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在我軍曆史上,有一名赫赫有名的戰将,其軍事才能不輸粟裕,地位在粟裕之上,比肩陳毅。可謂是戰功赫赫。如果不是被錯殺能活到建國之後,55年授銜時,起碼是大将。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這樣說,不是沒有根據的亂說,高敬亭參加紅軍的第二年,就當選鄉蘇維埃主席,第三年就擔任鄂豫皖特區蘇維埃主席,第四年,已經是紅25軍75師政委了。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到了1934年,紅25軍北上長征,高敬亭留下堅持遊擊鬥争,他重建紅28軍,擔任政委,是最高首長,因為28軍沒有設軍長。

從那以後,高敬亭率領紅28軍,面對有時是上百倍于己的強敵,毫不畏懼,無數次以弱勝強,成為根據地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幟。

抗戰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擔任司令員兼政委。

當時新四軍共有四個支隊,我們來看看這四個支隊的司令和副司令,就知道高敬亭的地位之高了。

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三支隊司令張雲逸,第四支隊司令高敬亭。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各支隊的副司令,也都是名滿華夏的戰将,第一支隊副司令傅秋濤,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第二支隊副司令粟裕,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名列十大将之首。據說是他竭力辭去了元帥軍銜。第三支隊副司令譚震林,被列入大将名單,後因到地方工作的不授銜,沒被授銜。第四支隊副司令杜平,55年授銜時,被授予中将軍銜。

這是個支隊的副司令最低軍銜是中将。而司令員中,陳毅是元帥,張鼎丞當初也在大将的名單中,張雲逸,大将軍銜。

那麼,在新四軍中,第四支隊實力如何呢?位于四個支隊之首,是新四軍中當之無愧的一支勁旅。

當時新四軍四個支隊一萬零三百人,一至三支隊,各有兩個團兩千餘人,而四支隊擁有四個團,三個步兵團,一個手槍團,四千多人,裝備也是最強的。

而且,高敬亭在四個支隊司令中,年齡最小,自然發展前途也就最大。當時,陳毅36歲,張鼎丞39歲,張雲逸45歲,新四軍軍部的上司人中,軍長葉挺41歲,副軍長項英39歲。而高敬亭年僅30歲。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那麼,高敬亭戰功究竟如何呢?我們分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來看一看。

紅軍時期,高敬亭率領紅28軍,以兩千人隊伍,對付10萬前來圍剿的國軍,毫無懼色,多次以弱勝強,可以說就是常勝将軍。

第一任圍剿總指揮是劉鎮華,率兵十萬,其中以梁冠英的25路軍最為強悍。高敬亭采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牽着敵人的鼻子,把敵人弄得疲憊不堪,然後在深山中設伏,利用有利地形,将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老蔣一怒之下,撤掉了劉鎮華,任命梁冠英為總指揮,限期剿滅28軍。但梁冠英的下場跟劉鎮華沒有任何差别,十萬大軍被高敬亭幾千人打敗。

老蔣更是生氣,又下令撤掉了梁冠英的總指揮職務。第三次,調來了曾經在圍剿紅軍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衛立煌。正規軍就有十萬,還調動了地方保安團。他實施聯保株連政策,一家通共五家全殺,企圖隔斷老百姓跟紅軍的聯系。

痛哉惜哉!大敗三任圍剿總指揮,地位在粟裕之上,戰功赫赫卻遭錯殺

同時,衛立煌實行碉堡政策,重要村鎮、交通要道、山嶺隘口,都修築碉堡。當時,衛立煌修築了多少碉堡呢?24700多座,有的碉堡之間隻隔半裡路。

面對衛立煌的碉堡戰術,高敬亭采用分散行動來應對,以連排為活動機關,以便衣為主。同時對敵人采取分化政策,民團隻要為紅軍通風報信的,提供情報的,都不打,隻打那些頑固的正規軍。

高敬亭的應對,讓衛立煌一點辦法也沒有。敵人不是依仗碉堡嗎?那就打得敵人就縮在碉堡裡。那麼多碉堡,反正有得打,誰也不知道打哪一個,在哪裡打。

就在衛立煌無計可施之時,七七事變爆發了,衛立煌去廬山開會,這次圍剿無疾而終。

抗日戰争開始後,紅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帶領四支隊跟日軍作戰。1938年5月16日,高敬亭率部發動蔣家河口戰鬥,斃敵20多人而四支隊無一損傷,打響了新四軍挺進敵後第一仗。

蔣家河口戰鬥影響很大,老蔣給葉挺發來嘉獎電報,通電嘉獎四支隊。據統計,高敬亭東進下山的一年零四個月裡,率部作戰90多次,跟千人以上日軍作戰就達到4次,斃、傷敵軍2300多人,其中1700多人都是日軍。

這90多次大大小小戰鬥中,四支隊每場全勝,從中可以看出高敬亭确實有高超的指揮才能。

然而,正當高敬亭率部與敵作戰時,卻被秘密逮捕了。當時日軍懸賞十萬大洋買高敬亭的人頭,結果這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高敬亭被處決後,四支隊2000多人憤而離開部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上級緊急調徐海東接任四支隊司令,這才穩住了局勢。

聽聞高敬亭被處決,主席震怒質問:“我們讓高敬亭來延安,為何要處決他?速查清原因報中央!”

事後,葉挺、鄧子恢、張雲逸等都做了檢查。可是,一代軍事奇才已被錯殺,太令人痛心了。後來主席一直記着這件事,1975年接到高敬亭之女高鳳英的信後,專門指派汪東興調查此事,但直到1977年4月,高敬亭才沉冤昭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