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六首词,每一首都是词界天花板,人人都该背下来

如果说唐代的李白代表着诗歌界的最高水平,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那么宋代的苏轼,则堪称“词界天花板”。

李白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天宝盛世期间,此时的唐朝非常繁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李白的一生,却并不顺遂。他被排挤过,被流放过。不过,坎坷的人生却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歌,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打量夸张的手笔,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下笔如滔滔黄河,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澜壮阔,不可阻遏。

苏东坡的一生,和李白颇有几分相似。他也生活在宋代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但苏东坡的一生,也并不顺遂。他也在朝廷中屡遭排挤,数次被贬,越贬越靠近蛮荒之地。但是,如此坎坷的生活,也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词人,苏轼的词,也颇具几分“仙气”,大气磅礴,洒脱自如,浩然之气,贯彻始终。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写出一篇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李白和苏轼,他们的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已经是耳熟能详,甚至有的篇目人人都能背诵。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苏轼最脍炙人口的六篇词作。这几首词,首首都是经典之作,达到了“词界天花板”的水平,堪称神一样的存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被后人成为千古第一中秋词,也有人因为这首词,成苏轼为“谪仙再来”。所谓的“谪仙”,就是唐代的李白。这首词落笔高超,飘飘然有凌云之气,意境深远,思悠悠蕴无穷情意。仅凭着这一首词,苏轼已经不负“词仙”之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英姿雄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据《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一位幕士擅长唱歌。东坡就问他,我的词和柳三变的词相比较,怎么样呢?这位幕士笑道:“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你的词,适合关西大汉,拿着铁板,豪迈地唱‘大江东去’。”

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苏轼的满腔豪气,彰显得淋漓尽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自己的结发妻子王弗写下的悼亡词。悼亡诗这个题材其实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诗经·绿衣》就是最早的悼亡诗,晋代的潘安在为病故的妻子写诗时,正式使用了“悼亡诗”这个名词,从此以后,悼亡诗就成了男子追忆亡妻的一种文学形式。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虽然出现的比《绿衣》要晚一千多年,比潘安的诗要晚几百年,但这首词一出,却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悼亡诗,成为最感人的作品,也让后人为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而唏嘘不已。

江城子·猎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猎词》,有一次将苏轼的满腔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此洒脱,如此超然,如此激情昂扬,大概也只有千年之前的苏东坡,才能写得出来了吧?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向来都是古代文人最爱描写的景致。春天的风,春天艳丽的景色,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春天新生的一切,都会让人胸中涌出无限希望和欢喜。这个已经被文人写烂了的题材,在苏轼的笔下,翻出了新意,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时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苏轼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他虽然担任了副团练,却并没有什么实权,而且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被监视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面临更大的灾难。

然而,“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将苏轼此时,常人难以企及的豁达和通透,尽情展现出来。又有几个人能在这样的状况下,还保持如此乐观、平和的心态?大概也只有苏东坡了。这首词,也给了很多处于逆境中的人,新的希望与解脱的方式。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不仅仅因为苏轼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更在于他身处逆境之中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和豁达,所传递给人们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

当然,除了这六首词,苏轼还有很多非常经典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最好能背下来的。苏轼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永远用之不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