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营销号开始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重新的编排。有对一些正面人物的抹黑和弱化,例如将岳飞描述成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将诸葛亮描述成只懂政治不懂军事等。

也有对一些反面人物的洗白和吹捧,例如王莽是改革家,刘秀不过是运气好之类,总之就是五花八门。其中对古代帝王的编排也是非常的多,特别是有集体吹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君主的现象,那么这里面有些什么样的原因?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一、吸引流量,获取商业价值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充斥着各种网络营销,它们的所有营销手段都要以流量为前提,只有有了足够的流量,才有机会带来较大的商业价值。那么获取网络流量的办法中,有一条就是提出大众认知以外或者和普遍认知相反的观点以博取眼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洗白一些曾经被定义为暴君、昏君的帝王来提出逆反观点无疑是很好的办法之一,这其中再夹杂着一些野史、演义的佐料,更是为这些“推陈出新”的论调滋生了土壤。一句话概括就是,商业价值催生出了这种吹捧名声不佳的帝王的现象。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二、名声不好的帝王有可取之处

除了商业价值之外,有些名声不好的帝王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秦始皇,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滥用民力对百姓造成伤害诚然不对,他的修仙和传承不当让社会再次归于战乱亦是错误。

但他要统一天下,结束战乱;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举措又是对民生的一种改善,而且他的严刑峻法在乱世诚然有效,在统一之后又变成了苛政显然是一种矛盾的东西,不能一概论之,当然他的暴政不得民心导致名声不好也是事实,有可取之处也是事实。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再比如,同样导致王朝历二世而亡的隋炀帝,他同样犯了滥用民力的错误,同时他也是当时环境下门阀势力斗争的牺牲品。且看隋之后的唐大帝延续隋制的情况下成为世界强国,就可窥见炀帝并非一无是处。

亡国之君大抵如是,名声不好是必然,不得民心也是事实,但对亡国之君的解读也并非一棍子都打死,真正细品总能挖掘一些有价值的史料,这也就是说,名声不好的帝王们被追捧和他们自身有可取之处有很大的关联。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三、这并非历史真相

再则,我们现在研究历史人物,主要都是以正史记载为依据,这种做法自然是正确的。以正史记载辅助考古文物、文献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就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专家们的最终目的。

可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历史真相只能是接近,正史也并非就是历史真相。因为正史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司马迁的史记在记载比春秋还要远古的夏、商、周时就多有采用其他非正史的材料,记载中也偶有矛盾之处。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另外目前不少史料都论证过唐太宗李世民有主观篡改历史的嫌疑,毕竟史书都是由胜利者编撰的,清朝编明史就多有打压、丑化明朝的情节,最直观的就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问题,清朝编的明史中将朱元璋描绘为“鞋拔子脸,獐头鼠目”,而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基本都是“天庭饱满,方正脸型”,这显然是一本史书无法解释的。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诸如这样的一些正史中的不实应该还有很多。因此我们说,现在有一些捧商纣王、隋炀帝、秦始皇的一些行为也是在回应这样一个事实,亡国之君的历史都是和他有敌对立场的后人来编写,有不实和虚构也是需要后人来分析和解读的。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是暴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其洗白

结语:综上所述,笔者和大家简单地分析了一下,现在集体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君主的几点原因,可以看出历史犹如迷雾,不断的有人为它增添外围的雾气包裹,也就让人更加的想要深入了解,这也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我们现代人学习历史知识,除了追求真相之外,还应以史为鉴,弘扬正能量。对于一些古代帝王公认的不得民心的行为是要坚决批判的,不管营销号怎么的追捧洗白也是不能改变这些事实的,至于一些歪曲事实,刻意宣扬古人丑恶嘴脸的说法就更应该抵制和杜绝,最后让它完全消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