,随後他便來到成都,執行了飛行任務。
第二年的一天,日軍對成都發動了空襲。
剛從蘇聯接收回來不久的31架伊153型新式飛機在雙流上空碰到了日軍12架零式戰機。
由于當時這31架飛機的性能遠遠落于日軍飛機,最後導緻8人犧牲,而其中一人便是林恒,可即便如此,林恒還是憑着自身的過硬技術和敵人整整周旋了30分鐘,并且成功擊落下了敵軍的一架飛機。
林恒年僅25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他的英年早逝給林徽因的打擊很大,即使在時過境遷的三年後,她心中依然沒法放下林恒的離去,是以才有了那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詩。
而此時的林徽因已是一名學成歸來的建築師,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愛着祖國,而這個愛國的方式便是——建築。
林徽因說過:“建築師這種工作在國内甚少人注意關心,也讓日本人看看我們自己國家的建築設計圖,省的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負。”
小結:
林徽因以女性的方式說出這段話時讓人既驚訝又解氣,而又覺得她甚是可愛,她身上有股子和她的父輩祖輩們相同的不服輸的氣節。
林家一門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國家和人民毅然決然的投身于革命事業,犧牲小我,為國捐軀,他們是曆史的榜樣,時代的楷模,正是有了他們這些祖輩們的犧牲才有了如今自由祥和的美好家園。
先天下之憂而憂,正是林家人身上最強烈的精神傳遞。
這一精神在曆史程序中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給我們榜樣,也給了我們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