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戰争中,總指揮李鴻章消極避戰是失敗的關鍵

甲午戰前和戰中,李鴻章采用的都是避戰求和、避戰自保政策,究其原因主要三點。

(1)李鴻章深知自己自吹自擂的海防是什麼實質,是以不敢打

李鴻章吹噓自己的三大基地牢固而不可破,還很得意的親自題詞留給世人誇耀。但冷靜下來,李鴻章自己貪腐與否、親屬和手下是什麼人他自己不清楚嗎?由此,李鴻章知道自己的海防漏洞很多。

李鴻章不清楚自己的兒子、外甥、幕僚與日本人有軍火買賣?生意往來嗎?如果不知道,那他真是老糊塗了。例如其外甥張士珩被闆上釘釘地罪證——倒賣軍火給日本、與日本間諜有關聯等。

甲午戰争中,總指揮李鴻章消極避戰是失敗的關鍵

由此,李鴻章深知戰争一打自己将被置于何處?也正因為知道輕重緩急,李鴻章才會把“密”起來的八百萬兩白銀的“北洋軍費和日常開支”吐出來,交給自己的老政敵塞防派的代表王文韶。

(2)李鴻章和清廷都沒想到會發生戰争,他們都采用的是“防禦”“拱衛京師”戰略。北洋三大基地建成後,他們本身就認為不需要再大規模投資了。這也是清廷翁同龢為了救災“暫時不許買西方武器”的原因。

以前我們說李鴻章防日,這是錯誤的:李鴻章搞海防隻是便于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已,甲午戰争中的“北洋陸軍”帶頭逃跑隻是“自我儲存實力”的授命行為

李鴻章、丁日昌等“李鴻章系統洋務派”一直秉持着“聯日思想”,受“一衣帶水”“同文同種”思想的裹挾。1867年年底,江蘇布政使丁日昌上“自強八條”。李鴻章以《密陳丁日昌拟議修約片》的名義代它上奏。其中第10條(自強八條是指清廷問詢各地督撫如何自強的八個方面)就有聯日抵抗西方的觀點。

甲午戰争中,總指揮李鴻章消極避戰是失敗的關鍵

圖注:北洋海軍威海基地内,我方岸防武器被日軍奪取後,用于圍殲北洋海軍

1874年,日本意圖吞并我國台灣,派兵入侵。正巧,左宗棠在1874年從滿人貴族手中拿走了“處理新疆問題”的部分決定權。慈禧等人開始準備以滿人應對新疆問題的戰略,因為滿貴族内部沒有人能堪大用,隻好開始逐漸讓左宗棠插手。李鴻章在此情況下,借助“海防”問題準備向左宗棠奪權,由此才提出了“放棄新疆”問題。

李鴻章雖然一直宣揚的日本的危險,但僅是以此作為向清廷要錢、要人、要權的借口。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陸奧宗光就說,“中國則譏諷我國為輕浮躁進妄自模拟歐洲文明皮毛的一個蕞爾島夷”。

到時到了1880年代,問題出現變化,但是因為“北洋成軍”,三大基地已經建成。李鴻章對此志得意滿,他的目光轉向洋務企業,自身也積極入股。

甲午戰争中,總指揮李鴻章消極避戰是失敗的關鍵

過去有些人經常造謠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私仇,根本是胡說。翁同龢壓根兒就沒把哥哥被參倒的事情放在李鴻章的頭上,而是其他人。那個人為曾國藩代筆,又沒有當官,在家養老教書,翁同龢如果是小心眼兒的人早去報仇了。

翁同龢不給北洋水師撥軍費,更是胡說八道。翁同龢因為黃河水災救護災民數百萬人,要求除了太後、皇帝以外所有有權人、有錢人都捐款,所有水師不能買西方武器。這才是真相,跟翁同龢也沒關系。李鴻章比戶部和尚書翁同龢都有錢,李鴻章真着急,能像左宗棠那樣把90%的工資獎金都捐出去,三個北洋水師都建成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