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賦異禀的陳慶之,為何在北伐軍被洪水沖走後,沒有了輝煌戰績?

如果你一不小心穿越了。而且一不小心穿越回了536年南朝時期的梁國,那麼無論你是身處市井,還是身在朱門,你都會聽見那句形容梁國大将陳慶之的話。

天賦異禀的陳慶之,為何在北伐軍被洪水沖走後,沒有了輝煌戰績?

''

名将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曆史上的陳慶之确實能擔得起這句話,據曆史記載早年的陳慶之沒有任何帶兵得經驗,直到41歲時才得到第一個軍事要職,并被委以重任去接應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

同年五月,陳慶之就像開挂了一樣,以二千人擊敗了的兩萬軍隊,可謂出道即巅峰,在後來的一系列戰争中,陳慶之更是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以7000人北伐,把北魏攪得天翻地覆,但可惜的是,本該有着更大功勳的陳慶之遠征軍卻在一場洪水後全軍覆沒,而他本人也在那場洪水過後,再也沒有了像之前一樣的戰績,郁郁而終。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名将在一次慘敗後就像被上天奪去了所有天賦一樣?

陳慶之和他的北伐軍失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孤立無援,那麼為什麼會沒有援軍呢?傳統的史學家認為是受到了同行的元顥猜忌,害怕被他給撿桃子,于是沒有設法尋求梁朝政府的援兵。

天賦異禀的陳慶之,為何在北伐軍被洪水沖走後,沒有了輝煌戰績?

不過這個觀點卻很難讓人信服,因為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就算是當時梁朝皇帝沒有想到,可是他身邊的智囊團就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嗎,當時的局面對麼明朗,偌大個北魏,硬是讓陳慶之一路平推,無人可擋。此時的梁朝更是因該宋兵,送糧給陳慶之,以便他取得更大的功績,可是梁朝并沒有。其實這并不是梁朝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梁朝人口不足以發動滅國之戰

關于能不能我們還是要先探讨一下梁朝的國力問題,國力又離不開人口,是以人口數量才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标志。根據後人考證,陳慶之北伐時,北魏的人口數量在五百萬戶左右。南朝的人口約在377萬戶左右,遠小于北魏的人口數,這就造成了北魏的實力一直遠勝于梁朝。

天賦異禀的陳慶之,為何在北伐軍被洪水沖走後,沒有了輝煌戰績?

不過要知道,北方多戰亂而南方相對平穩,社會安定。可為什麼南北方人口差距這麼大?于是這裡就要提到另一個問題了''衣冠南渡''。

在北方大亂之時,許許多多的世族大家,選着舉族搬遷到南方,而到了南方之後他們又幹了什麼?

當然是兼并土地了,于是這些世家大族都擁有這大量的土地,而他們又不可能自己耕種,于是有着很多破産小農依身于他們,是以在官方統計人口的冊子上,南方的人口實際上要多得多。

世家大族把控人口與土地

根據不少專家學者推測,南朝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都被當時的南遷大族和當地大族所把控,這些世族自己建造莊園和軍事堡壘,有着自己的私兵,這些人不歸朝廷管轄,既不服徭役也不納稅。是以南方在與北方的國力對比中都會是以而處于弱勢地位。

天賦異禀的陳慶之,為何在北伐軍被洪水沖走後,沒有了輝煌戰績?

除了國力較弱的原因之外,南朝的軍隊動員體制也是繼承了東漢末年的世兵制,軍隊自己種地養自己,但是土地兼并嚴重,不少士兵破産,這些破産的士兵要麼逃亡,要麼自殘身體。甚至在南朝梁國時期還出現過招士兵時要把他們鎖住避免逃跑。

是以梁國孱弱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而且梁國政府财力本身就有限,無力供養那些世兵軍戶也沒有北朝那樣完備的軍事動員體系。是以這些也就注定了梁國根本無力在派遣大批軍隊支援陳慶之,這也注定了陳慶之在北伐軍全軍覆滅之後,再也無力組織北伐。

曆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曆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