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醇汽車納入“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 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給出“新思路”

甲醇汽車納入“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 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給出“新思路”

甲醇汽車,正在從試點走向規模化。

2021年12月3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了《“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有一個細節引發汽車行業持續關注。《規劃》提到,把“促進甲醇汽車等替代燃料汽車推廣”納入“綠色産品和節能環保裝備供給工程”,把“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列入“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工程”。

這意味着,工信部明确把甲醇汽車作為“綠色産品”,也意味着未來幾年,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車将從試點走向市場甚至規模化,在汽車行業得到更多應用。作為國産車的領軍車企,吉利汽車很早便開始推動綠色甲醇發展,并深耕甲醇汽車16年,是我國工業和資訊化部五省市甲醇汽車試點運作項目中投放甲醇汽車數量最多的汽車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助力實作碳中和目标

綠色甲醇将大有可為

推廣新能源汽車,初心是減碳。而“減碳的關鍵在于改變能源結構,風能和太陽能、以液體形式存儲的綠色甲醇将成為最合理的能源解決方案之一。有了綠色甲醇,汽車内燃機就有機會成為綠色能源動力,實作低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面積運用以綠色甲醇作為原料的能源系統,可實作如今煤炭不到1/5的碳排放量。”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澳洲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表示。

甲醇是清潔的含氧液體燃料,具有儲運用便捷,資源豐富,用途廣泛的特點,是一種非常好的液體儲氫、運氫載體。“綠色甲醇液體燃料的廣泛使用,不僅能夠解決石油不夠的問題,充分利用其能量密度高、儲運安全便捷的優點,而且還是打破石油美元及實作碳中和的重要戰略。”劉科院士表示。

“類似吉利生産的甲醇内燃機,就已經成了綠色能源。吉利等生産的甲醇内燃機車技術已相當成熟,今天西安、貴陽等十幾個城市的公共汽車、營運車都使用甲醇作為燃料,開了好幾年,沒有任何問題。”劉科院士表示。

資料顯示,吉利深耕甲醇燃料汽車已有16年時間,是我國最早開始甲醇汽車研發并且實作産業化的汽車企業,是我國第一家獲得甲醇汽車産品公告的汽車企業,也是我國工業和資訊化部五省市甲醇汽車試點運作項目中投放甲醇汽車數量最多的汽車企業。

經過16年的技術攻關,吉利解決了甲醇在内燃機應用上的世界級技術難題,形成核心技術專利近200件,使吉利成為全球唯一擁有量産甲醇汽車技術的企業。而搭載雷神智擎Hi·X混動系統的甲醇混動車型也将于明年上市。

事實上,在推進綠色甲醇發展上,吉利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在産業布局上加大甲醇的投入,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多次在兩會期間就甲醇汽車提出議案與建議,為我國甲醇的發展建言獻策。

2009年的兩會上,還是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書福便送出了一份題為“關于盡快出台甲醇車國家标準的提案”,呼籲盡快完成甲醇汽車國家标準的制定工作。2017年、2019年,李書福兩次為甲醇燃料以及甲醇汽車發聲。

市場化實踐豐富

我國綠色甲醇正走向規模化

正如李書福所言,推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普及,不僅條件成熟,而且符合我國能源國情。

據悉,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産國和使用國,甲醇資源豐富,生産技術成熟、成本低,具備大規模生産供應能力。全球首套千噸級規模的太陽燃料合成示範項目已經在蘭州成功示範;山西省賽鼎設計研究院正在建設垃圾、稭稈氣化制生物質甲醇裝置,預計生産成本與煤制甲醇相當,利用我國每年約7.5億噸的生物質體量,可制取綠色甲醇超過3億噸。吉利于2015年投資的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利用地熱發電制氫與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再生甲醇,年産4000噸。

作為全球甲醇汽車營運周期長、覆寫區域廣、規模車輛大的地區,貴州省已建立完善的甲醇汽車生産、銷售、服務體系和甲醇燃料輸配送供應保障體系,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廣甲醇汽車16400輛,總運作裡程超過65億公裡。據統計,每年貴陽甲醇計程車可替代汽油約15萬噸。

成熟的技術以及良好的基礎建設,為甲醇汽車發展提供了優渥的市場環境。截至目前,吉利開發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在内近20款甲醇燃料車型。在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項目中,投入甲醇汽車占試點總數近90%。吉利甲醇乘用車已規模化運作2.7萬輛,總運作裡程達到80億公裡,最高單車運作裡程120萬公裡。

對于中國而言,在交通領域應用甲醇燃料不僅能降低碳排放,同時也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資料顯示,中國能源結構是缺油、少氣、富煤,我們的油對外依存因素達到70%左右,天然氣也超過了50%了。而這也意味着,一旦有不穩定的因素出現,我國經濟就會在能源問題上出現短闆。

根據我國液體能源需求量預測,如果甲醇燃料應用規模達到3.5億噸以上,可将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這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走出國門

展示碳中和的中國智慧與力量

碳中和不僅是中國要實作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标,為達到碳中和目标,歐洲、北美和澳洲等地區一些建立項目就采用了甲醇,以滿足當地市場對低碳社會的發展要求。

不過,在全球甲醇行業協會首席營運官格雷戈裡·多蘭看來,“使用甲醇作為燃料可能最早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和歐洲,但西方世界現在是學生,中國已經成為這個領域名副其實的老師。”

作為最早深耕甲醇燃料的汽車企業,也是甲醇汽車發展極具代表性的企業,吉利從綠色低碳出發,早早地 “走出去”,在歐洲推進先進的綠色甲醇發展。2015年,吉利宣布對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進行總額4550萬美元投資,成為在北歐國家冰島開展甲醇汽車測試運作的首家汽車企業。

吉利投資的冰島甲醇公司擁有的ETL技術,通過采集二氧化碳合成清潔甲醇燃料,合成甲醇所用的氫氣則是以地熱發電産生的電經電解水制成。以這種方式制取甲醇的技術,比化石能源制取甲醇的技術更具環境友好性。

吉利也在這次投資中将六輛甲醇汽車贈送給了這家公司,并在冰島開展了甲醇汽車測試運作項目,希望推廣甲醇燃料汽車在冰島乃至歐洲其他地區的使用。2021年,吉利投資的冰島甲醇公司,在中國、冰島等世界各地推廣使用100%甲醇汽車。

可以說,在探索綠色能源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以吉利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也在積極推動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車的發展,并走出國門,用自己的方式為實作碳中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