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中國曆史上一直講究皇權至上,一直緻力于塑造皇帝的神秘感,對于皇帝的要求基本都是要喜怒不形于色,是以知曉皇帝的喜好總是頗為困難,但是隻要是為皇帝服務的人,無一不想要透過自己對皇帝的觀察來推測皇帝的喜好,以此來為自己增加籌碼和機會,因為很可能就是一點小小的用心,你就能得到皇帝青眼。

如今,皇權時代早已經過去,但是這種小心體會上官的喜好的習氣卻是始終不曾散去,就拿民國時期來說,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無疑是一位上官,他的下屬為了得到他的賞識也不乏投其所好的行為。
就拿蔣介石最信任的戴笠來說,他的崛起就是因為深谙于急上官之所急之道。戴笠在做蔣介石的親衛時,就曾經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為蔣介石整理報紙上的一些消息,并慢慢掌握蔣介石的關注點,使得蔣介石從剛開始的拿起掃一眼慢慢發展到後來的移不開眼,蔣介石也是以更加賞識戴笠,并且将情報收集的重任慢慢交給了他。
後來,戴笠得以成為蔣介石的親信也正是因為他掌握了蔣介石的喜好,蔣介石看報告更加喜歡具體務實的,對于那些泛而空又大的報告是在是深惡痛絕,于是戴笠每次寫報告時都會注意讓自己的報告寫的務實又具體,是以就很容易得到蔣介石的青眼。
還有一件事也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1941年的時候,重慶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隧道窒息慘案,蔣介石自然十分的關切,是以當時的重慶衛戍總司令劉峙、市長吳國桢以及憲兵司令賀國光自然要前往彙報。當蔣介石問道在這次的事故中究竟死了多少人時,當時的死亡人數統計結果并沒有出來,是以劉峙和賀國光自然是說不清楚,但是吳國桢卻很自信的向蔣介石彙報總死亡人數是一萬幾千幾百幾十人,蔣介石聽罷點頭表示認可,吳國桢在他心中自然更加的靠譜。
彙報完畢,幾個人離開了蔣介石的辦公地點後,另外兩個人自然不解,為什麼統計結果沒有出來吳國桢就能知道呢?吳國桢這才笑着對兩個人說他也不知道,隻是因為了解蔣介石比較喜歡具體數字,這才說了一個具體的數字,橫豎也沒有人去考證真假。得知真相的兩個人,這才恍然大悟,稱贊吳國桢“真會做官”!
另外,雖說這種做法更容易得到上官的賞識,但是你如果沒有真正的真才實幹,那麼即使上官給你再多的機會也隻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