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中军将”栾书会在晋厉公“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我们都知道,“三郤”遭到杀害的事情,与“中军将”栾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栾书在“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此点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当年,赵庄姬在晋景公面前诬陷中伤赵同、赵括的时候,一方面由于栾书和郤氏家族联手“作伪证”,另一方面由于晋景公亦是心怀鬼胎,因此,除掉赵同兄弟的行动算是顺利地完成了。也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的缘故,所以这个时期的栾氏家族和郤氏家族,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为何“中军将”栾书会在晋厉公“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景公剧照

到了秦晋“麻隧之战”时,郤至的弟弟郤毅担任栾书的“御戎”,因此,我们能够看出,此时郤氏和栾氏的关系更加密切了。然而,到了晋厉公七年的时候,两个家族之间友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左传》云:“栾书怨郤至,以其不从己而败楚师也,欲废之。”

“鄢陵之战”时,除了范文子是主和派之外,栾书和郤至都是主战派。然而,同样主战的栾书和郤至,他们所运用的战法并不相同:栾书的计划是晋国全军固守营垒,等楚军久攻不下并退兵之时,再对楚军发动奇袭;而郤至却主张楚军有六项弱点,晋国必须正面迎战,此乃良机,万万不可错失。

杜预认为,正是晋厉公听从了郤至的言论和计谋,才最终在“鄢陵之战”中获胜。栾书嫉妒郤至的功劳,才想灭掉郤至。

为何“中军将”栾书会在晋厉公“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鄢陵之战示意图

其实晋厉公所采纳的,并非是郤至的建议,而是苗贲皇的。

《左传》云:“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在栾书和郤至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晋厉公并未立刻下定决心,而是在询问了苗贲皇的意见后,才作了与楚军正面决战的决定。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苗贲皇在“鄢陵之战”的后段,竟然擅自向全军下达了准备次日复战的命令。

《左传》云:“苗贲皇徇曰: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

要知道,如果说有人能对全军下达命令,那么此人必定是晋国“中军将”栾书。如若不然,栾书之下尚有数位手握兵权的将佐,怎么都轮不到苗贲皇来下令。既然苗贲皇能够越权下令,就说明他的行为必然是得到了充分的授权,而授权的人,不用想,肯定是晋厉公。从晋厉公如此信任苗贲皇的情况看来,苗贲皇也自然是晋厉公的亲信之一。

为何“中军将”栾书会在晋厉公“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晋厉公画像

这样看来,“中军将”栾书原本想联合栾氏、郤氏两家之力,迫使晋厉公在对楚国的战略方面就范,不料郤至却在这关键时刻选择投靠晋厉公的阵营。因此,栾书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应对这一情况。

栾书并不知道晋厉公企图铲除晋国诸大夫的计划,而晋厉公却又碍于栾氏、郤氏两家联手,因此不敢过于张扬。但等到郤氏家族倒戈之后,晋厉公就能肆无忌惮地行动了。所以,苗贲皇能在“鄢陵之战”中越权发号施令,便是晋厉公和郤氏家族默许的结果。

这样的局势不仅出乎栾书的意料,连向来谨慎的范文子,都感觉出晋国即将面对一场极大的权力风暴。当“鄢陵之战”结束后,范文子竟然诅咒自己死去!

《左传》云:“晋范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范文子)卒。”

我们都知道,晋厉公无道的性格,绝非是在短期之内形成的。然而,为何等到“鄢陵之战”后,范文子才变得如此恐惧?甚至不惜诅咒自己?

为何“中军将”栾书会在晋厉公“杀三郤事件”中置身事外?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国战车剧照

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便是“鄢陵之战”时,“郤至倒戈事件”使得晋国内部权力分配产生了大幅变化。由于晋厉公想要除掉晋国旧贵族的企图昭然若揭,贵族都要依赖于栾氏和郤氏联手,才能够维持现状。现如今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范文子知道晋厉公不可能错失这样的良机,他必定会在近期发难。

另一方面,范文子为了确保自己家族的永续生存,他无法选择任何一个阵营,而加入进去。但是,如果不参与,恐怕会招来晋厉公和贵族们的猜忌。范文子为了表达心中维持中立的想法,只好自尽。

我们都知道,此时“中军将”栾书已经清楚地知晓了晋厉公除去诸大夫的企图,也知道了即使郤至倒戈,晋厉公仍旧不会放过郤氏家族,终究还是除掉他们。

可想而知,郤氏家族支持晋厉公,这对栾书来说,总归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那么,在“三郤”遭到杀害时,栾书必然就会选择在此事件中置身事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