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歌聲裡”系列品讀之三

品讀歌曲:《遊擊隊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

這铿锵之語,由曆史凝成,由鮮血鑄就,是國家記憶,更是精神長城。一幕幕動人畫面,在話語中閃現……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年輕的音樂家賀綠汀。資料圖

1937年冬,湖南青年賀綠汀,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在山西臨汾的冰冷煤倉裡奮筆疾書。就着昏黃煤油燈,一個緊湊而富彈性的旋律,在筆尖流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搶占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這支歌,便是鼓舞無數中國人,舉起大刀長矛,痛擊日本侵略者的《遊擊隊之歌》。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民兵軍事訓練。新華社

那一年抗戰全面爆發。淞滬會戰後,上海救亡演劇隊奔赴全國。音樂家賀綠汀随隊輾轉,來到山西臨汾。在八路軍辦事處、在劉村,他聽朱德、賀龍、彭雪楓等首長講解遊擊戰術,心中萬分激動。

入夜了,他閉上眼風吼馬嘶,睜開眼高粱地青紗帳,抗日英雄神出鬼沒,打得鬼子鬼哭狼嚎。他再也無法入睡,爬起身,将滿腦子音符飛快串連,一氣呵成《遊擊隊之歌》。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八路軍以青紗帳為掩護展開遊擊戰。資料圖

翌年初,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進階将領齊聚山西洪洞,賀綠汀指揮演劇隊首次唱響《遊擊隊之歌》。明快活躍的曲調,将遊擊隊群英形象、高超戰術生動再現,抗日決心随歌聲飛揚。會場沸騰起來,朱德激動地鼓掌:“戰士需要這樣的歌!”從平型關戰場勝利歸來的楊得志,直接邀請賀綠汀和演劇隊一個營、一個連逐一教唱。當部隊出發時,漫天雪花正飄,戰士們一路高歌,帶着必勝決心奔赴殺敵戰場。

一首歌照見不屈的抗戰史。這段曆史雖苦難深重,但更充滿血拼到底的英雄氣概、艱苦創造的中國智慧。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冀中地雷戰。資料圖

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産黨意識到,打敗敵人除了正規戰,更要創造遊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抗日軍民創造出道地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大量遊擊戰形式,打得鬼子暈頭轉向,19塊抗日根據地将鬼子卷入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共産黨遊擊戰創造了人類戰争史上的奇觀。

《遊擊隊之歌》為共産黨創造性指揮遊擊戰作下形象注腳,歌聲插上翅膀傳遍全國抗日戰場,鼓舞人們奮勇抵抗,以血護國,一拼到底。它也是以成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中國最經典的合唱單曲之一”。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鐵道遊擊隊破壞日軍鐵路。資料圖

往事并不如煙,曆史不容忘記。

當你背起行囊,暢遊祖國每一寸土地;當你走過天安門,看國旗獵獵飄揚;當你身處異國,偶爾聽到國歌便熱淚盈眶;當你觀看國慶閱兵式,滿身熱血沸騰……

和平的可貴、祖國的意義,在這一刻如此清晰。這正是大半個世紀前抗戰精神追求的意義。

品讀|歌聲裡:青紗帳裡的“來時路”

平型關大捷遺址。資料圖

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甯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歌聲裡”

系列品讀

品讀|歌聲裡:燃燒吧,長征精神!

品讀|歌聲裡:高光時刻,到延安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