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春秋戰國—智伯瑤不靠譜的繼承人,你能活得更精彩嗎?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但其實,這句話的完整版可不止這幾個字,原話說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曆史上春秋戰國—智伯瑤不靠譜的繼承人,你能活得更精彩嗎?

這句話其實還透露出一個意思:富不過三代,錢是花得最快的。必須承認,在古代,如果隻是讓後代繼承富貴,這或許并不是一個好主意。我們先不管後代們認不認同,可能他們覺得能繼承富貴就夠了,别的可以慢慢學。但實際上,古人想要家業能夠持久地傳下去,繼承人的培養尤為重要。

這回要講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晉國。要知道,晉國是春秋時期諸侯國中實力很強的一個,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實力如此強大,背後自然有國君的功勞。沒有晉國前期的那些國君的努力,晉國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後來晉國的國君越來越不給力,晉國就逐漸走了下坡路,晉國的卿族勢力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勢,他們的治地,俨然成了“國中國”。

到了晉平公時期,晉國有六卿争權。幾十年後,掌權的卿族就隻剩下四家了,它們分别是智氏、趙氏、魏氏和韓氏。其中,智氏和趙氏勢力相對較強,兩家輪流把持國政。巧合的是,兩家的命運軌迹都是從确立繼承人之後開始改變的。

智氏的祖先是荀氏,封地在智邑(今山西永濟)。據說,當時智氏為選繼承人很是費了一番腦筋。那時候智氏當家的是智宣子(荀申),他想把自己的兒子荀瑤立為繼承人,這時有一位族人站出來反對。此人名叫荀果,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對智宣子說:“請您再考慮一下,我認為荀瑤不如荀宵。”

智宣子看了看他,說:“說出你的理由。”“遵命!荀瑤有五個過人的長處。一是儀表堂堂,二請您聽我說完。雖然荀瑤有五大長處,但是他有一個緻命的缺點,那就是居心不仁。他雖然能用五個長處來制服别人,但目的卻是做不仁不義的惡事,這樣誰還能和他和睦相處呢?如果真的立荀瑤為繼承人,那咱們智氏離滅亡就不遠了。”

智宣子聽完了荀果這番慷慨激昂的話,點了點頭,雖然看起來是一副聽懂了的樣子,但其實他根本沒認真聽。最後,智宣子還是立了荀瑤為繼承人。荀果聽說後,心想不能留下來當炮灰,你想玩命别帶着我。于是,他主動請求脫離智氏,另建家族。

曆史上春秋戰國—智伯瑤不靠譜的繼承人,你能活得更精彩嗎?

就在智宣子選繼承人的時候,晉國的另一大卿族趙氏的家主趙簡子(趙鞅)也沒閑着,他也在琢磨着該立誰為繼承人。趙簡子是誰?他爺爺趙文子就是《趙氏孤兒》裡的那個孤兒趙武。在當時,趙簡子屬于晉國的實權派,由于此時晉國的公族勢力已經很弱小了,是以對趙簡子來說,選擇誰來繼承自己的事業,是關系到家族興衰的大問題。

趙簡子的衆多兒子中,有兩個兒子最受他關注,年長的叫伯魯,年少的叫無恤。趙簡子不知道該立誰當繼承人好,就想了個辦法。他把平時訓誡兒子們的言辭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别交給了兩個兒子,囑咐他們:“這個要好好記住。”之後,趙簡子就沒再提過這件事。

三年後的某一天,趙簡子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告訴他們,要考試了。趙簡子說:“來吧,開始背誦吧。”伯魯張口結舌,因為竹簡上寫的東西,他一句也想不起來了,畢竟這都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趙簡子很失望,就問伯魯:“我給你的竹簡呢?”原來伯魯早就丢了。接着他又問無恤:“無恤,你來講一下竹簡上的内容吧!”

無恤二話不說就開始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沒路費的,讀書……每天早晨對着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告訴自己,我能,我可以……”無恤慢悠悠地全背出來了。當然了,竹簡上的内容是我編的,趙簡子不可能讓兒子們背誦這些東西。總之,趙簡子要求背誦的内容,小兒子無恤都背下來了。趙簡子很滿意,問無恤的竹簡在哪兒,無恤馬上從袖子裡取出竹簡,遞給趙簡子。由此,趙簡子就确定了繼承人。

趙簡子是一個聰明人,他既要選一個賢德的繼承人,同時也要想辦法給家族留條後路。于是,他選中了一個叫尹铎的人,指令尹铎去治理趙氏的封地晉陽。臨行前,尹铎詢問趙簡子:“您讓我去治理晉陽,是想讓我搜刮财富,還是想讓我安撫人心?”趙簡子說:“當然是為了給家族留後路。”

尹铎到了晉陽,用少算居民戶數的辦法,減輕當地的賦稅,籠絡人心。後來,趙簡子把這條後路告訴了無恤,這件事被記錄在《資治通鑒》裡:“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铎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趙簡子對兒子說的是“如果在晉國遇到了危難,千萬不要嫌棄尹铎年輕,也不要嫌棄晉陽路途遙遠,一定要投奔那裡”。就這樣,晉國四卿族中,兩位頗有實力的家主,都選好了自己的繼承人。

智宣子去世之後,智氏的繼承人荀瑤開始在晉國當政,史稱智伯瑤,也叫智瑤、智襄子。不過,當時晉國名義上的統治者還是國君晉出公。這裡要交代一下,這個“出”字是國君去世後的谥号,人們用這個字來對國君的一生做出評價。像文、武、明、睿、康、景、宣,這些谥号都是美谥,就是好字眼。比如晉武公、晉文公,這一聽就知道是個有作為的君主。晉國這代國君的谥号為“出”,這是因為他最後流亡楚國,客死異鄉。

曆史上春秋戰國—智伯瑤不靠譜的繼承人,你能活得更精彩嗎?

我們繼續說晉國四卿。智氏實力強大,智伯瑤也就相對強勢,即便是面對其他三個卿族的家主,智伯瑤也對他們不以為然。有一天,智伯瑤和大夫韓康子(韓虎)、魏桓子(魏駒)一起吃飯。吃到一半,智伯瑤就開始找碴兒,一會兒戲弄這個,一會兒又侮辱那個。智伯瑤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心想做個“毒舌”就是痛快。

不用想也知道,這頓飯韓康子和魏桓子吃得肯定不愉快。後來,智氏的家臣聽說了此事,就來勸谏智伯瑤,這段話也被記錄在《資治通鑒》裡:“主不避難,難必至矣。”意思是說,智伯瑤如果不提防災禍的話,災禍就真的要來了。

結果智伯瑤差點兒笑出聲來,不以為然地說:“現在晉國人的生死災禍,都是我說了算。我沒給他們降災禍,他們就應該感恩戴德了,還有人敢興風作浪?”

家臣繼續勸谏:“您這麼說可就不對了。史書上說,一個人如果屢次三番犯錯誤,結下的仇怨是不會擺在明面上的,應該在仇怨沒有真正表現出來的時候就設法提防。凡是賢德的人,都能夠謹慎地處理小事,是以不會招緻大禍。現在您開了一次宴會,就得罪了兩個人,怎麼能不防備呢?連蚊子、螞蟻、蜜蜂、蠍子都能害人,更何況那些身份尊貴的人呢?”聽完這番話,智伯瑤不僅毫不在意,不聽勸谏,還得寸進尺。他剛得罪了韓康子,竟然又假借國君的名義,開口向韓康子索要領地。

曆史是由人創造的,從古至今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是人和人的故事。人很奇妙,有時可以很善變,有時又可以一成不變。雖然人類利用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好,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卻變化不大,我們也許換上了不同的服飾,但我們的行為模式确實和古人的行為模式沒有本質的差別。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