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近些年來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使用者人數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營銷号開始對一些曆史人物和事件進行重新的編排。有對一些正面人物的抹黑和弱化,例如将嶽飛描述成隻懂軍事不懂政治,将諸葛亮描述成隻懂政治不懂軍事等。

也有對一些反面人物的洗白和吹捧,例如王莽是改革家,劉秀不過是運氣好之類,總之就是五花八門。其中對古代帝王的編排也是非常的多,特别是有集體吹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曆史上名聲不好的君主的現象,那麼這裡面有些什麼樣的原因?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一、吸引流量,擷取商業價值

衆所周知,現今社會充斥着各種網絡營銷,它們的所有營銷手段都要以流量為前提,隻有有了足夠的流量,才有機會帶來較大的商業價值。那麼擷取網絡流量的辦法中,有一條就是提出大衆認知以外或者和普遍認知相反的觀點以博取眼球。

在這樣的情況下,洗白一些曾經被定義為暴君、昏君的帝王來提出逆反觀點無疑是很好的辦法之一,這其中再夾雜着一些野史、演義的佐料,更是為這些“推陳出新”的論調滋生了土壤。一句話概括就是,商業價值催生出了這種吹捧名聲不佳的帝王的現象。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二、名聲不好的帝王有可取之處

除了商業價值之外,有些名聲不好的帝王并不是一無是處,比如秦始皇,他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帝王,濫用民力對百姓造成傷害誠然不對,他的修仙和傳承不當讓社會再次歸于戰亂亦是錯誤。

但他要統一天下,結束戰亂;統一貨币、度量衡等舉措又是對民生的一種改善,而且他的嚴刑峻法在亂世誠然有效,在統一之後又變成了苛政顯然是一種沖突的東西,不能一概論之,當然他的暴政不得民心導緻名聲不好也是事實,有可取之處也是事實。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再比如,同樣導緻王朝曆二世而亡的隋炀帝,他同樣犯了濫用民力的錯誤,同時他也是當時環境下門閥勢力鬥争的犧牲品。且看隋之後的唐大帝延續隋制的情況下成為世界強國,就可窺見炀帝并非一無是處。

亡國之君大抵如是,名聲不好是必然,不得民心也是事實,但對亡國之君的解讀也并非一棍子都打死,真正細品總能挖掘一些有價值的史料,這也就是說,名聲不好的帝王們被追捧和他們自身有可取之處有很大的關聯。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三、這并非曆史真相

再則,我們現在研究曆史人物,主要都是以正史記載為依據,這種做法自然是正确的。以正史記載輔助考古文物、文獻盡可能還原曆史真相就是研究曆史的學者、專家們的最終目的。

可大家都應該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曆史真相隻能是接近,正史也并非就是曆史真相。因為正史也是有曆史局限性的,司馬遷的史記在記載比春秋還要遠古的夏、商、周時就多有采用其他非正史的材料,記載中也偶有沖突之處。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另外目前不少史料都論證過唐太宗李世民有主觀篡改曆史的嫌疑,畢竟史書都是由勝利者編撰的,清朝編明史就多有打壓、醜化明朝的情節,最直覺的就是關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問題,清朝編的明史中将朱元璋描繪為“鞋拔子臉,獐頭鼠目”,而明朝曆代皇帝的畫像基本都是“天庭飽滿,方正臉型”,這顯然是一本史書無法解釋的。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諸如這樣的一些正史中的不實應該還有很多。是以我們說,現在有一些捧商纣王、隋炀帝、秦始皇的一些行為也是在回應這樣一個事實,亡國之君的曆史都是和他有敵對立場的後人來編寫,有不實和虛構也是需要後人來分析和解讀的。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為其洗白

結語:綜上所述,筆者和大家簡單地分析了一下,現在集體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曆史上名聲不好的君主的幾點原因,可以看出曆史猶如迷霧,不斷的有人為它增添外圍的霧氣包裹,也就讓人更加的想要深入了解,這也就是曆史的魅力所在。

我們現代人學習曆史知識,除了追求真相之外,還應以史為鑒,弘揚正能量。對于一些古代帝王公認的不得民心的行為是要堅決批判的,不管營銷号怎麼的追捧洗白也是不能改變這些事實的,至于一些歪曲事實,刻意宣揚古人醜惡嘴臉的說法就更應該抵制和杜絕,最後讓它完全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