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德國進軍蘇聯,以閃電戰奇襲蘇聯,蘇聯眼看就要滅亡,斯大林的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蘇聯反敗為勝?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在戰争中有一種人叫做戰俘,這種人在戰争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一般在各個部隊中都會有戰俘,因為戰俘手無寸鐵,是以,在國際上有明文保護戰俘的規定。另外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特别讓人憎惡,這種人就是賣國賊,他們為了自身利益而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讓人民感到不恥,他們一旦真的作出危害國家的事情來,那麼他們将一輩子遺臭萬年。戰俘和叛徒是兩個概念,它們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戰俘是在交戰中因為沒有抵抗能力是以被抓獲,在戰争中,他們并不是主動投靠對方,是以說,他們的選擇也迫于無奈。
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因為自身軍事方面的領先,是以在第2次世界大戰前期,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德軍的優勢已經慢慢被瓦解了。其實德國攻占蘇聯可以說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意外,這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當時蘇聯的上司人斯大林非常的狡猾,最早就知道德國的軍事實力非常的強,是以在很早就和德國簽訂了友好協定,斯大林的想法可以說是非常的天真,後面的戰況也徹底的打碎了他的想法。所謂的條約隻不過是一張空紙,如果槍聲一旦響起,又有哪個國家真的顧得上所謂的條約呢,更何況條約上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德國之是以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蘇聯能夠放心,進而出其不意地攻打蘇聯,進而達到占領歐洲的目的。
因為德軍的突襲讓斯大林感到措手不及,蘇聯軍隊也來不及回防,頓時一大片領地被德軍占領,蘇聯軍隊也隻能被迫防守。因為德國打的本來就是閃電戰,是以德軍的戰火迅速指向了蘇聯的莫斯科,因為當時德軍非常的強悍,而蘇聯軍隊本身就已經被打蒙了,在蘇聯國内就有很多人認為蘇聯可能會被德國滅亡,就連被俘的蘇聯進階将領也當成了叛徒。
其實不僅僅是部分進階将領有這樣的想法,其實,蘇聯軍隊的本身實力就不如德國軍隊,有這樣的想法也非常的正常,在德國攻占蘇聯去,僅德國俘虜的蘇聯軍隊俘虜都有380多萬,而此戰中參戰的蘇聯軍隊總共才540萬
因為在組織戰鬥過程,很多蘇聯士兵都當了俘虜,大大地降低了蘇聯軍方的實力。因為匆忙應戰的原因,是以導緻很多新兵還沒有實戰經驗,就已經參戰,在戰鬥的時候很多新兵是以陣亡。在面對大量士兵被俘而蘇聯軍方實力大大降低的情況下,斯大林出了這麼一個規定,一旦隻要有士兵在戰鬥的時候被俘虜,那麼他将不能夠再傳回,并且帶着家人也要受到牽連
雖然說這個規定非常的不人性化,但是,效果也非常的顯著,也因為這條規定,使得蘇聯士兵在戰鬥的時候悍不畏死,在和德軍戰鬥的時候也充分發揮自身實力,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當了俘虜,不管在哪裡都會死,與其當一個狗熊,都不如當一個英雄
為了在戰争中起到示範作用,就連斯大林的兒子被俘虜之後,斯大林就馬上下令把他的妻子送去流放,正所謂上行下效,斯大林尚且如此,更何況手底下的士兵。因為斯大林的這條規定,大大地提高了蘇聯軍方的實力,讓整個蘇聯士兵都奮勇戰鬥,也大大地減少了,被俘虜的數量。
但是有的時候這條規定也非常的不人性化,因為戰争存在很大的意外,沒有一個人想主動去當俘虜,是以說在戰鬥的過程中,蘇聯士兵被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要追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要追究到軍官的責任,因為戰鬥畢竟是軍官指揮的,手下的士兵隻是執行指令。
因為斯大林的這條規定,也讓一部分軍人的不滿,是以一些被俘虜的軍人也幹脆當成了叛徒,但是他們的家庭成員就是以受到牽連,因為這條不人性化的規定,讓蘇聯曆史也添加了黑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