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女強人不隻有武則天,郭皇後曆經八朝不專權,成為賢後典範!

丈夫是皇帝,外公是皇帝,舅舅是皇帝,表哥是皇帝,她的一個兒子也是皇帝,三個孫子還是皇帝。輕而易舉,她就能成為武則天第二。可是當百官請求她代行皇權的時候,她拒絕了。她就是史上唯一經曆了八朝皇帝的女人——郭子儀孫女、唐李純皇後郭念雲,她以五朝太後、太皇太後之尊,挽大唐于風雨飄搖之中。

唐玄宗末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此次戰亂中,郭子儀平叛立下大功,成為代國公。之後郭子儀的兒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郭暖與升平公主就是《醉打金枝》的男女主角。

大唐女強人不隻有武則天,郭皇後曆經八朝不專權,成為賢後典範!

安史之亂

郭暧與升平公主誕下一女郭念雲。唐代宗去世後,唐德宗李适繼位,德宗在位期間。為了籠絡功臣,把自己的外甥女郭念雲嫁給了自己的親孫子李純。郭念雲本應是李純的姑姑,這樣一來,郭氏的表哥,也就是後來的唐順宗李誦就成了自己的公公。有了這層親上加親的關系,唐順宗對這位兒媳自是無比寵愛。

大唐女強人不隻有武則天,郭皇後曆經八朝不專權,成為賢後典範!

郭子儀平叛

唐懿安皇後郭氏(?-848年),皇太後本名--郭念雲。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副元帥,汾陽王,尚父郭子儀的孫女。

祖父:郭子儀

父親:郭暧

母親:升平公主

丈夫:李純(唐憲宗)

兒子:李宥(後改名李恒,唐穆宗)

女兒:岐陽莊淑公主

孫子:李湛(唐敬宗)、李昂(唐文宗)、李瀍(讀chán,唐武宗)

郭念雲一生曆經唐德宗李适、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瀍、唐宣宗李忱八朝,從不弄權專政,與武則天形成了鮮明對比。

唐順宗死後,兒子李純繼位,史稱唐憲宗,郭氏順其自然成了貴妃。

郭念雲兼具大家閨秀的儀容和賢良淑德,她為李純生下兒子李宥(後改名李恒)和女兒岐陽公主。李純将郭氏封為貴妃,卻一直未封為皇後。朝臣們在一年中三次上奏憲宗說:國中不能有帝無後。郭貴妃出身高貴,生有子嗣,又是憲宗的嫡妻,一向以賢淑達禮著稱于宮廷内外,是國母的不二人選,請立她為皇後。可是,憲宗考慮到郭氏的家族過于顯赫,怕引起後宮紛争,婉拒了群臣的奏請。不過,皇後之位一直空缺,郭氏其實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後了。

大唐女強人不隻有武則天,郭皇後曆經八朝不專權,成為賢後典範!

唐憲宗李純

李純繼位後剛明果斷,能用忠謀,力圖削平藩鎮割據。在位初期,任用杜黃裳、裴度、李绛相繼為相。平定了四川節使度劉辟、鎮海節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鎮,消滅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并且使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但是,李純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後,就自以為立下了不朽之功,漸漸驕侈,任用奸臣皇甫镈而罷免賢相裴度,政治日漸衰敗。

元和十三年(818年),李純下诏征求方士。皇甫博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柳泌的山人,配制長生藥。派遣宦官使至鳳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韓愈上疏,懇切诤谏。李純勃然大怒,準備對韓愈處極刑。裴度等奏言韓愈忠直,李純才将韓愈貶為潮州刺史。次年,李純開始服用長生藥,性情變得暴躁易怒,經常斥責或誅殺左右宦官,于元和十五年為内侍宦官所殺,在位總共15年。

唐憲宗駕崩後,郭氏的兒子、太子李恒繼位,成為唐穆宗,郭氏也從貴妃直接升為皇太後。穆宗對母後十分孝敬,但他生性奢侈,沉迷聲色犬馬,且和其父李純一樣追求長生不老,在位僅僅4年便因誤食靈藥而死。

在郭太後的扶持下,小皇子李湛即位為唐敬宗。他尊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後,郭太後曜升為太皇太後。敬宗即位僅兩年就遭宦官殺害,绛王李悟被擁立為監國。不久李悟又被害。一時間政變疊起,朝綱混亂,各派勢力圍繞皇權展開了殊死争奪,李唐王朝風雨飄搖。

在這危急關頭,太皇太後郭氏親自出面,以她至尊的威望,一紙诏書告谕天下:立她的另一個孫子、敬宗的二弟李昂登基帝位!此即唐文宗。唐文宗在位期間,頗思圖治,意欲鏟除宦官。但終不抵強大的黑勢力,後期被宦官軟禁,郁郁而死。文宗的弟弟李瀍(chan)即位為唐武宗。

武宗聽從太皇太後郭氏的勸告,認真審閱大臣奏章,勤政納谏,果真使唐朝國勢有了起色。但是,武宗隻做了五年皇帝就病逝了。宦官勢力擁戴唐憲宗的第十三子李忱繼位,即唐宣宗……

武宗喜歡打獵遊玩,一次向太後請安問:“怎麼才能成為盛世天子呢?”太後說:“谏官的上書要親自審閱,可用者及時采納,認為不可采納者問問宰相。不拒絕政治的批評,不聽信小人讒言,要使忠臣良将成為心腹。這樣做,就能成為盛世太子。”從此武宗便勤于政事,很少打獵角鬥了。

大唐女強人不隻有武則天,郭皇後曆經八朝不專權,成為賢後典範!

唐宣宗李忱

郭太後如此,郭氏子弟在朝中為官的,也由郭太後之兄郭钊領銜啟奏雲;“為避嫌隙,臣請先率諸子辭官歸田。”郭氏家風,因而千古流芳!

郭太後是史上唯一經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後、太皇太後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複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曆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于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