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

这是林恒血染长空三年后,姐姐林徽因再次想起时仍悲痛欲绝而写下的悼亡诗的开头几句。字字悲切,句句含情,话语里满含着对弟弟林恒的情真意切,可见姐弟两的感情甚是浓厚。

才女林徽因一生诗词无数,她是有名的才女,而写给弟弟的悼亡诗在她的众多诗篇中绝不属于上乘佳作,可却发自肺腑,其中的字字句句都带着悲戚和对弟弟深深的思念。

因为她的弟弟林恒在年仅25岁的时候为国捐躯,血染长空。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弟弟如此勇敢无畏,而同为姐姐的林徽因也实属女中豪杰。

日寇侵华,外国友人邀请林徽因夫妇避难被两人言辞拒绝,并告诉年幼的儿子: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显出了这名女子内心的强大力量。

不仅如此,林家一门更都是忠烈。而如此的林徽因,如何让人不喜欢?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才女林徽因来自原生家庭的气节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作家,和丈夫梁思成的足迹了遍布了中国的大小城市,为中国的古建筑物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更是在晚年卧病在床的时候,忍受着肺病的煎熬,完成了许多有关建筑资料的相关撰写。

她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更是和当时的北京市长吴晗拍案争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为自己喜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建筑事业做着努力,这样的林徽因让人心生敬佩。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而让林徽因保有如此顽强精神和气节的,正是她的原生家庭。

因为他们林家不仅是书香之家,更是忠烈之家。

忠烈的林家一门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在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为人勤奋,且能接受新思想,不被旧思想所束缚,他不分男女的让后代接受新式教育。

在当时,这样的人实属稀少。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日本留学生中是公认的明星式人物,热心社会公益,乐于帮助他人,不仅学识渊博且善于辞令。

虽曾留学日本,但留学归国后,于五四期间成为了著名的抗日派。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因不满列强将山东让给日本而发文痛骂。

1925年,张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意欲自任总统,林长民因念朋友之情出关,却在途中下车躲避时被击中身亡,终年49岁。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林长民的这一生始终在为民请命,虽曾留学日本,但在祖国危难之际,却毫不犹豫将自己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而林长民的弟弟林觉民也是一名忠肝义胆的爱国人士。

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后参加科举考试,可却无意于功名利禄,便在试卷上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后离开了考场。

那时的他觉得教育腐化,并在家中办起了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等亲友10余人入学并亲授国文课程。

林觉民的骨子里有着林家祖辈们先进思想,不受旧思想所束缚。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众女眷纷纷放脚。

可见少年时期的林觉民就显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觉悟。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1907年,林觉民告别妻子,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而也就是在这段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林觉民回国,在辛亥革命前,告别了父母和妻子,并在手帕上写下了两封感人至深的《禀父书》及《与妻书》分别给到了他父亲及妻子陈意映,而此刻的陈意映已怀有身孕。在给到父亲的《禀父书》中他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书信中可见,林觉民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心里也早已做好这一去就无法再回的心里准备,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也甘于为此作出贡献。

不同于写给父亲的寥寥数语,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洋洋洒洒的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爱意以及那为了成全大我不得不牺牲小我的满心愧疚。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其中有段这样写道: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的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谁都想过安适如常的生活,可外在不安分的环境让那个时代的人即使能过得了今天,也无法保证第二天的安危。

在这样一个毫无安全感的动荡时期,满身热血的林觉民自觉只有主动的投身于革命事业,才能让这个社会尽快走出水深火热中。同年的5月3日,起义被俘后,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而他的儿子才5岁,陈意映此时已怀有8个月身孕。

父辈们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给了下一代人以榜样。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言传身教根植于内心的爱国情怀

从小的耳濡目染,爱国的情怀从小便在林徽因和林恒的心中根植了下来。

林恒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比她足足小了一轮。

1925年,因林长民被杀身亡,成为孤儿寡母的林恒与母亲住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夫妇家中。

林恒从小就聪明好学,1935年报考了清华大学机械系,因“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林恒毅然中断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学业,改为报考航空学校,成为了该校第十期的学员。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林徽因对于弟弟的这一决定既理解又支持。

1940年结业后,林恒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随后他便来到成都,执行了飞行任务。

第二年的一天,日军对成都发动了空袭。

刚从苏联接收回来不久的31架伊153型新式飞机在双流上空碰到了日军12架零式战机。

由于当时这31架飞机的性能远远落于日军飞机,最后导致8人牺牲,而其中一人便是林恒,可即便如此,林恒还是凭着自身的过硬技术和敌人整整周旋了30分钟,并且成功击落下了敌军的一架飞机。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林恒年仅2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他的英年早逝给林徽因的打击很大,即使在时过境迁的三年后,她心中依然没法放下林恒的离去,因此才有了那首催人泪下的悼亡诗。

而此时的林徽因已是一名学成归来的建筑师,她以她自己的方式爱着祖国,而这个爱国的方式便是——建筑。

林徽因说过:“建筑师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也让日本人看看我们自己国家的建筑设计图,省的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负。”

为何喜欢林徽因?林家一门忠烈,三弟为国捐躯,她的悼亡诗满是泪

小结:

林徽因以女性的方式说出这段话时让人既惊讶又解气,而又觉得她甚是可爱,她身上有股子和她的父辈祖辈们相同的不服输的气节。

林家一门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事业,牺牲小我,为国捐躯,他们是历史的榜样,时代的楷模,正是有了他们这些祖辈们的牺牲才有了如今自由祥和的美好家园。

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林家人身上最强烈的精神传递。

这一精神在历史进程中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给我们榜样,也给了我们爱与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