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甲午海戰,是中國近代上一次重要的海上戰役,無論是秉持嚴肅的曆史态度,對曆史事實進行深入研究,還是分析這次海戰之中的作戰經驗,對世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關于戰争失敗的原因,一直都說是清政府的腐敗,但這隻是導緻失敗的其中一個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那麼,甲午海戰到底是怎麼失敗的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隐情呢?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争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一場戰役規模巨大的海戰。在黃海海戰打響之後,丁汝昌就開始指揮北洋海軍,進行奮勇抗戰。整個戰役持續了将近五個小時,雖然,不是以清軍的勝利結束,但也并不是以清軍戰敗而告終。因為,此次戰役雙方都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包括日方也有一些軍艦遭受到了中方的炮擊。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呢?

先來看看清朝軍隊的戰鬥配置:18艘戰艦、4000名陸軍護航,但是,日軍卻隻有12艘軍艦。雙方在對陣的時候,日軍軍艦以一字形排開陣式,以旗艦“松島号”為中心,想要對清軍進行全面的封鎖。

這個時候,清軍的提督丁汝昌就下達了指令,他指令以“定遠”号作為先鋒戰艦,其它戰艦依次排成人字型。在交戰初期,清軍的“定遠”号首先開始炮擊日軍戰艦,本來清軍占有很大的優勢,可是,在幾輪對轟之後,占據劣勢的日本軍艦,立刻轉變了陣型。

他們從後方對清軍的軍艦,形成了包圍攻勢。面對日軍戰艦的前後夾擊,清軍的軍艦陣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日軍發現清軍将領丁汝昌在“緻遠”号上指揮戰鬥,于是,就向“緻遠”号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日軍把所有戰艦的火力都集中到了一起,開始攻擊“緻遠”号,連續的炮擊将提督丁汝昌的戰艦擊中。最終,“緻遠”号沉沒。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但是,對于“緻遠”号沉沒的原因卻衆說紛纭。

有的說:是丁汝昌為了全速追擊日軍的“吉野”号,打算和它同歸于盡,最終,撞擊“吉野”号後沉沒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待考證的,因為,當時清軍的海軍實力還處在萌芽期,“吉野”号的速度完全在“緻遠”号之上。

是以,要讓丁汝昌的“緻遠”号追上速度非常快的“吉野”号,還是有點違背科技學原理的。

除此之外,即使“吉野”号受到炮擊後,導緻其速度變慢,“緻遠”也不一定有和它同歸于盡的打算。試想一下,整個戰役的總指揮丁汝昌在“緻遠”上,戰事才剛剛打響,前期清軍還明顯占據優勢,雖然,後期日軍變換隊形對我軍不利,但也不至于立刻就有同歸于盡的打算。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是以,“緻遠”号最終沉沒的原因,應該是被擊中之後,逐漸沉沒的。

在“緻遠”号沉沒之後,清軍就失去了總指揮,導緻無人指揮作戰,再加上,其他戰艦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炮擊,無奈之下,雙方退出戰鬥,戰争也随之結束。這場戰役之中,北洋海軍有五艘戰艦沉沒,日軍有四艘戰艦受到了重創,一艘沉沒。如此結果,也算是打了個平手。

是以說,這次黃海海戰不能說以中國的失敗告終。

然而,清朝的陸軍卻讓人非常失望。就在日軍相繼占領大連、旅順之後,他們就在海岸炮台上攻打北洋海軍的海上軍艦,緻使北洋艦隊腹背受敵。這讓北洋海軍遭遇海上、陸地的雙重進攻,可以說,真的是實力坑隊友。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那麼,為什麼清朝陸軍的戰鬥力會這麼弱呢?這可能與清朝陸軍的軍制有很大關系。

在清朝,許多軍人都是被迫拉去當兵的,特别是在中國的近代,中國的百姓尤其是男子,都深受鴉片的毒害,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态都不是很好。以至于,一個個在上了戰場之後,都如行屍走肉一般,見到敵人先是放槍,子彈放完之後,就是逃跑,這種戰鬥力不敗都難。

除此之外,日本戰艦雖然被北洋海軍擊中但卻沒有沉沒,這就是因為丁汝昌是陸軍出身,對海上作戰不是很熟悉,也沒有更多的海上作戰經驗。更有甚者,甲午海戰中帶的炮彈,根本就沒有爆炸力,雖然擊中,卻沒有産生爆炸的功能,導緻日本戰艦雖然被重創,卻沒有沉沒。

在甲午戰争中,北洋海軍雖然做出了頑強的抵抗,但是,陸軍的作戰能力卻非常的差,最終導緻了難以想象的結果。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那麼,對于慈禧太後為了修頤和園而占用了海軍軍費這件事,它的真是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慈禧太後修頤和園根本沒有占用海軍軍費,實際上,慈禧太後為了籌集修頤和園的銀子,隻是用海軍軍費做了一個由頭。其實,修頤和園的銀子,都是各省的督撫給慈禧太後出的份子錢,北京城裡的大小官員像發了瘋似的,想盡法子去撈錢,以便給慈禧太後送上一份厚禮,博取這位女皇的歡心。甚至,慈禧太後還捐出了自己的三百萬兩私房錢作為海軍的軍費。

曆史上,之是以會有慈禧太後占用海軍軍費這件事,其實,是因為梁啟超與慈禧太後在政見上有很大的不同,是以,梁啟超就借此蓄意诋毀慈禧太後,着實黑了慈禧太後一把。

最終,戰争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沒有心情,也沒有臉面再大事鋪張的慈禧,不得不在9月25日下旨,取消在頤和園的慶典及沿途的“點景”工程。史載,1894年11月7日(即陰曆十月初十),慈禧的60大壽,隻是在甯壽宮中黯然度過的。

晚清時,海軍、陸軍實力對比

甲午戰争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從古至今,如果不想遭受外敵侵略自己就要強大,隻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不被他人欺辱。不管甲午海戰成敗與否,不管終究是誰的錯,作為世人都要以此為鑒。

參考資料:

【《中國近現代史》、《清史稿》、《日本政治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