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
華為在科技領域一枝獨秀
提到國産手機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華為,憑借麒麟晶片和鴻蒙系統,華為手機不但在國内占據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在全球市場上更是一度壓倒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冠軍,這也是第一次出現來自國内的品牌成為全球銷量冠軍。
全球研發費用排行
華為的成功自然離不開其在技術研發上的高額投入,根據資料統計顯示,華為在2020年研發投入高達174.6 億歐元,力壓微軟、三星、蘋果等世界巨頭,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而華為在科技上的進步也引起了美國的忌憚,是以在晶片領域遭到了封鎖,本來已經登頂全球第一的消費電子業務也不得不縮減規模,這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小米戰略研究總監王陽嘲諷華為
小米為何對華為抱有敵意?
但更令人憤怒的則是在華為缺少晶片的時刻,同為中國企業的小米不但沒有進行絲毫鼓勵,小米手機部門戰略研究總監王陽反而公開諷刺“硬體差異化沒了,預計友商明年重點“宣傳”軟體和生态”。同為國内品牌廠商,小米的這種格局不得不令人感覺到失望。
紅米總裁盧偉冰嘲諷華為
為何小米會對華為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因為在華為之前小米曾經是國内智能手機市場的領頭羊,更是在2013年擊敗三星、蘋果等廠商成為國内銷量排行榜冠軍。但是随着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發力,小米的成本效益路線逐漸失效,随之而來的則是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
而在小米的高管看來,自己的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來自華為的競争,如果華為消失了的話那麼小米就将奪回自己昔日的榮光,但真的是這樣嗎?
小米市場跌份額至第五
小米跌至第五
根據CINNOReserch統計資料顯示小米國内市場佔有率跌至第五名,不敵蘋果、OPPO、vivo以及重生不久的榮耀。而在高端市場小米更是潰敗,推出的高端手機根本得不到高端消費者的認可。一個殘酷的現實已經擺在小米面前——即使華為讓出了市場佔有率,使用者依然不會選擇小米。
小米為何淪落至此?一方面是小米傳統的成本效益戰略已經失效,甚至小米自身都推出了如小米CIVI這樣搭載骁龍778G售價卻高達2599元起毫無成本效益可言的産品。另一方面則是華為自身有麒麟晶片和鴻蒙系統,而小米則并沒有拿出自己獨有的技術,是以在競争之中也就處于了劣勢。
小米
小米該清醒了
其實小米自始至終的對手就不是華為,而是他自己。拿不出獨屬于自己的黑科技,隻能争搶毫無意義的高通首發,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消費者所抛棄。如今跌到第五名的小米該檢討了,與其繼續嘲諷對手,不如好好修煉自己的内功,提升自己的科技水準,否則的話小米想憑什麼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呢?
本文由企鵝号區塊技術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