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亞馬遜依然深陷與打勞工的沖突當中。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2月22日上午,美國芝加哥兩個亞馬遜配送點的數十名員工罷工,這兩個站點互相獨立。這是亞馬遜首次在美國境内面對多站點的停工。

在聖誕節到來前三天進行停工,使得這個行動影響巨大,這也為亞馬遜員工整整一年的維權活動畫上句号。

其中一位員工稱:“這是一年中最忙的月份,如果亞馬遜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把我們當人,每個人都可以過個美好的聖誕節”。

提高薪酬、確定工作環境安全、合理排班、恢複休息時間、兌現承諾的獎金,是這次罷工員工對亞馬遜的訴求。

據亞馬遜員工稱,公司往廠裡塞了太多人,無法確定工作環境的安全;付給員工的薪水太低,他們希望每小時加3美元~5美元;而且,最近經理将休息時間縮短了5分鐘,他們要求恢複20分鐘的休息時長;此外,有員工表示,公司曾承諾感恩節加班付雙倍工資,但實際上隻付了半天的,原本承諾過的1000美元簽約獎金也并沒有兌現。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亞馬遜在美國紐約、伊利諾伊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多地産生過倉儲基層員工罷工事件。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位于美國紐約的亞馬遜倉庫

而在美國之外,罷工活動也在加拿大、西班牙、德國、英國、墨西哥、印度、澳洲等多個國家上演。11月的黑色星期五期間,名為“Make Amazon Pay”的國際工會、平等和環保組織聯盟發起覆寫20個國家/地區的抗議活動。

來自外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僅說美國本土,先是在當地時間上周一,美國兩位參議員發表言論,提議對亞馬遜的用工行為開展全面的調查。

當地時間12月23日周四,有消息披露,美國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NLRB)已經與這家電商巨頭達成和解,允許勞工“組建、加入或協助工會”,選擇代表為他們進行談判,并“與其他員工一起行動”以獲得勞工的“福利和保護”。

雖然“和解”看起來客客氣氣,實際上對亞馬遜來說一點也不甜,該份和解意味着,未來員工對公司的抗議活動面臨的阻礙會減少很多。

在這場此起彼落的打勞工活動背後,既有亞馬遜長期以來備受争議的用人方式,也有全球範圍内對大公司用工行為的集體反思。

過去亞馬遜慣用的“私下解決”的方式,面對内部和外部壓力,也将失效。不被放過的打勞工,這下卯足了勁不放過亞馬遜。

A

創辦于1994年的亞馬遜,在全球有180個營運中心,其中美國境内有150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亞馬遜不包括承運商和季節性勞工的員工數量達130萬名,其中的大多數屬于亞馬遜配送部門員工。

覆寫全球超過180個國家,以“客戶至上”為理念的亞馬遜提供了便捷的物品交易服務,但這背後是數以百萬計員工的勞動。

大量的基層員工形成了亞馬遜龐大電商帝國的地基,但是根據今年MarketplacePulse釋出的研究報告,亞馬遜員工規模擴張速度已經超過其收入,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在通過減少員工工資來抑制人力成本的增長。

實際上,亞馬遜的“血汗工廠”标簽,早就被貼牢了。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

在算法驅動下,亞馬遜繼承了“泰勒主義”與“福特主義”,它混合了監視、測量、心理技巧、目标、激勵、口号、傑夫·貝佐斯對工作的标志性強硬态度。亞馬遜對倉儲員工采用高度自動化的人資考核方式,更像是機器對機器,也就是開頭芝加哥那位員工所言“不當人”。

而這套方式,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員工自身,都是以黑盒子的方式運作,員工隻知道自己随時處在考核中,但是對具體的細則并不是完全掌握。也是以,經常出現員工怕被解雇,而不敢上廁所、不敢休息、盡量縮短就餐時間等情況。

據外媒此前的報道,亞馬遜基層員工不會承受上司在背後的緊盯,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機器的監控之下。高節奏的、重複的勞動,被壓縮到極緻的休息時間,都讓員工苦不堪言。

今年6月,一位在亞馬遜Flex項目工作了4年的配貨司機被解雇,而且是被算法解雇的。該司機對于被解雇非常不滿,他認為在配貨過程中有突發事件是正常的,并不是他的責任。

Flex司機的一舉一動都在算法的監控中。他們是否按照規定路線送貨,是否把貨物放在了指定位置,這些都有算法在背後記錄。而算法會根據記錄判斷哪些人應該被解雇、哪些人可以留用。HR過度依賴這個系統,是亞馬遜經常被指摘的一個問題。

如今,亞馬遜的倉儲員工開始用短視訊展現自己的處境,往往能獲得不小的關注。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12月,一位TikTok使用者釋出視訊,展示自己是如何費盡心思用口罩藏住耳機。“如果想要時間過得快點,尤其是11小時那麼長……别告發我。”此外,該名員工還稱在進倉庫之前,要接受搜查。有使用者評論稱,自己也是亞馬遜倉儲員工,在TA工作的倉庫,部落客那種口罩也是不被允許的。

B

亞馬遜員工日常工作的處境,外人看起來也許略顯“瑣碎”,但“瑣碎”的日常中爆發的一樁樁悲劇,讓公衆的神經大受震撼。

11月,亞馬遜阿拉巴馬州貝塞默工作點的兩名員工相繼死亡。先是一名員工身體不适,他詢問了經理和HR自己有什麼選擇。但實際上他别無選擇,無薪假期已經用完,如果他請假會有被解雇的風險,他留下繼續工作。

人們20分鐘沒看到他,之後才發現其已中風死亡。而根據亞馬遜的規定,他本不應被安排獨自作業,必須有人在旁才對。

在這名員工死亡幾個小時後,就有另一名員工也被送往醫院後死亡,原因不詳。

據稱,僅這個工作點今年就已經有6名員工死亡。

年底的伊利諾伊州慘劇,更是将批評聲推向了頂峰。

當地時間12月10日,龍卷風襲擊伊利諾伊州,愛德華茲維爾一亞馬遜倉庫倒塌造成6人死亡。很快,人們發現,這次的事件在天災之外,也有人禍的影子。

有幸存亞馬遜員工說,龍卷風發生時,亞馬遜隻是臨時搭建簡易避難所,沒有及時通知所有員工避險。還有遇難者家屬透露,龍卷風來臨前,倉庫内員工曾收到災害警報,然而管理人員卻禁止員工離開倉庫。

為防止資訊洩露的“手機禁令”,使得員工失去獲救機會,亞馬遜立即遭受到當地輿論質疑。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更要命的是,憤怒的人們扭頭一瞅,事故發生時,貝佐斯正在慶祝藍色起源公司載人航天的第三次發射。11日他還在位于比弗利山莊的豪宅舉行了盛大的派對,而他對6名遇難者的哀悼,直到悲劇發生24小時後才姗姗來遲。

伊利諾伊州的事件,是非常符合對亞馬遜“刻闆印象”的一個事件,即:錢讓公司賺,力讓勞工出,甚至本可以避免的危險也被縱容。

“貝佐斯主義”到底傷害了多少員工,這點很難衡量。亞馬遜最後一次公開相關資料是在2019年,亞馬遜報告說每 100 名勞工有 5.6 人受傷。根據公司和聯邦工作場所的資料,同年美國倉庫的平均比率為每 100 個 有4.8 個。

亞馬遜對受傷比例高于平均水準,解釋說那是因為企業有着安全文化,促使他們以競争對手所不會采用的方式記錄事故。

也就是說,亞馬遜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太嚴格了,是以對傷害案例的記錄數量也會偏高。

而根據今年《華盛頓郵報》和戰略組織中心公布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資料顯示,2020年亞馬遜勞工每工作20萬小時遭受5.9次“嚴重”傷害(指員工需要時間休息恢複或改變工作内容的事件,這幾乎是行業内其他公司如沃爾瑪的兩倍。

亞馬遜對員工受傷害數量高的解釋顯然有些牽強,甚至讓人替它感到不好意思。而這樣的自信、有時候略顯強硬的态度,恰恰彰顯了“亞馬遜特色”。

C

自疫情以來,亞馬遜已經遭到過數十起勞工投訴,大部分都通過和解解決了。9月,亞馬遜與兩位前員工達成和解,這兩位網頁設計師此前因倡導亞馬遜采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而被解雇。和解協定要求亞馬遜支付他們工資。但是亞馬遜否認了自己有錯誤的行為。

而對内,亞馬遜也利用強硬的手腕讓與之作對的人“閉嘴”,而這也正是今年以來亞馬遜與打勞工沖突激化的導火索。

2020年3月,時任亞馬遜史泰登島倉庫助理經理的克裡斯蒂安·斯莫斯(Christian Smalls)組織了一場罷工,亞馬遜當天解雇了他,用的理由是“違反社交距離規定”。并且聲稱員工的指責是錯誤的,稱公司已經采取“極端措施”保護員工安全。

實際上,盡管亞馬遜有采取措施,但員工并不認為這些措施足夠。有多位員工聲稱,自己所在工作點的消毒濕巾、洗手液等物品要麼是配給制,要麼幹脆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要冒着感染病毒的風險。

讓員工感覺到工作環境不安全已經足夠糟糕,幹涉員工發聲更令人無法忍受。現在,斯莫斯仍然在與亞馬遜抗争,他組織了一個名叫“亞馬遜工會”的組織,試圖彙集起超過5000名員工的力量。

亞馬遜放不過打勞工

2021年3月,意大利亞馬遜公司員工舉行大規模罷工 超3萬人參與

亞馬遜恐怕很難再強硬下去了,11月,紐約總檢察長萊蒂娅·詹姆斯 (Letitia James) 尋求法庭支援,要求亞馬遜任命監督員監督史泰登島倉庫的防疫措施,并且要求恢複斯莫斯的工作。

對大公司用工行為的反思,近幾年在全球都多有發生。

2018年,特斯拉内部就有過一波組織工會的風波,彼時一位組織工會的活躍員工被解雇,此外馬斯克還發過推特,稱“為什麼要把錢白白交給工會,而放棄公司的股票期權?”今年3月,美國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NLRB)裁定,特斯拉阻礙員工成立工會的行為違反美國勞動法,還指令馬斯克删除推文。

同樣是在今年,星巴克在智利遇到罷工活動,而在美國本土其員工則掀起了工會組織潮。

在國内,對工作環境的讨論也曾在2020年達到頂峰,彼時網際網路大廠廁所坑位不足、安裝計時器成為網民熱議的話題;員工被解雇公司拿出監控視訊作為證據之一來佐證其“工作時間不足”的問題,也讓人們意識到如今在辦公室無處不在的“管理”。

此外,和亞馬遜這個電商巨頭擁有大量倉儲員工相類似的,國内的外賣平台擁有大量的外賣騎手,他們的工作處境也深受關注。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對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上述檔案中明确指出,要督促平台及第三方合作機關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鼓勵其他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

迅速擴張的科技巨頭們,如今都需要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與員工的關系。畢竟,将碎渣掃進地毯下不是長久之計,結果不是發出腐壞的臭味,就是被“好事者”揭開來,暴露在刺眼的陽光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