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前言:在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兩人的關系一直是用來被标榜的:明君良相,一個胸懷若谷寬宏大量,一個是敢于犯顔直谏知無不言。是以一直到現在,提起李世民和魏征的關系,無論是上級上司、還是下級官員都會津津樂道,上面的人就會自以為自己也有“明君”高度了,下面的人往往自以為自己是“魏征”的格局。曆史的真相是不是這樣的呢?是又不是。

為什麼說是又不是呢?因為在李世民和魏征的前半段關系基本是“明君良相”;但在魏征死後,兩人的關系就異化了。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李世民與魏征

一、唐太宗對魏征非常包容,但也有很多次差一點就要殺魏征的頭了,這時候有一個人多次為魏征說了好話。

魏征的人生經曆其實很複雜,作為讀書人的他一定很想出人頭地。

上進無門年輕時的魏征無奈中做過道士、上瓦崗寨當過反賊、當過小文官,後來冒着生命危險主動要求去勸降大将徐世績才開始出頭,當了太子洗馬成為李建成的心腹。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為了政局的穩定,就把太子的人馬魏征當成了一個标杆重用了,講良心話最初這隻是一個面子工程。

魏征這時候也在給自己重新定位:想要成功就不能走常人所走的路子,因為他清醒地知道,唐初李世民的身邊聚攏了大量的文臣武将,他一個被殺的太子的舊臣要想從正常的途徑上奮鬥,永遠都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是以魏征很好地利用了李世民想要當堯舜的心理,他就把自己打磨成了一個“明君”身邊一定要有的“谏诤之臣”的形象。

魏征自然還知道,自己選擇的這條路是有着巨大的風險的,但曆來富貴險中求,無論你是要名還是要利,不付出自然沒有收獲,魏征這一把押(梭哈)下去的,就是自己的人頭!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魏征的一生,要的是忠臣和名臣的名聲,為了這外名,他可以不要命

于是在朝堂上,魏征對李世民提起批評,那是一針見血,好多次把李世民氣得要吐血,以至于李世民回到後宮就向長孫皇後抱怨:那個誰誰誰姓魏的,今天又罵我了一點面子都不給我,我要殺了他!

如果沒有長孫皇後,我估計魏征有100顆腦袋恐怕都不夠殺的。

是以魏征要感謝長孫皇後,因為長孫皇後自己也想當一個“後世留名的皇後”,她每每就微笑對李世民說:“有人罵你是你的福份,你以為堯舜都是那麼好當的嗎?如果一個魏征你都容不下,以後誰還敢跟你提意見說真話呢?那就是一個暴君了。”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

這話李世民是真的聽進心裡去了,是以後來他就故意更加放任魏征對自己的批評(當然是你批評你的,我該怎麼辦還是怎麼辦,大不了你再來啰嗦而已)。

二、為什麼在魏征死後,李世民要對他毀碑掘墓?忍無可忍不需再忍。

魏征死後不久,唐太宗對魏征做了幾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1.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的兒子魏書玉的婚約;2.帶人親手将魏征墓碑砸毀(墓碑還是李世民自己寫的)。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魏征的墓,上面的字迹早已風化沒有了

曆史上記載,李世民之是以這麼幹,原因有三:

1.魏征死前向李世民推薦了兩個宰相人選,一個是杜正倫,一個是

侯君集。可惜的是,

杜正倫很快因錯誤罷了官,而

侯君集又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

2.魏征維護山東的世族集團。魏征出身于山東,也在瓦崗寨幹過,是以與山東世族集團有着太多的利益關系。但是李世民出身于隴西集團,曆史上就對山東集團看不順眼,就一直想找山東集團的毛病,而魏征成了山東集團的代表,這應該是魏征自己沒有認識到的最大的錯誤。

3.魏征把自己對李世民的谏言底稿,都給了史官看,這自然是要史官為自己美言,但這卻是李世民所最不能容忍的。

也許這些事情太過于讓人不好接受,是以後來的文人也好,史官也罷,總之大家都選擇地故意忽略這一部分,那是可以了解的。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魏征與李世民的關系的資料,還是好找的,新舊唐書裡都有

三、為什麼李世民後來又下令給魏征重新立碑?說到底,還是為了要一個“明君”之名。

魏征生前是一直反對李世民要對高麗(北韓)用兵的,因為東北地區路途遙遠崎岖氣候寒冷,大軍多了展不開、少了又打不赢。

隋朝于612年、613年和614年,由楊堅(第一次)和楊廣三次禦駕親征,但結果都是勞民傷财,還把國家于618年給搞沒有了。

但李世民認為隋朝的親戚們表爺爺表步做不成的事,他一定可以做好,成就他的天可汗的威名。

但他還是走了楊堅和楊廣一樣失敗(慘敗)的老路。

同時經過了反思,李世民也認識到,自己與一個已經死了的人較勁有什麼意思呢?更何況,讓這個人出點小名(當忠臣诤臣)還可以更以襯托出自己的明君的偉大。

是以李世民就借征戰高麗失敗這事,給自己來了個台:我沒有聽魏征的話是以才失敗了啊,你們看,魏征是個多好的忠臣啊(潛台詞是:你們為什麼不勸我不要出征高麗呢?是以我的失敗就是因為你們啊),于是下令重新給魏征恢複名譽重新修墓!

其實魏征這時候也想通了:我都死了,你愛修墓就修吧,等哪天你不高興了,你就再來砸一遍,反正是帝心難測我從此不再測。

李世民和魏征兩人是一代的明君良相?魏征死後李世民對他毀碑掘墓

結束語:李世民和魏征兩人的曆史已經成為了昨日黃花。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的這種關系明君與良臣的明确的自我定位,對于貞觀之治這一頁,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共同開辟了大唐王朝新的一頁,讓我們今天還為之自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