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高度警惕!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易誤認為感冒,嚴重會危及生命!

近期,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又開始複燃,新增本土确診病例持續上升,截止到12月23日新增63例,現有确診病例229例。岌岌可危的态勢下西安又報告出現多例出血熱患者,出血熱疫情給嚴峻的防控形勢雪上加霜。出血熱這種聽起來非常古老且有曆史淵源的傳染病到底是什麼病?它到底會不會人傳人?如果不幸感染,患者将如何治療?

科普|高度警惕!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易誤認為感冒,嚴重會危及生命!

圖源:中國新聞網

出血熱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科普|高度警惕!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易誤認為感冒,嚴重會危及生命!

漢坦病毒3D圖像。來源:Scientific Animations

出血熱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漢坦病毒歸屬布尼亞病毒科,是一種有包膜分節段的負鍊RNA病毒,基因組包括L、M、S 3個片段,分别編碼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一種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由于很多人對出血熱不了解,初期會誤以為患上了感冒,進而耽誤病情。

病因

01

宿主動物和傳染源

主要是小型齧齒動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02

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

03

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較低,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出血熱潛伏期一般為2~3周。典型臨床經過分為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複期。

1、發熱期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細血管損害引起的症狀。

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2、低血壓休克期

多在發熱4~6日,體溫開始下降時或退熱後不久,主要為失血漿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現。患者出現低血壓,重者發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與低血壓期常無明顯界限。

4、多尿期

腎髒組織損害逐漸修複,但由于腎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複,以緻尿量顯著增多。第8~12日多見,持續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極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5、恢複期

随着腎功能的逐漸恢複,尿量減至3000ml以下時,即進入恢複期。尿量、症狀逐漸恢複正常,恢複需數月。

普通感冒發燒患者,退燒之後身體情況就會大有好轉,而出血熱患者退燒後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當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的症狀時,一定不要随意吃感冒藥了事,病情初期就要及時就醫确診症狀是否為出血熱,否則自行判斷失誤,延誤病情或有緻命風險。

我國曾是出血熱主要流行區域

我國曾是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流行地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全國出血熱最高年報告發病數超10萬例,出血熱被列為國家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我國報告病例數約占全球總病例數的80%,陝西、東北三省、山東、河北、湖南等省份發病較高。近年,随着國内醫療水準提升、人居條件和自然環境的改善,鼠間病毒傳播和人的接觸暴露風險大幅降低,出血熱傳染病疫情顯著下降,但少數地區仍存在周期性波動。據西安市疾控中心專家孫亞萍介紹,因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因素綜合作用,黑線姬鼠在陝西關中地區較為常見,野外黑線姬鼠攜帶漢坦病毒率較高。關中地區的西安、渭南、鹹陽、寶雞市和楊淩示範區每年報告的病例數合計約占全省總病例數的95%。發病人群主要為農村居民,約占總病例的80%。

《2005-2019年中國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時間序列分析》來源:Nature

科普|高度警惕!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易誤認為感冒,嚴重會危及生命!

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系列被分解為三個部分:( A ) 實際觀察到的序列;( B ) 趨勢;( C ) 季節性變化;( D ) 不規則成分。

分析結果顯示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具有雙峰模式,春季和秋冬季是兩個發病高峰,秋冬季遠高于春季。在11月至次年1月觀察到一個強峰值,而在每年5月和6月觀察到一個弱峰值。該觀察結果與中國大部分地區報道的結果相吻合,這種季節性行為的顯著差異主要受北半球城市的氣候和人口因素影響。在中國,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的雙峰活動可能主要受其病因和氣候因素影響。早期的研究發現,漢坦病毒相關的腎綜合征出血熱感染全年都有報道,但大多數發生在秋季和冬季,而漢城病毒(SEOV)相關的病例通常在春季觀察到,這兩種病原體主要由黑線姬鼠和褐家鼠這樣的齧齒動物。值得注意的是,氣候驅動因素,如溫度、相對濕度、降水等,會影響宿主的繁殖,都會導緻出血熱的傳播。

出血熱是否會人傳人?

“出血熱不是SARS、甲流那樣的呼吸道傳染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主要是通過齧齒類動物分泌物或排洩物污染後接觸傳播,是以不會出現大範圍跨越式感染。”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宋蕊解析道。

根據西安疾控釋出資訊,出血熱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過的食物和水,接觸到帶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糞便等,都有可能傳染上出血熱。人群普遍容易被感染,常在野外耕作的農村居民,或從事糧食、農産品加工的勞工及農學專業的學生群體發病率極高。

由于出血熱發病急、進展快、重症患者有一定的病死率風險。如果患者不能及時診斷并處理,甚至會威脅生命。就傳染性而言,這種疾病一般是散發發病,很少有聚集發病,和人群直接接觸傳播的風險很小。出血熱的重症會導緻急性腎衰竭,這類患者需做透析來對抗病症,此類重症患者不會通過呼吸道傳染其他人,是以做透析也不需要進行單獨隔離。

如何預防出血熱傳染病?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可預防的傳染病,隻要預防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滅鼠、防鼠是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關鍵。如出現高熱、三紅、三痛等可疑症狀,發病前1個月内有鼠類接觸史應及早就醫,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可顯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發生率。

1、控制傳染源:加強疫區、新開發區的滅鼠與防鼠。

2、切斷傳播途徑:田間勞作、清整雜草稭稈和野外活動時加強個人防護。預防吸入鼠類排洩污染物和鼠體寄生蟲。

3、保護易感人群:接種出血熱疫苗是預防出血熱最有效措施之一。建議疫區居民和外來适齡人群接種出血熱疫苗。出血熱疫苗全程規範接種共3針次,前兩針間隔14天,第3針間隔一年。前兩針為基礎免疫,至關重要,請確定至少完成基礎針次接種,獲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礎免疫後超過一年,可随時對第三針進行補種。

疫苗免疫效果

免疫後中和抗體陽轉率:2針為46%,3針為96%,以注射3針為宜。流行病學效果觀察,其保護率可達90%左右。

接種反應:注射後無反應或反應輕微,反應率低,少數人發熱,或有皮疹。體溫均

禁忌症:發熱及急、慢性傳染病。患嚴重肝、腎疾患。慢性心血管病。有過敏史者。

4、加強疫情監測:作好鼠密度,鼠帶病毒率、易感人群等監測工作。

End

參考資料: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7%BA%E8%A1%80%E7%83%AD/10370582?fr=aladdin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81%E8%A1%8C%E6%80%A7%E5%87%BA%E8%A1%80%E7%83%AD%E7%96%AB%E8%8B%97/9373661?fr=aladdi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