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在清朝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非“桐城派文派”莫屬,其中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四人是領軍人物,被尊稱為桐城派“四祖”。 在這四人中,姚鼐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古文第一人”,而他的詩綻放出博大精深的内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姚鼐的十首詩作,體會文字背後的深意,讀懂對其頂禮膜拜。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清朝姚氏家族是一個名門望族,據記載出仕為官的姚姓人有四百四十餘位,還有諸如姚範、姚鼐這樣的文化名人。幼年時期,姚鼐跟随伯父姚範學習,在文學方面深受前者的影響,後又跟随劉大櫆學習古文,深受後者的器重。由于才華出衆,姚鼐也選擇仕途之路,但是事與願違,他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經過13年的掙紮終于中試。他為官僅八年時間,面對現實,他内心沖突,逐漸開始有隐退的想法,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辭官回鄉,廣收門徒,以講學授課為生,直至八十五歲,一代文壇引擎逝世,據說為其治喪的學生達到百餘人。

衆所周知,姚鼐因散文而聞名,他的詩歌成就是被後世低估的,而他的詩能夠在詩歌盛行的清朝站穩腳跟,又對詩壇産生巨大影響,可見其詩歌自然有獨到之處。姚鼐的詩歌創作不宗一家,他吸納以王世貞為代表的神韻派,以沈德潛為代表的格調派,以袁枚為代表的靈性派三家之所長,并承襲唐宋詩作理論,形成内容豐富、邏輯嚴密、審美獨特的詩歌創作觀點,同時詩文中蘊含着博大的人文精神,值得後輩文人借鑒。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縱觀姚鼐的詩歌,他的詩風具有陽剛的特點,傾向于壯美的審美觀,尤其對前人杜甫和黃庭堅的詩歌鐘愛有加。他的古體詩以贈答和模山範水為主,詩歌流露出雄邁浩蕩之氣,符合其對壯美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古體詩七言比五言更為突出壯美的特性,送友慷慨激昂,寫景闊達壯麗。他的一生以訪名山大川為志向,寫景詩文中不僅描繪了清幽淡遠的山水之色,同時透露着對壯美的追求,又展現其坦蕩的胸懷與格局。

七律詩是姚鼐成就最高的,曾國藩曾稱他的七律為“國朝第一”,其要求氣健的宗旨得以明顯的展現。他的近體詩成就同樣卓著,寫景狀物的詩句渾然一體,将博大的情懷與闊大的景物水乳交融,不僅向衆人展現一幅無限廣闊的畫卷,同時表現出陽剛之美。是以,從姚鼐的古體詩與近體詩來看,能夠清楚姚鼐對詩論方面的追求是執着的,他堅守着自己的創作理念,久而久之成為桐城派的經典。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姚鼐的詩除了展現壯麗之美外,還展現出其他的美學觀。由于姚鼐活到八十五歲,他的人生經曆就是其寶貴的财富,經過漫長的生活積累,讓他的詩文具有深刻的現實特色,讀起來可以發人深省,暗含濃厚的想象美。而詩的成就大小,又與詩歌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關系。姚鼐的詩内涵是豐富的,有控訴昏庸,有曆盡滄桑的懷才不遇,也有對底層人民的憐憫,也有對現實社會黑暗的諷刺,是以姚鼐的詩又具有思想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桐城派文派”集大成者姚鼐的十首詩作,體會文字背後詩人的思想與詩歌的意境,相信你會喜歡。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仕途命運多舛,文學成績斐然,清朝姚鼐這十首詩作,盡顯陽剛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