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他是富貴人家的後代,帶着陳年舊賬來到了政府工作區域。本以為是無稽之談卻沒想到陳舊的賬單中蘊含着悠久的曆史和一段深厚的革命友誼。

時間的長度沒有磨滅這張賬單中信任和感情,反而讓這位老人和國家的感情更加深厚。這則數額驚人的老舊欠款是中國革命期間最珍貴感情的見證。

千萬欠款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這一天一位衣着普通的老人來到了當地政府的工作地點打破了這裡的沉靜。這位老人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隻知道他叫郭建英這一次來是讨債的。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聽到老人的請求政府的從業人員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這裡是政府機構不是什麼借貸機構,怎麼會有人來這裡要債呢?

抱着這樣的疑問當地從業人員接待了老人,隻見老人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張很有年代感的借條,上面寫着的是老人父親的角色郭明陽。

雖然從業人員不知道郭明陽是什麼人但是根據借條上陳舊的字迹來看大概是在抗日戰争時期中國軍人和郭建英父親之間的借貸關系,借貸的金額達到了一千多萬,不過機關是以前的法币。

從業人員根據老人的需求認真查找關于郭明陽的一切資訊,以便找出這個借條的歸還人,卻不想查到了一段可以見證軍隊和人民之間深厚感情的曆史。

追溯曆史

遠在中國人民團結一緻抵抗外來侵略的時候中國最具潛力最得人心的是中國八路軍,但是由于八路軍大部分都不是正規的編制軍隊,加上沒有資金扶持和幫助,八路軍的情況很困難,總是會靠着别人的幫助來度過難關。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那時的八路軍雖然物資匮乏但是和人民的感情很好,因為他們在戰場上拼盡全力地殺敵,和别的道貌岸然的軍隊完全不一樣。

1939年,中國八路軍經過山西的時候遭受到了敵人的圍堵和追殺,八路軍的裝置本就不算先進,平時軍隊連維持溫飽都成問題。

因為戰争的情況太過激烈,八路軍的後方很難把足夠的糧食送到山西來,溫飽成問題,先進的武器也沒有引入的管道,八路軍抗戰的道路十分困難,前進也沒有資本,後退也找不到後路,陷入了極其被動的境界。

無奈之下八路軍隻好向當地的百姓求助希望他們可以提供幫助。此時此刻郭建英的父親郭明陽還算是當地的一個富貴人家,雖然比不上富可敵國的軍閥,不過家中的存糧還是很多的,他自願把家裡的糧食貢獻出來給八路軍。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當時的八路軍軍隊中有着鐵一樣的規定,那就是行軍打仗不能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一絲一毫。即使如此很多老百姓看到八路軍如此辛苦地打仗也都願意為他們出一份力,郭明陽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面對郭明陽家中這麼多的糧食八路軍十分為難,拿了糧食就違反了軍中的規矩,以後八路軍如何讓人們信服。可是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如果不拿又拿什麼資本去赢得這場戰争的勝利呢。

正當八路軍一籌莫展的時候,郭明陽和八路軍領隊達成一緻——把糧食按照當時的物價來換算成錢,然後八路軍給郭明陽寫下欠條,按照約定在八路軍打仗勝利以後就歸還财物。

這個辦法看起來兩全其美,可是實際上八路軍當時一籌莫展也沒有其他值錢的抵押。來讓這樣的借貸關系更加可靠,這場借貸關系完全是建立在軍人和人民之間的信任關系上,即使有任何一方反悔也很難會有公正的決斷。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更何況關于抗日戰争什麼時候會勝利誰也不知道,也就是說,這場借貸關系更多的是軍民雙方心中對抗日戰争美好結局的深刻願望。

懷着八路軍必勝的信念,八路軍收下了郭明陽的糧食,他們之間的約定雖然隻有一紙文書但是更多的是他們之間的信任和珍貴的感情。

誰也沒有想到,抗日戰争的戰争時長長達十幾年,在這麼多年中多少的百姓妻離子散到處奔波,郭明陽也因為戰争的關系,帶着全家舉家搬遷。

但是他依然随身攜帶着那張欠條,并且儲存下來,這張欠條不僅讓郭明陽全家人堅定了中國必勝的希望,也讓他們對八路軍抱有一份期待。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永遠懷念

經過許多年漫長的鬥争,八路軍最終取得了戰争的勝利,八路軍曾經留在郭明陽家中的欠條也被郭明陽被當做傳家寶留給了自己的後代,不過他對自己的子孫說:不到最困難的時候不要去打擾八路軍。

郭明陽的孩子郭建英一直以來都謹遵父親的教誨。時光漸漸過去,郭明陽也去世了,後來郭建英的家中遇到了困難,抱着試一試的心态他帶着借條找到了相關人員,想要兌現當年的這筆巨款,這才出現了一位老人找政府要千萬借款的局面。

借條上的金額大概有1000萬法币,折合成如今的金額大概有8萬元。從業人員從銀行數出了8萬元之後鄭重其事地交給了郭建英老人。

雖然如今8萬元的欠款已經不算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但是這份借條和這份欠款對于中國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來說,不僅是一段值得懷念的記憶,也是一份彌足珍貴的信任。

老漢拿出一張欠條,找政府要債1千萬,講出父親姓名後給予兌現

郭建英老人開心地拿着8萬塊錢回家了,經過了這次的事情,讓他們全家人對祖國更加信任,因為即使過去了這麼多年,國家也會認真的履行曾經的諾言,這就說明在中國人民才一等一的大事。

在那段被塵封的記憶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為中國獨立而奉獻出生命的勇士,也有許許多多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八路軍的中國人民,之間的信任和珍貴的感情為中國抗日戰争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勇士固然值得追憶,但是人民之間團結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八路軍和中國人民的深厚感情造就了中國抗日戰争的勝利,也造就了如今中華民族欣欣向榮的模樣,而曾經的諾言和記憶,也将會是中華民族永遠銘記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