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在進行北伐事業之前,有過一次帶兵打仗的經曆,那就是平定南中四郡,準确說是南中三郡的叛亂。這次戰争當然是諸葛亮取得了勝利,在《三國演義》中更是用了很多的筆墨來描寫這次戰争。不過不知道是出于什麼原因,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對這次勝利一筆帶過。可能有些小夥伴對諸葛亮南征的過程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詳細說說這次戰争。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蜀漢對南中的控制并不牢固

劉備入川消滅了劉璋,控制了益州。但是對于南中地區,劉備的控制是有限度的。南中地區民風剽悍,環境也比較封閉。劉備早先設定庲降都督來鎮守南中地區,第一任庲降都督叫做鄧方。由于蜀漢史料缺失,陳壽沒有給鄧方立傳。在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鄧方去世了。于是劉備又派出身南中的李恢作庲降都督,進駐牂牁郡平夷縣。

《三國志·蜀書·李恢傳》:“遂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剌史,住平夷縣。”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劉備攻打東吳不成,退守到白帝城,就病死在那裡。這對蜀漢政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也讓控制不足的南中地區開始搖動起來。所謂的“南征四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其中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三個郡發生了叛亂,還有一個永昌郡得以保全。但是當時蜀漢正處于内憂外患之際,諸葛亮實在沒辦法處理南中的問題。等到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經過幾年的休養,蜀漢恢複了一點元氣,又考慮到對曹魏的北伐事業,後方不容有失,諸葛亮決心進行南征。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三郡叛亂以及各叛軍首領

前面已經提到了,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三郡叛亂。前期南中叛軍有三個首領,分别是越巂夷王高定、益州大姓雍闿、牂牁太守朱褒。下面小編分别來說說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做過哪些事,叛亂的過程是怎樣的。

高定:

在《三國志》當中記載為高定,在《華陽國志》中記載為高定元,小編姑且以《三國志》為準。其實劉備還沒有去世的時候,高定已經不服從劉備的統治,一度帶兵進攻新道縣,結果被李嚴所拒;劉備去世時,高定當然更加嚣張,又殺掉越巂郡将焦璜,自稱為王。蜀漢失去對越巂郡的控制。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又越巂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

《華陽國志·南中志》:“先主薨後,越巂叟帥高定元殺郡将軍焦璜,舉郡稱王以叛。”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朱褒:

根據《魏氏春秋》的記載,在正式反叛之前,朱褒已經顯露出了野心。州從事常房巡查的時候,收監了朱褒的主簿拷問,殺了這個主簿。朱褒一怒之下殺死常房,反過來誣陷常房謀反。諸葛亮這個時候已經焦頭爛額,于是預設了朱褒的說法,誅殺常房的兒子,流放常房的弟弟,為了安撫朱褒。結果朱褒還是響應了雍闿的叛亂。

裴松之對此事的評價是:“安有妄殺不辜以悅奸慝?斯殆妄矣!”況且這件事實在不像諸葛亮的作風,是以有很多争議。不過無論《魏氏春秋》的記載是真是僞,都足以說明蜀漢對牂牁郡的控制極其有限,以及朱褒的這種桀骜的性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陽國志》中也有這件事的記載,不過名字卻是“常颀”,也沒有記載諸葛亮對常房家人的處理。

《華陽國志·南中志》:“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訊奸。褒因殺颀為亂。”

雍闿:

雍闿是益州郡大姓,在本地有很高的人望。按照《三國志·蜀書·張裔傳》的說法,雍闿叛亂要早于劉備的去世。按照《華陽國志》的說法,雍闿反叛應該是在章武元年左右。益州郡太守正昂被雍闿殺,蜀漢令張裔做益州郡太守,結果雍闿接受東吳士燮的策反,将張裔送到東吳。孫權以雍闿為永昌太守,對南中進行滲透。不過雍闿雖然是所謂的“永昌太守”,但并不能實際接管永昌郡。永昌郡郡吏呂凱與郡丞王伉堅守永昌,一直堅持到諸葛亮南征。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三國志·蜀書·張裔傳》:“乃以裔為益州太守……於是遂送裔於權。”

《三國志·吳書·士燮傳》:“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

《華陽國志·南中志》:“功曹呂凱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六年。”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三路大軍征伐南中

南中地區是三個郡發生叛亂,諸葛亮南征的時候也是兵分三路。左路:丞相諸葛亮自己帶軍入越巂郡進攻高定;中路:庲降都督李恢從平夷縣入益州進攻雍闿;右路:門下督馬忠入牂柯進攻朱褒。為了更加直覺地閱讀,小編将這三路的戰鬥過程分開叙述。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破高定

高定應對蜀漢的征讨,在旄牛縣(屬漢嘉郡)、定笮縣(屬越巂郡)、卑水縣(屬越巂郡)三縣之間建築了很多防禦工事,諸葛亮則率領大軍駐軍卑水,等待高定集結軍隊,然後一舉攻破叛軍,斬殺高定。越巂郡的叛亂被諸葛亮平定。

《華陽國志·南中志》:“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為壘守。亮欲俟定元軍衆集合,并讨之,軍卑水。”

李恢反敗為勝

李恢的軍隊數量很少,結果在戰鬥前期的時候吃了虧,被叛軍圍困在昆明一帶。敵軍的數量遠多于李恢的中路軍,敵衆我寡,又得不到諸葛亮的消息,李恢隻能用智取。李恢本身就是益州郡人,他的姑父爨習是南中大戶。換句話說,李恢很了解益州的情況,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親和力。于是李恢謊稱軍隊乏食,馬上就要撤退;又說自己離開家鄉很久,今天終于回到家鄉,打算和叛軍一起共舉大事。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由于李恢的身份,加上雙方力量的差距,叛軍放松了警惕,被李恢打了一個成功的突圍。李恢成功與諸葛亮和馬忠的軍勢連接配接起來。

《三國志·蜀書·李恢傳》:“南人信之,故圍守怠緩。於是恢出擊,大破之。”

馬忠順利取勝

與諸葛亮和李恢不同,馬忠的右路軍的戰鬥過程的史料非常少(也有可能是小編才疏學淺,沒有找到),實在是乏善可陳。總的來說,馬忠順利地擊敗朱褒,控制了牂柯郡。

《華陽國志·南中志》:“亮既斬定元,而馬忠破牂柯。”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對孟獲七擒七縱

經過這些戰鬥以後,就隻剩下益州郡的孟獲。可能會有人感到奇怪,益州叛軍的首領不是雍闿嗎?什麼時候改成了孟獲呢?這是因為高定與雍闿之間起了沖突,高定殺死了雍闿,孟獲作為雍闿的部曲,在益州非常有影響力。當初益州人不願意跟随雍闿反叛,雍闿就是派孟獲做遊說工作的。是以雍闿一死,具有相當聲望的孟獲就成為了首領。

《華陽國志·南中志》:“定元部曲殺雍闿及士庶等,孟獲代闿為主。”

在出征的時候,諸葛亮很得意的謀士馬谡就告訴諸葛亮,對待南中應該以攻心為上,要不然即便可以用武力取勝,也無法實際控制南中。諸葛亮也認同馬谡的說法。是以在面對孟獲這個具有相當名望的人物,諸葛亮的處置非常謹慎。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襄陽記》:“谡對曰:‘……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諸葛亮很輕松地擊敗孟獲,将他生擒到蜀漢軍營中,問孟獲自己的軍陣怎麼樣,孟獲對諸葛亮挑釁:“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諸葛亮知道孟獲不服,為了安定南中的人心,諸葛亮放過孟獲。雙方進行七次戰鬥,諸葛亮七擒七縱,這下孟獲心服口服,不再反叛,最後還做了蜀漢的禦史中丞。

《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

《三國演義》中對七擒七縱的描寫非常精彩,在《漢晉春秋》、《華陽國志》中也都有七擒七縱的記載。不過在最權威的《三國志》當中卻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是以到底有沒有七擒七縱孟獲這件事,在史學界也存在很大的争議。關于這件事的争議,小編就不在這裡細說了,姑且認為其存在。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南征的後續

諸葛亮平複南中地區的叛亂之後,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政策,一是對南中安撫人心;一是對南中進行分化控制。

安撫人心

平複叛亂以後,有人勸諸葛亮留一些外地人來當長官。這樣就能避免地方豪族再利用自身影響力起兵。不過留外地人當長官,就必須要給他們配備軍隊駐守。諸葛亮認為,一是糧食運輸不便,二是會刺激到南中地區敏感的民心,于是沒有采取這個做法。不僅如此,諸葛亮還從南中吸收了爨習、孟琰、孟獲等人為官,對南中大戶進行了拉攏。

《諸葛亮傳》中一筆帶過的南征,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分化控制

諸葛亮當然不能僅靠安撫、拉攏的方式保證南中地區的穩定,還需要一點政治上的手段。諸葛亮将南中的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三郡分成建甯郡、雲南郡、興古郡、牂柯郡、永昌郡五郡,分化了南中郡守的力量。又令當地的富豪大戶花錢收買一些悍勇的南中人做部曲,對其進行分化、控制。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從南中地區帶來一些“好處”。諸葛亮遷徙、吸收一大批兵源,組成著名的“無當飛軍”(這也可以視為上述兩點的補充),又從南中地區獲得很多金銀礦産以及耕牛、戰馬。不過總體上來說,諸葛亮這次南征雖然成功,但并沒有完成對南中地區的徹底控制,此後南中仍然發生叛亂。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