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中軍将”栾書會在晉厲公“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我們都知道,“三郤”遭到殺害的事情,與“中軍将”栾書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何栾書在“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此點值得我們探讨和研究。

當年,趙莊姬在晉景公面前誣陷中傷趙同、趙括的時候,一方面由于栾書和郤氏家族聯手“作僞證”,另一方面由于晉景公亦是心懷鬼胎,是以,除掉趙同兄弟的行動算是順利地完成了。也許是因為有着共同的敵人的緣故,是以這個時期的栾氏家族和郤氏家族,他們之間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為何“中軍将”栾書會在晉厲公“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東周列國·春秋篇》晉景公劇照

到了秦晉“麻隧之戰”時,郤至的弟弟郤毅擔任栾書的“禦戎”,是以,我們能夠看出,此時郤氏和栾氏的關系更加密切了。然而,到了晉厲公七年的時候,兩個家族之間友好的關系發生了變化。

《左傳》雲:“栾書怨郤至,以其不從己而敗楚師也,欲廢之。”

“鄢陵之戰”時,除了範文子是主和派之外,栾書和郤至都是主戰派。然而,同樣主戰的栾書和郤至,他們所運用的戰法并不相同:栾書的計劃是晉國全軍固守營壘,等楚軍久攻不下并退兵之時,再對楚軍發動奇襲;而郤至卻主張楚軍有六項弱點,晉國必須正面迎戰,此乃良機,萬萬不可錯失。

杜預認為,正是晉厲公聽從了郤至的言論和計謀,才最終在“鄢陵之戰”中獲勝。栾書嫉妒郤至的功勞,才想滅掉郤至。

為何“中軍将”栾書會在晉厲公“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鄢陵之戰示意圖

其實晉厲公所采納的,并非是郤至的建議,而是苗贲皇的。

《左傳》雲:“苗贲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

在栾書和郤至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後,晉厲公并未立刻下定決心,而是在詢問了苗贲皇的意見後,才作了與楚軍正面決戰的決定。

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苗贲皇在“鄢陵之戰”的後段,竟然擅自向全軍下達了準備次日複戰的指令。

《左傳》雲:“苗贲皇徇曰: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複戰!”

要知道,如果說有人能對全軍下達指令,那麼此人必定是晉國“中軍将”栾書。如若不然,栾書之下尚有數位手握兵權的将佐,怎麼都輪不到苗贲皇來下令。既然苗贲皇能夠越權下令,就說明他的行為必然是得到了充分的授權,而授權的人,不用想,肯定是晉厲公。從晉厲公如此信任苗贲皇的情況看來,苗贲皇也自然是晉厲公的親信之一。

為何“中軍将”栾書會在晉厲公“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晉厲公畫像

這樣看來,“中軍将”栾書原本想聯合栾氏、郤氏兩家之力,迫使晉厲公在對楚國的戰略方面就範,不料郤至卻在這關鍵時刻選擇投靠晉厲公的陣營。是以,栾書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手段來應對這一情況。

栾書并不知道晉厲公企圖鏟除晉國諸大夫的計劃,而晉厲公卻又礙于栾氏、郤氏兩家聯手,是以不敢過于張揚。但等到郤氏家族倒戈之後,晉厲公就能肆無忌憚地行動了。是以,苗贲皇能在“鄢陵之戰”中越權發号施令,便是晉厲公和郤氏家族默許的結果。

這樣的局勢不僅出乎栾書的意料,連向來謹慎的範文子,都感覺出晉國即将面對一場極大的權力風暴。當“鄢陵之戰”結束後,範文子竟然詛咒自己死去!

《左傳》雲:“晉範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驕侈而克敵,是天益其疾也。難将作矣!愛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無及于難,範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範文子)卒。”

我們都知道,晉厲公無道的性格,絕非是在短期之内形成的。然而,為何等到“鄢陵之戰”後,範文子才變得如此恐懼?甚至不惜詛咒自己?

為何“中軍将”栾書會在晉厲公“殺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東周列國·春秋篇》晉國戰車劇照

在筆者看來,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便是“鄢陵之戰”時,“郤至倒戈事件”使得晉國内部權力配置設定産生了大幅變化。由于晉厲公想要除掉晉國舊貴族的企圖昭然若揭,貴族都要依賴于栾氏和郤氏聯手,才能夠維持現狀。現如今的局面已經發生了改變,範文子知道晉厲公不可能錯失這樣的良機,他必定會在近期發難。

另一方面,範文子為了確定自己家族的永續生存,他無法選擇任何一個陣營,而加入進去。但是,如果不參與,恐怕會招來晉厲公和貴族們的猜忌。範文子為了表達心中維持中立的想法,隻好自盡。

我們都知道,此時“中軍将”栾書已經清楚地知曉了晉厲公除去諸大夫的企圖,也知道了即使郤至倒戈,晉厲公仍舊不會放過郤氏家族,終究還是除掉他們。

可想而知,郤氏家族支援晉厲公,這對栾書來說,總歸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壓力。那麼,在“三郤”遭到殺害時,栾書必然就會選擇在此事件中置身事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