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為何要廢除宰相制度?理由可以說很簡單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朱元璋廢相,是明代政治史上一個重要的曆史事件。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同時,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還下令,以後不許再立丞相。至此,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廢除。

宰、相之名分别見于商周、春秋之時,但連稱則始見于戰國。除遼代之外,“宰相”一直隻是一個習慣用語,用以指輔佐皇帝行使權力,處理國家政務的主要官吏,并不是一個正式官名。總體來看,“宰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即必須擁有議政權,和必須擁有監督百官執行權”。

朱元璋為何要廢除宰相制度?理由可以說很簡單

明太祖朱元璋廢相,并不僅僅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是對丞相權力過大、威脅皇權的不滿。在明初,除徐達長期統兵在外,其他在朝的丞相如李善長、楊憲、汪廣陽、胡惟庸等,幾乎都未得善終。這也足可以證明明太祖對中書省丞相早懷忌憚之心。

在大明帝國建立以後,朱元璋就開始對中書省進行了一系列整頓措施。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誅殺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因将中書省與丞相一體廢除。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又下令中書省及其屬官均廢除。朱元璋廢相後,開始獨操權柄。朱棣即位後,明代内閣輔政體制初見雛形。

朱元璋為何要廢除宰相制度?理由可以說很簡單

朱元璋廢相後,在明代史料中,宰相稱謂的運用比較混亂,或指六部尚書,或指内閣,或指司禮監。這三種稱呼都有道理,但皆不全面,六部承擔了政務執行權,内閣、司禮監共同輔佐皇帝,承擔了議政的權力。由此可見,有明一代,所謂的宰相制度并未完全廢置,而是由内閣、司禮監、六部共同承擔了宰相的職責。

在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雖然一直不斷壓制内閣乃至部院的權力,卻始終沒有建立起中樞行政決策的替代模式。朱翊鈞放任官僚争奪權力的做法雖然能夠起到壓制各方、加強皇權的效果,但也容易造成明代中央決策機制的混亂和失靈。

朱元璋為何要廢除宰相制度?理由可以說很簡單

此時,明廷内閣票拟已經基本失去效力,并進而導緻了外廷行政目标混亂的局面。萬曆皇帝将奏疏留中,不僅削弱了内閣協助皇帝處理章奏的權力,更糟糕的是,明代中央行政系統已經發生了嚴重的紊亂。

這種問題延伸到天啟、崇祯時期,就演變為内閣權力幾乎被完全廢置,皇帝變成了“獨夫”,皇權失去制約和輔弼,加之外廷黨争日趨白熱化、殘酷化,明廷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