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曾看過一些關于僵屍題材的電影,哪怕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讓人印象深刻。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一類電影可謂是像開拓出了恐怖片的新大陸,屢次創造票房榜的奇迹。如果有讀者是在童年時期觀看的,一定也是被電影中“僵屍”的形象吓的瑟瑟發抖吧?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了沒有?電影中的僵屍,一般都穿的是清朝的官服。隻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知道,僵屍電影最盛行的時期是在1985年,其中以林正英所出演的僵屍系列電影最為受到歡迎。這一系列的電影并不是空穴來潮或者是導演自己想象而來的,而是根據一定曆史考究的。僵屍作為“妖怪”的定義,曾出現在一些名家的典籍中。
比如清朝袁枚的《子不語》,還有同時期紀曉岚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以筆記形式所編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裡面詳細的描寫了僵屍的進化過程。而這兩位都是清朝人,這其中隻怕也有很大的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原因。
曆史問題
我們知道,1644年滿清入關,明朝駐遼東總兵吳三桂叛變大開山海關城門。滿清入關後當時作為外族,自然用了會用一些極其暴力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百姓沒少被欺壓。民間反清複明的組織數不勝數。
其中也會有一些抱有反清複明之志的文人雅士也會用一些文槍筆墨來攻擊清朝統治者,到順治,乾隆時期盛行了“文字獄”後,人們又從諷刺統治階層到諷刺穿着官服的清代官員。認為他們忘記血統和名族,于是将清代官員物化成長着獠牙吸着血的魔鬼。
比如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1640年-1715年)所寫的《聊齋志異》,便描寫了很多神怪的故事,其中很多故事的背後或是揭露封建統治階層的黑暗,或是抨擊當時科舉制度的腐朽。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今廣為流傳。
遺留問題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以至于經常會出土一些清朝大官員的墓葬。而出土的墓葬大多還未曾完全腐朽,特别是随身下葬的衣物。清朝很多壽衣和官員的衣服也差不多。甚至很多普通老百姓,在死後也希望風風光光的像官員一樣。
于是在清朝有些地友善很盛行以官府作為壽衣,2005年四川南充便曾出土了一具清代的棺墩,墓主人身穿清代官府。由于防腐措施好還沒有完全腐朽。看起來還真有幾分吓人。于是當地人發現後趕緊将屍體燒了,以防出現傳說中的“詐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